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繼前
摘 要:本文將緊密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教育進行探討,希望可以借此文和業內展開有效交流,以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育
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初中語文教師只有積極創新教學策略、改善教學模式,才能讓此目標得以實現。
一 有效整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支撐,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可以在此基礎上實施具體教學策略,進而為核心素養教育的落實奠定基礎。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一方面,可以在學科內進行拓展,整合多篇文章,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如為了讓學生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師就可以對語文教材中描寫人物的文章進行積極整合,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進而讓學生的創造思維得以激發;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在學科間進行內容拓展,將語文學科知識與政治學科、歷史學科、物理學科以及數學學科知識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學習視野得以拓寬,讓學生思維水平得以提升;再次,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打破課堂教學限制,讓教學內容向學生生活拓展,如在《故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對自己故鄉的景觀、風俗、人物進行調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積極融入當代文化熱點內容,如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時機,為學生播放《見字如面》《朗讀者》以及《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視頻節目,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并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1]。
二 采用多元教學策略
(一)開放性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實施開放性教學策略,可以讓教材體系得以打破,保證學生具有充足的學習空間,讓社會和課堂、生活、教材之間形成密切聯系,進而從多種渠道提高學生的素養水平。首先,教師應保證教學思維具有開放性,明確語文課堂中的知識傳輸具有多向化特點,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知識傳輸;其次,教師應保證教學策略具有開放性特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教材、教具以及互聯網技術進行合理使用,讓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為生動。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電影片段,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二)生成性教學
生成性教學具有動態化特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教學新內容、新方法以及新過程的生成,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為讓生成性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首先,初中語文教師應采用描述性的教學語言,積極為學生構建良好教學情境,并在提出問題后,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答案,讓學生對問題予以創造性解決;其次,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構建動態教學過程,在具體教學中,應依照學生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做到因材施教。
(三)個性化教學
個性化教學主要指的是初中語文教師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特點與興趣點,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個性化教學策略的實施可以讓學生學習自主性得以充分調動,可以對學生健康成長、個性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首先,教師應做到情感個性化,在具體教學中帶領學生挖掘文本中所蘊含的作家充沛情感,如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其次,初中語文教師應做到過程個性化,在學生搜索資料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使用書本進行搜索,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物進行驗證,或是采用互聯網搜索方法;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方法,同時也可以應用小組合作討論方法,保證學生學習活動參與度;最后,初中語文教師應做到結論個性化,針對同一文本內容中的同一問題,學生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學生說出自身合理的理由,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想法。
三 構建科學評價體系
除了通過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傳統方法以外,初中語文教師還應做好以下三方面具體工作:首先,初中語文教師應對非正式評價進行應用,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即時評價,針對學生的情緒變化快速作出反應,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其次,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采用成長記錄評價方法,讓學生可以親眼看到自身在語文學習中取得的進步;最后,初中語文教師應對日常評價方式進行有效創新,除了教師評價以外,還應讓學生開展自主評價、互相評價活動,讓學生學習評價參與度得到有效提升[2]。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通過有效整合教學內容、采用多元教學策略以及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可以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進而讓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得以實現,讓學生語文思維水平以及語文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金力.淺析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J].學周刊,2020(2):88.
[2]侯素衛.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學周刊,20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