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重任,而保證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養模式,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受高校學科體系束縛等現實問題。本論文對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道德
高職院校應適應新時代要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設置專業、在明確培養目標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結構比例、推行學分制、小班制和導師制、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載體傳承精湛技藝、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從而積極探討新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對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全社會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高到了新高度,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應進一步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步伐,注重內涵式改革發展,培養出更多適應新時代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1.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1.1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是由原來的中專學校升級改制而成,套用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模仿普通本科高校辦學專業,壓縮普通高校教育規格。隨著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改革發展,這種局面已有所轉變,但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專業設置與普通高校相仿,培養方向方位差異化不明顯。很多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過程中沒有充分調研社會需求,僅為了迎合家長和學生的報考志愿,而選擇設置金融、管理等看似熱門專業,畢業后卻就業難,入職后晉升空間小,不僅影響了學校的聲譽、招生和發展,還忽視了真正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真的是得不償失。教學過程中沒有培養目標階段化實施方案,總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沒有很好地銜接和細化,存在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相脫節的現象,不利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也不利于教學管理、教學評價和教學督查的完善。這方面的問題應當引起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知識和能力結構設計不夠合理。由于對職業崗位分析缺乏準確性,知識和能力結構與普通高校雷同,課程設置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相分離,基本上以理論課程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沒有完全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統一,存在重理論知識傳授、輕職業技能訓練的現象。
1.2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受高校學科體系束縛
目前,高職教育的學制一般為三年,本科教育的學制一般為四年,二者的學制很接近,高職教育在時間上仍受到學科型教學模式的束縛,與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很相似,不符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教育內容過于理論化,職業性和實踐性缺乏。課程體系一般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俗稱“老三段”方式。教學計劃方面,部分學校的實踐學時較低,學生缺少足夠的技術技能訓練時間。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被灌輸了大量的理論知識,而實踐操作能力卻非常有限,因此出現了高職畢業生與本科生相比無明顯優勢、高職就業難、就業質量不高等現實問題。
2.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2.1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設置專業
高職院校要充分調研,摸清區域經濟發展實際需求,培養緊缺型人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動態化的專業調整機制。學校應分析自身發展實際狀況,結合本區域制定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根據區域發展實際水平和城市發展定位,做好市場調研和有關論證工作,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制定本校專業設置規劃,使專業設置工作更加科學化、更有前瞻性。高職院校應當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密切溝通,把專業設置主動權利用好,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給予積極指導,調整專業設置的方向要和市場實際需求相結合,前景不好的專業要及時淘汰,競爭過強的專業要適當壓縮,市場緊缺的專業要盡快新增,要加強特色專業的培育,堅持動態化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使專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
2.2在明確培養目標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新時代對職業道德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應遵循德育和智育相統一的原則把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專業課教師應當熟悉職業道德規范和標準,明確職業培養目標,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將職業道德滲透其中,把職業道德培養作為本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實習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重要時期,學校要高度重視、科學安排、專人負責。職業道德的有效載體是企業文化,教師要讓學生有意識地感受和認知實習企業的文化,通過企業文化的傳授,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學生崇高的職業精神,為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畢業后崗位適應和晉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2.3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載體傳承精湛技藝
高職院校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是一種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可以準確地培養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術型人才,行業領軍人物的精湛技術技能帶到高職院校工作室,這種模式可以起到較好的傳承和引領作用。同時,高職院校專業技術技能方面的難題也可以借助大師工作室得到解決,對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也是一種促進。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提高社會、家長和學生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給高職院校和專業設置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大師工作室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學校可以借助此平臺發展優勢特色專業、提升師生的實踐能力,校企協同合作,共同構建特色鮮明的教育新模式。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學校要高度重視此平臺的搭建工作,把行業領軍人物聚集在一起,以“名師帶徒”的方式有效推進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步伐。
2.4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主題,新時代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質、創新型拔尖人才。培養優秀人才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德育對人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新時代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德和才二者不可偏廢。高職院校在加強“才”教育的同時,要進一步重視對學生“德”的培養。一些高職院校因為生源緊張、就業率低等原因,弱化了育人理念,側重點都放在了學生技能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未來的發展空間受到了限制。高職院校應該遵循新時代人才培養規律,將學生德育工作始終放在首位。高職院校的發展歷史并不長,但也在慢慢積淀,在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院校文化,下一步要慢慢推廣,滲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全校師生員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認同感,為學校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奮斗。發展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人才結構優化、一線勞動者素質提升的最有效途徑,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討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國家、社會和學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新時代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丁明軍,易燁,陳宇.四年制高職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
[2]車美娟.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2.29.
作者簡介:
姜玲玲,女,教授,主要從事管理類理論教學、教學法研究工作.
*本論文是湖北省職教學會課題《湖北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編號:ZJGB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