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亞威
摘要:在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于當前供電局的發展。因此,供電局亟須對管理模式進行優化。本文通過分析供電局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重點討論了自動化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供電局管理模式的優化。
關鍵詞:供電局;自動抄表;管理模式;優化
引言
在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供電局全面啟動智能電表輪換及低壓集抄覆蓋工作,工作成果顯著。如國家電網下屬供電局累計更換智能電表4.5億只,安裝數據采集終端超過4000萬臺,智能電表覆蓋率達99.03%,數據采集4.47億戶;南方電網公司下屬供電局全面完成智能電表和低壓集抄全覆蓋工作,全網智能電表及低壓集抄覆蓋率達到100%。這些數據意味著,人工抄表將退出歷史舞臺,而自動抄表與計量自動化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因此,供電局也要對以人工抄表為核心的傳統管理模式進行優化,使之與當前的計量自動化發展趨勢相適應。
一、供電局傳統管理模式問題分析
(一)抄表操作規范化難以實現
傳統管理模式下,雖然大部分供電局已經有了基本的人工抄表管理制度,但是供電局對人工抄表操作并沒有進行統一的規范管理,也沒有隨著工作的進行對抄表管理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再加上規范化管理意識不強,所以抄表人員職責不清,素質結構不合理,工作過程中過分注重經驗主義。此外,抄表工作量較大,而抄表人員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很難進行規范化抄表操作。這些問題都給人工抄表管理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使得了人工抄表操作規范化難以實現。
(二)抄表統計數據準確性有待增強
傳統管理模式下,供電局抄表人員的綜合素質良莠不齊。所以,抄表人員普遍存在工作不認真、業務能力不強、缺乏工作積極性等問題,這就使得一些異常信息沒能被及時發現并處理,從而影響了抄表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而且,供電局沒有嚴格的獎懲機制,對于如何獎罰抄表人員也沒有做明確規定,導致了管理工作中不公平問題的出現,進一步影響了抄表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三)人工抄表資源消耗較大
傳統管理模式下,供電局主要依靠人工抄表進行電能數據的抄算。由于電表分布不均,且數量龐大,所以供電局往往需要在抄表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以及人力資源。而且,大量人力資源的投入也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這就使得供電局需要在管理方面投入較多的成本。此外,人工抄表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而人為因素本身就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這就導致了大量人工成本的消耗。
(四)數據采集實效性不足
傳統管理模式下,供電局數據采集并不具有較強的實效性。例如,接近年關,全國各地區的人流量變化較大,某些地區常會出現用電量猛增的現象,從而導致變壓器負荷過載,甚至造成整個臺區客戶停電。傳統管理模式下,供電局主要依靠人力檢測,并采集相應的數據。數據采集人員需要拿著測溫儀,逐個地對變壓器進行檢測,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跑。既費時又費力,而且采集回來的數據的有效性也不高。
二、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供電局管理模式優化
(一)實現抄表統一管理
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普通電表已經被智能電表所取代,而智能電表為電網的精細化管理以及抄表的統一管理提供了扎實的技術支撐,如降低內線損率、提高臺區線損合格率、提升自動計算率、擴大小時級在線監測范圍等。供電局應當充分利用智能電表遠程監控電表的工作狀態(如下圖表1所示),及時反饋線路負荷突然增高或者降低等異常情況,減少給用戶帶來的損失,同時,通過低壓集抄擴大自動抄表范圍,提高抄表規范性,避免人工抄表可能出現的差錯,讓用戶可實時掌握用電信息。此外,供電局還應當充分利用智能計量對源網荷供需平衡進行實時調度,有針對地、有效地解決用電負荷無法參與實時調度和交易的問題,從而實現抄表統一管理。
(二)增強抄表統計數據準確性
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計量標準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體系完整、技術先進、管理科學、運轉高效”的智能計量體系初步建成。供電局應當促進數據分析人員對自動抄表系統中的有效異常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匯總,輔以負荷、電量、歷史、實時數據多維度分析,初步判定故障類型,分類處理優先級別,同時,及時安排運維人員到現場做進一步的檢查處理,做到故障精確定位,精準運維。此外,供電局還應當協調好多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積極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解決傳統人工抄表工作量大、統計周期長、信息失真、監測效率低等問題,從而增強抄表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三)減少資源消耗
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抄表員將實現“華麗升級”,轉崗到計量運維崗位、客戶服務崗位以及其他崗位,保障供電可靠性,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供電局應當充分發揮內部抄表人員的功能與作用,基于內部抄表人員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對人員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發掘抄表人員的自我價值,并加強線損管理、節能管理以及客戶服務,從這三個方面開展數據的深化應用,對線損、臺區末端電壓等各項指標檢測提供準確的數據,最大程度發揮電能量數據的應用價值,同時優化業擴新裝與集抄建設同步業務流程,持續做好營銷工作轉型,從而減少對人力資源、數據資源以及物料資源的消耗。
(四)提高抄表數據采集工作效率
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計量自動化系統以及遠程費控系統已經被應用到了抄表數據采集當中。供電局應當使數據采集人員肩負起主站巡視,確保數據正常上傳;重點大用戶日電量、負荷巡視;低壓集抄計量故障、數據質量檢測等方面的數據指標監視工作。此外,供電局還應當要求數據采集人員一旦發現數據缺失或者數據異常,及時分析原因,并從異常數據中篩選出有效的異常信息,以此為依據補采數據,同時,開展現場督察工作,核查部分臺區智能電表數據采集情況,以便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從而提高抄表數據采集工作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供電局傳統管理模式主要存在抄表操作規范化難以實現、抄表統計數據準確性有待增強、人工抄表資源消耗較大以及數據采集實效性不足等問題。在自動抄表及費控推廣體系下,為順應計量自動化的發展趨勢,供電局應當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實現抄表統一管理、增強抄表統計數據準確性、減少資源消耗、提高抄表數據采集工作效率,從而推動自身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勇衛.供電企業區域管理模式探索及其效果--以H供電局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3):48-49.
[2]李堃,張進.自動抄表及費控體系推廣下供電局抄核收管理模式優化的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7(06):79-80.
[3]徐湛.珠海供電局抄表優化管理的研究與應用[J].機電信息,2009(30):155-156.
(作者單位: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河源和平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