摘 要:國家基礎教育“兩基”國檢全部完成后,有專家指出:要辦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首要之務是選準著力點,而課堂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戰場,也是發展學生的主陣地,學生發展有質量,學習有質量,才能保證教育有質量。因此,開發符合兒童特點的課程,豐富適合兒童心理的教學策略,才是真正地將兒童放在了學校工作的正中央。
關鍵詞:兒童立場;課堂;中央;傾聽
國家基礎教育“兩基”國檢全部完成后,有專家指出:要辦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首要之務是選準著力點,而課堂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戰場,也是發展學生的主陣地,學生發展有質量,學習有質量,才能保證教育有質量。因此,開發符合兒童特點的課程,豐富適合兒童心理的教學策略,才是真正地將兒童放在了學校工作的正中央。
一、轉變教育思想:建立師生互相傾聽的關系
課堂中相互傾聽的關系的建立,需要教師能夠“重新建立課堂,把由以教師提問為中心的課堂變為相互傾聽的關系,從而形成對話性的溝通”,也就是說,教師首先需要重新建立與學生之間的傾聽關系,而不再是以往以傳授為主的對話關系。
在以往,“好的教學”被認為是通過串聯“好的發言”來順利地組織教學的,因此兒童的思考被區分為“好的”和“不好的”,兒童的發言也被區分為“好的發言”和“不好的發言”。教師能夠依據“好的發言”來串聯課堂,這節課就被認為是一節“好的課”。但是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要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通過教學,盡可能地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利,盡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這種“好的教學”是以犧牲一些“不好的”學生的學習權利來進行的。在漫長的課堂生涯中,他們的角色是陪聽、陪學,看不到他們挑戰學習的情景,也看不到他們無可比擬的、個性化的經驗和創造。而讓這種個性化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得以發生,是我們發現和給予每位兒童尊嚴的過程。
二、轉變教學方式: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
第一,學生愿意去傾聽,認真去傾聽,這是對話式學習的第一步。由相互傾聽的關系發展到交響的關系,這時才是對話式的學習。對于學生的語言也要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的發言之間編織的意義網是連貫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教科書的來發言,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去與教材進行對話。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公,讓他們自己去學習,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把同伴的發言記在心上,并且在聯系當中理解同學的發言,進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發言。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進行了與他者的對話實踐,與自己的對話實踐,從而學習得以成立。
第二,學生的之間的對話,教師要發揮積極的作用。要去引導、促進這種對話式學習的成立,教師的語言也要得當:“不拖泥帶水,經過深思熟慮,清楚,說話中充滿對學生的尊重,沒有命令式的話語,而是懇請、感謝。”只有個體發言,而個體之間沒有形成新的意義鏈和關系鏈,對話式的合作學習還不能夠算展開。在以往,“好的教學”被認為是通過串聯“好的發言”來順利地組織教學的,因此兒童的思考被區分為“好的”和“不好的”,兒童的發言也被區分為“好的發言”和“不好的發言”。教師能夠依據“好的發言”來串聯課堂,這節課就被認為是一節“好的課”。但是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要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通過教學,盡可能地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利,盡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這種“好的教學”是以犧牲一些“不好的”學生的學習權利來進行的。在漫長的課堂生涯中,他們的角色是陪聽、陪學,看不到他們挑戰學習的情景,也看不到他們無可比擬的、個性化的經驗和創造。而讓這種個性化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得以發生,是我們發現和給予每位兒童尊嚴的過程。建立“傾聽·對話”式學習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畢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師如何教好學生上好課,而是通過教育、教學去實現每一個孩子學習的權利、發展的機會。只有對每一位孩子的尊嚴有著深切的體會,對每一位孩子學習的可能性有著充滿希望的信任,才能構建這種對話式學習,并且建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任。
第三,在教學中堅持“講學評一致”的原則,根據評價任務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依據學習目標設計學生的學習評價。在教學活動設計前有目標地設計學習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帶著問題思考教學,通過評價來促進教學,確保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避免教學流于形式或走過場的現象,真正地提高教學效果。總而言之,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是相輔相成的。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做好教學活動的前提。評價目標也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如何,達到什么程度,需要借助一定的尺度來衡量。針對這樣的關系,我是這樣來改進教學工作的:教學目標更加注重學生的技能體現,充分利用提問環節,在提問回答中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總而言之,教育的原生態,是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幸福童年和幸福人生。兒童是神秘的、童話的、詩意的、藝術的,需要我們成人變成一個孩子,重新去發現和探索兒童的世界。惟有如此,才能讓孩子站在正中央,創造出適應兒童成長的教育生活。
作者簡介
楊曉旭(1992—),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人,工作單位:濟南市市中區愛都小學;職務:語文教師、班主任;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