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歷史中考復習中,我們要講究策略,善于抓住課標、抓住重點、抓住線索、抓住網絡,融會貫通地復習歷史知識,靈活地運用知識,才能提高歷史中考備考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中考命題趨勢分析;中考備考策略
歷史學科的中考備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有基礎知識的地毯式循壞復習,還有各大熱點的專題復習,內容多,知識點繁雜。如何提高中考歷史備考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一直是我努力解決的問題。下面談一下我在歷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緊扣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方向
“歷史課程標準”是中考的命題標準,認真研讀、深刻領會“課標”的內涵和要求是歷史中考備考的首要任務,反之,則會失去方向,甚至南轅北轍。我編寫了一整套“課標解讀”,用以指導歷史教學與復習。例如,課標“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知道”的內容考查要求比較基礎,題型多為選擇題,而“了解”的內容則多出現在主觀題中,因而,我對后半句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做了重點解讀,并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解讀了制度和措施的“影響”,讓學生有明確的復習方向和記憶重點。
二、理清知識結構,組建記憶網絡
學生認為歷史的知識點多又難記,往往是沒有理清知識機構,我們可試著把零碎的知識點重組成易于記憶的專題,構建知識網絡。如下圖。
可以根據這類思路,構建出各種各樣的知識關系架構圖,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
三、重視研究真題,歸納高頻考點
我對過去6年的南寧市中考真題做了對比,歸納了其中的高頻考點和考查角度,比如,我們對八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做了以下歸納。
通過對高頻考點的歸納和比較,制作小結表格,易于學生把握命題的題型和考查的角度,復習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四、掌握解題步驟,細致全面答題
主觀題特別是材料題的答題步驟分為“審題”、“析題”、“答題”三個主要步驟,下面我們以2018年南寧市中考真題為例進行解讀。
[2018·南寧市17(1)題,問題節選](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運河和鐵路快速興建”與哪兩種交通工具的發明及廣泛使用有關?(2分)依據材料一,概括“運輸條件改善”對推動美國西部城市發展的作用。(1分)
這一類主觀題的答題步驟是,第一個步,審題:先找出限定項目第一小問“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答案來自于材料和課本,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一”,則答案單純來自材料本身,但千萬不能照抄材料,這是近幾年南寧市中考的慣用套路;再找中心項目“運河和鐵路快速興建”,明確提問方向;最后鎖定回答項目“交通工具”。第二個步,析題:找出材料中與中心項目相關聯的信息,并聯系所學知識可以鎖定知識點。最后一步,答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點論述,注意表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五、追蹤時政熱點,把握整年專題
時政熱點和整數年歷史事件是歷年中考的高頻考點,我們應該善于去總結此類事件,并把它同歷史上類似的事件聯系起來比較歸納。比如,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們可以把這一時政熱點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領域取得的建設成就”及“黨的發展歷程”聯系起來;從而可以從中把握考點。
作者簡介
韋尹(1984—),男,壯族,廣西柳州人,中學一級教師,在職研究生,南寧市第二中學,中學歷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