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江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老師和學生們的心目中上信息技術課就是上操作的,所以在講到理論知識時,很多老師干巴巴的講一節課,成了主講者,學生聽得枯燥無味,毫無興趣,成為課堂的被動接受者,課堂效率不高。本文正是基于這種情況,如何在信息技術理論課中,教師用什么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理論課;創意;教學方法
雖然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操作占絕大部分,但高中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容忽視。由于高中信息技術在高中課程中的特殊性,不是主打科目,在學校來說,是一門副科。以及在部分老師和學生們的心目中上信息技術課就是上操作的,所以在講到理論知識時,很多老師照本宣科,干巴巴的講一節課,成了主講者,學生聽得枯燥無味,毫無興趣,成為課堂的被動接受者,課堂效率不高。教師和學生角色還沒有真正轉換,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這種情況,如何在信息技術理論課中,教師用什么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信息技術理論課教學方法因學生情況和教師個人而異,沒有統一的定論和教學方法標準。本人就最近幾年教學方法經驗總結如下。
一、小組設計問題,其他小組搶答法
學生先閱讀知識點,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知識點去設計有效的問題,展示每個小組設計的最優問題,其他小組進行搶答,當然,設計問題組本身要知道答案,必要的時候進行補充。比如“五次信息技術的重大發展歷程”,先讓學生自學本知識點,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設計問題,并篩選出有效的問題,如學生設計的問題有:哪一次革命首次超越了時間和地域限制?電視是哪一次革命發明的等等,設計問題小組進行提問,其他小組進行舉手搶答。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互動性,讓學生更認真地去看書,更深入地思考,學生有所思有所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方法的指導者,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
二、關鍵詞法
就是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記住知識點中幾個關鍵詞(學生自己找關鍵詞),時間到老師控制學生電腦,關閉電子書個課本,隨機抽取學生寫出記住的關鍵詞,可以抽取多個學生回答,直到關鍵詞寫完,然后再讓學生按照邏輯上的關系把幾個關鍵詞聯系起來組成一句話或者一段句子。比如:“信息加工及其意義”中的“信息加工概念:是指通過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系列過程,使收集的信息成為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信息,即發掘信息價值,滿足我們的使用。”這句話,讓學生在一分鐘內看書記住其中的關鍵詞: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再造、價值,隨機抽取學生把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記不全,抽取多個學生直到把關鍵詞寫完,再引導學生按照邏輯上的關系把關鍵詞組成一句話形成概念:是指通過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系列過程,使收集的信息成為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信息,即發掘信息價值,滿足我們的使用。這樣學生能夠主動地、有意識地去看書,能鍛煉學生記憶能力,提高記憶效果,培養其邏輯思維。
三、認知邏輯法
先讓學生體驗、感知所要學的知識,再以學生的實際心理認知過程為教學過程,為了讓教學過程銜接自然,提高教學效果,有時需要打亂書中知識點的順序。比如“文件的下載”一節,課本中的知識順序為:
通過探究調整為:
以任務驅動為導向,以心理認知過程為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的知識認知過程,以學生認知知識的經歷為線索,逐步遞進,引導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知過程,達到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點。
四、習題先行,講解補后法
根據本節知識點設計習題,讓學生先做,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不會,必定帶著習題去看書,從書中查找習題答案,邊看邊做,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做題看書對知識的認知必定是表面上的,不過有了這個過程,在學生的大腦中有這個意識作為鋪墊,老師再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及錯誤率進行分析,進行針對性的重點、深入講解,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進一步,從而使學生對知識認知有一個質的變化,達到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的目的。
五、時事新聞熱點法
信息技術學科本來反映的是前沿科技、最新信息,但教材中有的內容和素材、案例落后和成舊,不適合現在的教學需要。現在社會科技發展迅速,新聞層出不窮,信息傳遞非常之快,學生又是新生代。所以我們在上理論課時用到的素材和案例最好用當今的前沿科技、時代熱點新聞,這樣的素材和案例才具有新鮮感,迎合學生的好奇心,才能吸引學生眼球,引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比如“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這節書中以獲取“天氣信息”為案例進行分析的,我覺得這個案例不新鮮,同學也是常見的,對同學們來說沒有新鮮感,提高不了他們的興趣。我當時選用“中國天眼”作為案例進行教學,比如獲取“中國天眼的地理位置”對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進行引導分析,中國天眼在當時也是熱點新聞,也是中國高科技中含金量較高的。同學們極易感興趣,整個課堂效果提高了。
總之,信息技術理論課是一個動態教學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以后教學過程積累經驗,慢慢摸索,探索出符合學生、教師自身、環境等情況的教學方法,總結出更多的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