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互聯網時代,通過怎樣的方式,對現有的模式進行改革,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不斷優化行業內容,適應社會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考量的問題。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采取一定的方式,優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習慣,是當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分析信息時代背景下,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內涵,探討了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目的,最終提出了信息時代背景下優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措施。期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為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幫助其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最終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時代;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一、信息時代背景下,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內涵
環境藝術設計,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人們所處的周遭環境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設計,以創造出時尚性與美觀性兼顧的室外環境,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高層次需求。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優勢,在新形勢下,以其獨特的創造價值、實踐價值和文化創新價值,通過特殊的藝術手段,賦予環境藝術一種全新的、潮流的、高層次的藝術體驗。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本身具有劃時代意義。它不再著眼于人們對生活的便利性需求,而是通過對人們周遭環境的設計,賦予人們生活的藝術感。當然,在信息化時代開展環境藝術設計,其必然離不開新時代下的藝術手段,比如,CAD,AI,CDR,3DMAX等設計軟件。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就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刻意的引領學生自主使用設計軟件和工具,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進而形成獨特的設計思維,創造出新穎的設計作品。
二、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目的
現有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式,脫離了時代發展的需求,過于強調學生理論知識的豐富,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所掌握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維,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信息時代背景下,探究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的職能作用,讓學校明晰開展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打造高素質的教師人才隊伍,給學生創造藝術熏陶的環境,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到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性,使學生能靈活的運用軟件設備設計出新穎、時尚、實用的環境藝術,滿足時代的需求。
三、信息時代背景下優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創新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成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環境藝術的整體實施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開展環境藝術教學,通常受限于國內有限的環境藝術案例。因此,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可利用發達的網絡媒體,引進國內外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案例,創新教學方式,優化課程內容。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設計,適當的給予指導和幫助,給學生創造出自由設計的空間。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慢慢建立起自信心,形成創新觀念,達到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目的。
(二)適應時代需求,改變設計理念
新時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不再局限于室內設計、景觀打造和建筑設計方面,而是要求學生在掌握已有的設計方式的基礎上,為之后的更多種類的設計類型做準備。在信息更新速度快、時效性短的當下,傳統的設計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的需求。因此,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首先便要適應時代需求,及時改變設計理念。從思想上更新設計思維,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接受新時代信息,并將其內化為自身設計所需素材。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實現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感、新鮮感和藝術感。
(三)抓住教學重點,提高教學實踐性
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變人們的日常居住環境,美化人居狀態,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基于此,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環境藝術設計知識不再是學校對于學生的唯一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進行了相關課程學習之后,能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幫助教師抓住教學重點,提高教學的實踐性。具體表現為:通過帶領學生實地參觀,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等等方式,使學生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實踐功能充分了解,提高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的參與到課程教學過程中來。另外,學校本身也應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比如,在課程的最后一學期,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讓學生切實走進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提高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感悟,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獲取知識,改變自我角色定位,進而達到優化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效果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重點,既在于學生,也在于老師。它要求對學校、教師、學生三者進行綜合考量。學校要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給予充分的支持;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優勢不斷提升自我教學水平,提高個人職業素養;學生要緊跟時代潮流,自覺接受環境藝術設計的最新理念,刻意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維習慣。通過三者共同發力,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目標,及時發現問題,優化問題,最終最大程度的達到優化環境藝術設計界教學課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羅穎.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140-142.
[2]鄧鵑.信息時代背景下通過茶文化推動環境藝術設計跨專業教學改革[J].福建茶葉,2018,40(06):208.
[3]曹盼宮.探討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工作[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2):274.
[4]楊哲.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16):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