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平
摘 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它需要的是富有個性的創新型人才。教育也要因此更加以人為本,更加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因人設材。傳統的大班授課埋沒了部分“普通”孩子的個性和需求,小班化教學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模式在我國多地試點并且收效顯著。它更注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評價的主體和方式也更加多樣化。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多樣化評價
與傳統教學相比,小班化教學的獨特之處如下。
一 自主學習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
隨著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師意識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重要性,但是苦于學生缺乏自學能力,始終不敢放手。學生缺乏自學能力,歸根到底是教學缺乏自學指導。我認為設計好“學習單”,就可以破解“學生自學”難題。
(一)編寫學習單的指導思想
好的學習單,課前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課上時間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展示、交流,是教師了解學情、透析疑點的“重要依據”;課外時間,學習單又能引導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練習、研究,是課外學習的“良師益友”。
(二)“學習單”的編寫要求
編寫學習單時應注意:課時化、問題化、參與化、方法化、層次化。
課時化就是分課時編寫學習單,使學生的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問題化,是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參與化即學習單的內容可以給每個人都創造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方法化即學習單中應體現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
層次化,在編寫學習單時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二 合作學習是主要形式
小班化課堂中,要求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合作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式。
如何指導每位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
(一)合理分組,優勢互補
我們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教師根據學生性別、成績、能力、愛好等方面的特點,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分組時,要保證組內學生好、中、差搭配適當,以前后桌四人一組為宜,其中一名是優等生,一名是學困生,兩名是中等生,以保證組內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內各成員的主動參與和互相合作。
(二)明確分工,組內合作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所收獲。我們需要給每個小組成員明確的分工。比如: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合作學習的成果;一名匯報員,負責匯報本組的學習成果。這樣每個成員都能各盡其責,積極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適時引導,師生合作
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遇到學習障礙時,教師要適當點撥。
(四)交流匯報,生生互動
為打開師生交流的局面,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挖掘生生互動的潛力,要運用開放型、交往型、體驗型的方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通過進行小組學習、組際交流、組際互查、組際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生生互動的參與熱情。
三 評價主體多維化,課堂生動活潑
新課程強調參與互動,自評、互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維化。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化為主動參與評價,這正是小班化教學所需要的。
(一)學生自評
(1)對自己學習成效的評價:你學到了什么?
(2)合作過程的評價:你覺得你在小組合作中任務完成得出色嗎?
(二)小組互評
對課堂中合作學習的環節,共同回憶,如實評價。還需要進行小組之間的評議,評價時要對小組多一點鼓勵,多提一點建議。
(三)教師評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希望自己被表揚的欲望。”作為教師,我們的評價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評語要針對性強,盡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全面地描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發展潛能及存在的問題等。評價的宗旨是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比如,教師可以選擇課堂觀察的方式,從合作學習中的認真程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解決問題情況和合作交流情況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查。
教師的評議讓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被表揚的滋味,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參考文獻:
[1]李永芹.“學習單”——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助推器[EB/OL].且思且行的博客,2014-12-2.
[2]陳群華.小班數學課堂“合作評價”的策略研究[EB/OL].人教網,2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