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目的:研究在當前互聯網時代下趣味性教學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在我校2015級普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選取138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在對照組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在研究組教學中,除保留過去傳統教學內容外,加入趣味性教學,如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并引入微信“雨課堂”、微課堂、線上教學等互聯網相關授課方法。結果:通過研究比較,研究組同學的診斷學技能操作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同學(P<0.05)。結論:在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過程中,趣味性教學可以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有效實時互動,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彌補課下消極學習的不足,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診斷學實驗教學;研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6-0279-02
診斷學實驗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無法順利完成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的目標,深化診斷學實驗教學改革已成為必然。將趣味性教學引入到診斷學實驗教學中,順應時代發展又符合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概述
趣味性教學是在原有傳統式教學方法上加入多元化形式,使以往課堂的固化式思維得到提升改善,使課堂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在課前通過微信、微課堂等方式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預習;在教學中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學生通過有趣的授課形式學習課程的有關內容;在課后,通過互聯網平臺等方式進行自主的學習。整個趣味性教學期間的思考、溝通、互動、實操等環節都在培養著學生綜合素質能力[1]。趣味性教學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類產物,給我們帶來了教學及學習方式上的重要變革。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終身學習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創新教學模式和提升教師業務水準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外,較為成功的做法是將微課堂應用于翻轉課堂等教育改革項目中,并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診斷學實驗教學是連接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橋梁,是培養醫學生正確臨床思維方式和正規臨床技能操作的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何改善診斷學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新時期診斷學實驗教學所面臨的難題[2]。醫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使用趣味性教學滿足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問較多,教師顧此失彼。使用微信“雨課堂”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快速有效地瀏覽、回顧相關操作步驟。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本校2015級五年制普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第八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診斷學》和本校診斷學教研室編寫《診斷學實驗指導》為授課教材,內容為心電圖分析,分四次課講授,總教學量均為20學時,確保教學內容一致;實驗課授課教師為同等職稱學歷教師,確保教學水平相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分組。本校2015級五年制普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共34個班級,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各抽樣2個班級共138名學生作為研究組(69名學生)和對照組(69名學生)。
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形式,按照以往授課模式進行,即實驗教師講授心電圖分析相關理論知識,學生分組進行練習,教師進行指導。研究組采用趣味性教學,即加入多元化形式,豐富授課模式,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本次授課課前:在本次授課前一周,實驗教師將本節課所要授課內容做成PPT,另外根據授課重難點設置10道課前預習題,將PPT及預習題均通過微信“雨課堂”發送給學生,并設置預習截止時間,即本次上課前。教師通過自己的客戶端統計學生預習情況:包括學生預習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答題正確率、錯誤率等,并解答學生預習中發現的問題。(2)本次授課過程中:實驗教師根據大綱要求制作PPT,通過電腦端“雨課堂”進行理論講授。在授課中通過多媒體大屏幕滾動隨機點名抽取學生回答問題;實時設置問題進行搶答,回答正確的前3名學生給予適當獎勵;開啟彈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于有疑問的內容進行標記,所標記內容會立即反應到教師的客戶端,從而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并調整授課進度。在理論講授結束后,分組進行練習,教師指導。在練習之后采用小組PK形式進行復習總結,并設置獎懲,例如跳舞、唱歌等,活躍課堂氣氛。(3)本次授課課后:在線上教學平臺及手機平臺留置復習題及課后作業,設置完成時間,即下次上課前,使學生提高時間觀念,激發學習主動性。
3.考核。診斷學實驗考試內容為心電圖卡片的閱判,每位學生隨機抽取兩張心電圖卡片,通過分析,說出對其最終診斷及診斷依據。一張卡片20分,滿分40分。
4.統計學方法。統計學分析使用的軟件為SPSS17.0,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兩組比較的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計量數據,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診斷學實驗(心電圖分析)考核成績比較,研究組學生的心電圖分析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見表1。
四、結語
診斷學是臨床各科的入門和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診斷學實驗課對于醫學生全面、規范、扎實地掌握診斷學基礎技能至關重要。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新時代,順應時代要求,改革教學模式,在保留傳統教學形式的基礎上,應用趣味性教學,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具體、形象的優勢,將實驗教學內容利用文字、視頻、聲音等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這種直觀、具體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實驗細節與流程,掌握正確的檢查手法,有效激發學生實驗熱情,徹底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
綜上所述,診斷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用趣味性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及質量,值得在高等醫學院校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唯佳.“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趣味性教學的應用與研究[J].才智,2018,(20):133.
[2]王樹文,林鴻程,楊豐,童金生,尹金寶.微課堂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7,37(08):1195-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