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蓓
摘 要:小學教育是中國學齡兒童必經的教育階段,在施行素質教育的現在,小學教育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直接關系到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準。而作為管理者,應當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為教師營造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從而獲得高效的教學質量。新課改的推進更是要求管理者摒棄以前的陳舊管理思想和方法,重新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有效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學管理;策略;教學質量
作為基礎教育一個重要環節,小學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各方關注的重點,在新課改提出并推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教學管理者、教師們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探索更為合適的道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 小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者思想問題
一直以來應試教育還占據著主導地位,管理者和教師雖然一直都了解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現階段的管理過程中仍舊缺乏切實有效的執行辦法,并且部分管理者還存在著思想上的誤區,認為小學管理工作十分簡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琢磨,而教學管理對于一所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想的誤區導致了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很大問題,所以如何落實素質教育的管理方法、樹立管理意識、改革管理模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管理方式的問題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管理方法上存在很大缺陷。管理方法的實用價值不高,很多制度只是走形式化路線,并未能真正作用在管理實踐中,這樣就使得很多制度化的東西更加僵硬,且不能隨著時代的變遷對管理制度做及時更正,從而限制了我國小學教學管理制度的更新換代,嚴重阻礙了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使管理和教學方向嚴重脫節[1]。
(三)社會中各種價值觀影響教學工作
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中的各種思想和不良風氣也在不斷沖擊著傳統教學,而社會觀念的變化也使得教學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這樣的轉變有好的一面,但是造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間接挑戰了教學管理工作。小學生的思想還處于不穩定時期,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正在形成期,所以對于各種不良風氣和不同文化意識形態的判斷也缺乏正確方法,如果學校不能拿出很完善的管理方案,配合教師教學和家庭教育,小學生很容易在思想意識上發生動蕩,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巨大影響。
(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能同步
現在經濟水平提高了,家庭條件也隨之提升,但是隨之而來的便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一方面由于工作的繁忙無暇顧及學生教育,把孩子交給老一輩撫養,而老一輩對孫輩的溺愛,讓孩子在自理能力和價值觀念上很容易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心理世界的了解是很欠缺的,很難結合學生的心理實現教育目標,而家長又缺乏和老師的溝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辦法達成同步,這樣其實增加了教育的難度,對學生發展也很不利[2]。
二 完善小學教學管理問題的方法探究
(一)將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進行有效結合
整個教學活動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項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每一位學生具體的特點進行教學指導,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獲得知識、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教師的作用就在于組織教學活動,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教學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了維持秩序、讓教學活動更加高效的作用。教學管理者通過對教師教學計劃、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并總結經驗,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讓教師通過反思不足并吸取其他優秀老師的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讓教學質量有所保障。
(二)以學生和教師為核心,提升教學管理效率
教學管理的重要參與者是學生和老師,所以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聽取每一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切實可靠的實施辦法,以人為本。舊的評價觀念認為教師所帶班級的分數高,則教師教學水平便很高,這種分數至上的評價體系嚴重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讓他們在分數的重壓下更關注學生的成績而非綜合素質,這其實間接讓教學價值大大下降。素質教育環境下這樣的評價機制是很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的,而學校應該從實際出發,采用綜合評價法,不單單看到分數,還應該看到教師在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組織上的努力,綜合評價,提升教師教學積極性。
1教學管理者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
要想提升教學質量,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應當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交流環境,促進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讓整個教學活動活起來。一方面,教學管理者要對教師提出更為人性化的要求,讓教師和教學管理者之間形成強有力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教學管理者應當以身作則,多多聽取教師意見,更多了解教學實際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并結合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提高教學效率,讓教師們能在有交流、有解決辦法的積極心態下設計教學活動,使得教學更加有效。
2教學管理者應當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人為本
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應當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活動。一個班級中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使學生們樹立起對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們求知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探索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真正實現教學活動中的以人為本[3]。
3教學管理者應積極引導開展素質教育
教學管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其實起到的是一個引導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單單要以教會學生知識為目的,還應當以教會學生應用知識并發展創新思維為目的,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教育不單單是知識積淀的過程,更是思維培養的階段,教學管理者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在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對教師要加強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引導者,而教學管理則是針對教學活動展開的,所以加強對教師的管理至關重要。管理者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按時安排老師進修,與此同時針對老師的教學活動還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較為全面的評價機制,不僅提升教師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同時全面的評價機制還能激發教師們的教學熱情,讓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機動,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在現實中,對教師的培訓和進修如果進行校外脫產培訓是很難開展的,所以要加強校內培訓,如老帶新、教學觀摩、講座指導、教研活動等。而在教學評價機制中要校內外相結合,實施多樣化標準,并能實現機制的強化。同時在管理者中間要樹立起為教學服務的思想,根據教學質量的需要實施教學管理,使得教學管理順利進行。
三 結語
一個學校一種情況,教學管理工作者應當根據自己學校的情況,因時因地因人不同而制定適合自己學校的管理辦法,從而保證管理活動適合本校情況,能更加順利地實施。在管理過程中,不單單要依靠科學的管理理論,還要考慮到教師們的具體情況和教師的情緒,用各種方法去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不斷創新教學,讓管理者和教師的關系更為和諧,促使管理更加有效地進行。
參考文獻:
[1]張旭光.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電子制作,2015(1):173-174.
[2]何彥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