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云
摘? ? 要: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采用的具體教學方式尤為關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處理語言的時候方法不夠妥當,甚至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將重點分析當下語言處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以相關案例為基礎對其進行實踐研究。
關鍵詞: 高中英語? ? 閱讀教學? ? 語言處理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教學內容,除了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訓練以外,還要提升其閱讀技巧及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思維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強化。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部分教師認識到語言處理的重要性,所以教學質量有所提升。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不僅導致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受阻,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整個教學帶來不良后果。所以要改進教學方式及思路,對此使用理性的反思及改進實踐,使其在語言處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以下將對其進行重點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語言處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個環節,當下部分教師在進行語言處理的時候一般都要花費一兩節課的時間。主要是因為部分教師將時間花費在使用PPT講解單詞的用法,有的還與高考的考點相結合,使用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講解大量瑣碎的知識。具體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形式單一,學生沒有過程上的體驗。
部分教師上課時只是單一地采用播放大量幻燈片的方式講解例句,致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1],不能將教材理論與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與經驗結合在一起,使學生不能感知語言和探究語言,對于教師的講解一知半解。
(二)知識內容較為零散,未進行系統整理。
部分教師在進行語言處理的時候沒有將文本作為基礎,而是在處理文本信息后把相關語言內容切割成一個個相對簡單的單詞或者短語,甚至根據高考的重點內容切割成一個個句型讓學生學習,最終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一些零碎的內容,缺乏系統性的歸納與整理。
(三)僅用傳統灌輸方式,未應用情境。
部分教師教學時運用例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單詞的用法及含義,但是實際情況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對語言情境的運用,所以學生很難直接理解某一個單詞的內涵及用法[2]。除此以外,部分教師沒有把實際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生活中,沒有融入一定的情境中,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最終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改進理論
因為英語教學缺乏英語環境,所以要進行必要的語言處理,其中對于語言的認知和運用都要建立在一定語境及瑣碎知識的練習和講解上,還要定期整理文本語言,創設語言的運用及情境。
(一)語言感知。
感知是指客觀事物在感官作用下直接反映給人腦,與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和已經具備的經驗有緊密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對語言的感知就是在接受整段文字或者整句話的基礎上,利用發音、含義等重新認識詞匯,理解概念和一些基本的信息。其中一個詞語可以多次反復出現,并多次感知,也可以在某一個閱讀階段不斷出現與感知。這可以確保學生對該段話或者該句話進行反復多次深層次的感悟和體驗,以此具備良好的語言經驗和語言意識[3]。這是進行語言教學的基礎。
(二)語言整理。
整理的本質是讓語言變得更加有條理和有序,在感知語言中整理是最后一環。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之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三篇課文,并且篇幅很長,教學內容很繁雜。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將每一個文本的主題作為基礎深度解讀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整理。這一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結構,也能夠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在具體整理的時候將語言的輸出作為目的,讓學生重構已經學到的語言文本,以此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教師不夠重視語言的整理,學生就會難以正確把握文本的脈絡,后續的運用便會越來越難。
(三)語言運用。
在整理好文本語言之后,教師應該多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并且從多個角度創設出更多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學會正確運用已經學到的語言文本,不斷提升語言能力。但是要合理運用語言就一定要結合語言情境,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就是根據相關的語言、情景、動作及圖像等方式創設不同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合理運用語言的機會,然后把語法、句式等全部融入進去。這樣學生就能將教材之中的內容延伸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三、改進實踐
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教師要以話題需求為基礎處理文本語言,也就是要先梳理文本信息,找到其中的主線然后引導學生閱讀,給學生探究和感知的機會,然后在話題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和運用,最后根據相關情境運用靈活。
(一)在文本基礎上感知語言。
學習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理解,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各種教學活動中采用圖片、提問問題及語境猜詞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在探究語言的規則過程中完善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4]。譬如:在人教版高中選修教材之中有一個關于全球變暖的話題,也就是Global Warming。對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話題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描述全球氣候變暖”,并敘述其影響和產生的原因。語言處理的關鍵點是怎樣表達其觀點態度及因果關系,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并積極尋找產生這種現象的句子,從而讓學生感知其中的關系。最后學生從文中尋找到“The increase in the earths temperature is due to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like coal,natural gas and oil to produce energy.” “It is the burning of the fossil fuels that has resulted in this increase in carbon dioxide.”等相關的句子。這就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關注全球氣候變暖的基本原因,然后感知作者是怎樣表達其因果關系的。發現這樣的一個過程始終是讓學生主動地感知自己對語言內涵的領悟,并不是由教師直接告知學生。
(二)在話題基礎上整理語言。
在語言教學的時候要將語言的運用作為目標,另外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語言是不是必須具備的或者應該積極掌握的,只有這樣才能消除語言學習中的消極性與盲目性。人教版高中英語課本是高中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內容,涉及話題眾多,語言真實,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課本中每一個單元的話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依據語言文本的主線加以整理,并提煉和累積話題的語言,以此給后續靈活運用做好準備。比如對于寄宿家庭來說可以分為“board with English families”,“have the chanc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new culture”及“Its a great comfort to have a substitute family to be with.”。可見其語言的整理都是以話題作為基礎,幫助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具體運用的時候作為參考。
(三)在創設情境基礎上運用語言。
在英語教學之中經常涉及一些抽象或者大家都不太熟悉的話題,這時教師不能讓學生從文本理解,而應該創設生動的情境讓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比如在運用語言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單元話題適當拓展之后創設一些既與其相關又與實際生活相貼合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應用。可以通過使用語言、情景、動作及圖像等創設語言情境,有效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結語
在進行語言處理的時候只有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把文本和語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言的運用和感知能力,才能在學生和語言實踐之間構建相互聯系的紐帶,才能促進英語有效學習和良好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曉丹,張彧.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語言處理與組織[J].吉林教育:綜合,2013(5):60.
[2]蔡笑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處理的實踐探究[J].英語學習,2015(7):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