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清
摘 要:中職教育是以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為基礎的,目的是要解決我國產業企業的“用工荒”問題,同時保證無法在常規學校教育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接受明確的職業教育,為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培養優秀人才。其中,電子專業是隨著現代電子科技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專業,也將隨著電子科技的飛速進步而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中職教育;職業教育;人才
中職教育的電子專業教師需要通過“產學結合”模式來整合學校教育與現代企業的各自優勢,積極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時解決“就業難”與“用工荒”這兩個現實問題,促使電子專業的中職生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從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工作實踐、實施“雙導師”人才培養制度、引導學生到合作單位實習、優化產學結合模式的政策制度四個角度來分析中職電子專業應該如何實施產學結合教學改革。
一、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
與工作實踐
教師是實施職業教育的直接負責人,關系著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然而,現在有許多教師都滿足于理論學習,關注的是自己的學校生活,長期脫離工作實踐,導致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與工作現實脫軌,并不利于產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順利普及。因此,在中職電子專業推行產學結合教學改革時,教師應該要身先士卒,主動進入電子專業的相關工作,積極參與企業實踐,及時補充與完善自己的理論認識,以便引導學生關注電子專業的現代科技與職業需求。
在學校教育中,我會充分利用一些休息時間參與企業實習,了解現在電子行業的新科技與職業技巧,保證自己所儲備的專業知識可以切實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比如,在教授《機械制圖》課程時,我就到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單位實習了一個假期,向專業人員請教了機械制圖的相關職業要點,對比了教材所介紹的基礎知識,及時補充與更新了知識儲備。這就可以保證我所設計的機械制圖課程能夠與現代電子行業接軌。另外,我還會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優勢參與電子企業工作人員的培訓活動,宣傳與推廣學校教育的研究成果,展開理論講座指導,由此優化電子企業的人才質量。
二、實施“雙導師”人才培養制度
“雙導師”人才培養制度是以學校教師與企業工作人員共同承擔起教育職責的一種人才培養制度,能夠綜合發揮學校教育的研究優勢與企業單位的實踐優勢,促使中職電子專業走向知行結合,是落實產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方式。常規的中職電子專業教育一直都是由專業教師負責的,但是產學結合教學模式搭配了這種學校、職業脫軌的傳統形式,提倡利用學校教育的研究資源來解決企業發展的現實問題,同時利用企業實踐的實用技能與發展需求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中職電子專業教師要積極實施“雙導師”制度,切實整合學校、產業的各自優勢與長處。
為了培養出兼具理論儲備與職業能力的優秀人才,本校與合作企業共同確定了“雙導師”教育制度,由學校教師負責為學生講解電子專業的理論知識,由企業工作人員負責實施職業技能培訓。比如,在“相貫線的投影作圖”一課教學中,我就為學生們解釋了相貫線投影作圖的基本理論要求,如兩圓柱相交的相貫線投影作圖的基本操作步驟、相貫線的概念與性質等等,然后由電子企業工作人員在實訓基地為學生演示與講解相貫線投影作圖的技能操作要點,演示真實的電子行業工作是如何應用相貫線投影作圖技巧的。
三、引導學生到合作單位實習
實習是電子專業中職生要想取得畢業資格所要參與的基本活動,而且自從我國教育部針對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之后,企業實習便在中職學校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在產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產”實則對應的是便是實習,而“學”又是與“產”相輔相成的,需要通過“產”得以檢驗與更新。而且,電子技術的更新速度很快,我們只有不斷豐富中職生的實習機會,使其積極把握電子專業的前沿發展動態,不斷豐富與充實實踐所得,才能切實提升中職生的素質水平。因此,中職電子專業教師要以豐富的實習活動落實產學結合教學模式,切實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職業能力。
為了優化學生的職業能力,我們制定了完善的實習計劃,一般發生在學生入學一年半之后。在這個時期,電子專業的中職生學習了充足的理論知識,也在實訓基地中展開了豐富的技能訓練,對電子專業有了一定的認識,需要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優化自己的專業素養。當然,除了學校統一安排的實習活動,學生也可以利用周末、空閑時間自主參與企業實習,積極應用所學理論。
四、優化產學結合模式的政策制度
就目前來說,多數企業對產學結合教學模式的認識不足,認為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來培養中職生是額外的負擔,只愿意選擇人才,卻不愿意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使得產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推行與落實困難重重。但是,電子行業變幻莫測,只有讓企業積極參與到電子專業的人才培養活動中,我們才有可能保證中職教育與職業工作實現無縫銜接。因此,政府、學校與企業要共同參與到產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進程中,制定優良的產學結合教學制度與政策,讓現代企業放心參與到職業教育活動中。
為了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產學結合教學改革中,本校會與電子企業、學生簽訂合作協議,首先了解電子企業的人才需求,然后對應電子專業學生的不同優勢與職業信念,然后向企業推薦實習人選,盡可能保證學生的職業優勢與企業的人才缺口是對應的,進而便可簽訂合作協議。如果學生在實習時表現優異,則可直接與電子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這就可以讓企業單位意識到產學結合教學模式可以切實解決本單位的人才缺口,而且能夠按照企業發展需求來培養特定人才,從而使其正視產學結合教學模式,并為此投入一定的經費、人力支出。
總而言之,在中職學校教育中落實產學結合教學模式能夠切實優化中職生的職業素養,使其順利進入社會工作,縮短人才培養周期。因此,中職學校的電子專業要積極實施產學結合教學改革,切實整合職業力量與學校教育的雙重優勢,優化電子專業中職生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劉純.堅持正面教育 構建中職德育體系——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正面教育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146-147.
[2]朱江彬.淺談農村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J].北極光,2019(01):176-177.
[3]林霓裳,何琳純.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中職教育的定位選擇[J].職教論壇,2018(1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