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平
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向前邁進,傳統英語教學方式顯然已不再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如今這一改革趨勢既為改變教學弊端帶來新機遇,又使教育工作者面臨巨大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順應新時期的革新,使教學改革落到實處,從而有效推動教學的發展,本文鑒于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對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的途徑與措施展開了積極的探討,以期為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現代教育的熱議主題之一,也是教育者苦苦追求的目標。那么,如何實施合理的教學模式才能顯著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亟待我們進一步探討。本文結合新課標背景,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作了較全面深入的研究,簡要論述了加強初三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旨在不斷提升英語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英語復習效率,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 初中英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學校的初三英語教學還局限于教材信息的處理,沒有基于學生實際情況,缺乏“備學生”“備學案”等必要環節,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取舍、整合、拓展以及深化,難以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等。在英語教學中過于重視教師的傳授,而師生、生生互動性十分薄弱,致使“教”與“學”呈現不合拍現象,沒有處理“教”與“學”的關系,而且忽視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忽略了在教學環節中適時適當進行評價,于是不能獲得教學信息的反饋,難以根據教學現狀及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調整和改進。除此之外,部分課堂教學對基礎知識點、中考的難重點的滲透,導致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適時的遷移和活化。并且,英語教學氛圍較為死板沉悶,教學節奏有時過于緩慢,教師未留給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質疑、自主體悟、自主練習的時間。另外,部分教師沒有讓學生對中考的范圍、題型要求、考試特點進行明確,在實際教學中依托于復習材料,缺乏對復習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精選,也常常使學生陷入“題海戰術”中,教師忽略了讓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框架,使得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機械,通常對知識點死記硬背。
二 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一)培養興趣,促發學習動力
英語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積累的。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同樣離不開興趣的驅動力,興趣和熱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求索欲望,從而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愿望去掌握這門語言。中學生有著充沛的精力,思想活躍,正處于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和加強的時期,如果教師考慮到這些因素,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融洽的學習氛圍,勢必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心生好感,以輕松的心情投入教學活動,逐漸培養起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故而,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適度地加入有趣的小素材,不但能活躍嚴肅的教學氛圍,而且拓展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接觸面,他們可以了解到課本之外的英語知識。例如,筆者引導學生學習短語 "look for/find"時,特意穿插了一些小笑話。男:I'm a photographer.I've been looking for a face like yours.女:I've been looking for a face like yours too.I'm a plastic surgeon.大家聽完覺得十分有趣,前仰后翻地笑起來,學習氛圍頓時被激活,學生都饒有興趣地學習短語的用法,這一教學環節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1巧問善思,打開知識之門
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思空見慣的教學手段,它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師生、生生間相互交流和溝通,也有利于及時地獲得教學信息反饋。所以,在九年級課堂教學過程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誘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欲望。那么,如何提出有效問題呢?首先,問題要有的放矢,能夠突出學習內容的難重點,而且具有啟迪性作用,使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能夠選準最佳時機,當教學提問時機一旦符合教學的需要,并能與教學內容相契合,其問題的教學作用就愈發明顯,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效。其次,提問的順序性也十分重要。教師要按照課本要求及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由淺入深、以表及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而步步為營地創設問題,通常先從"yes-noquession"為切入口,然后再進行"why-question",再提出若干個可供探討的"Discussion free communication"或"Arguing"。這樣,通過問題來集中學生渙散的注意力,開啟學生的思維之旅,還能帶動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可見,提問式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2巧思樂學,妙解記憶難題
中學階段英語學習,知識體系較為龐雜,具有著多、雜、亂的特點,而且一些語法和語態知識比較抽象,難以記憶,造成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往往記得快,也忘得快。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積極探尋好的辦法,優化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鞏固、牢記所學習知識,并能靈活應用,從而突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記憶的難題。例如,筆者了解到現代中學生喜歡追星和文娛節目,便試圖巧妙自然地將英語知識與學生的興趣相融合。我們在學習If從句時,筆者為了讓學生靈活掌握該從句的用法,又避免教學枯燥乏味,便讓學生記住“cry on my shoulder”這首勵志英文歌中的歌詞:
"If the hero never comes to you.""If you need someone.""If you wait for love""If you call your friends nobody's home"……
這樣,學生在優美的歌曲旋律中輕松習得If從句的應用,不但陶冶了情操,而且從教師那里受到啟發,學到了如何解決學習困境、“巧思樂學”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抓住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結合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式,因物制宜、因材施教地靈活應用這些方法,巧妙地化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記憶難題,達到寓學于樂的效果,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3引導復習,訓練應試技巧
俗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知道,初三時期是學生應對中考的緊張階段,為了使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教師應爭分奪秒地加強孩子們的學法指導,并增強訓練應試技巧。合理的學習方法關系到學生的學業,往往可以促進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善于優創先進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適時地指導學生高效學習,起到提升學習效率的作用。首先,教師要把握命題的規律。人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考生明確英語考試的命題和方向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復習中有的放矢。其次,多元化復習形式。初三每天都要復習枯燥的英語知識,其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采用富有新意的復習策略和方法,能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而且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復習成效,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復習方式。例如,筆者總結了“想象法記憶詞匯”,即充分調動學生想象力,將單詞的外形特點和含義相融合進行反復記憶。像sweet(甜的)與sweat(汗水)易混淆,筆者引導學生:單詞“甜食”可以通過“bee”蜜蜂來引導記憶,加以區分。此外,學生對(some time)與(sometime)在形態上易混,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詞的“分開”(some time)與“相聚”(sometime)的特征加以辨別:“相聚”在某一時間;而“分開”是一段時間。再次,創設錯題集,可以進行查漏補缺。在這一方面,筆者雖然給學生定了任務及完成等級,但將自主權適時地放手于學生,引導學生將做過的習題出現的錯誤進行歸納總結,并收集和歸整在錯題集上,并且,學生要將課上對錯題的詳解過程以及對應知識點的教材出處,認真地標注在習題的旁邊,方便在以后的復習中查找。這樣,學生從自己做錯的習題中強化知識,可以顯著降低錯誤率。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英語教師只要從英語新課標教育觀念出發,遵照“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尊重英語學科的教學規律,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著眼于學生真正的內在需求,不斷改良、整合和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方略,定能使學生的學習受到裨益,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譚俊杰.淺談初三英語教學[J].才智,2011(13):136.
[2]肖家芳.新課標下初三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