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虹
摘 要:農業發展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業建設道路,建設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的農業基地,是目前我國對于農業發展的主要要求。三峽工程作為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對于三峽沿線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無法估量的價值,三峽庫區的農業發展路線要符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是促進三峽周邊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本文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來具體介紹三峽庫區的特色農業發展狀況和面臨的基本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特色效益,農業發展,三峽庫區,現狀,策略
1.發展特色農業的必要性
特色農業主要是指將自己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生產處具有自己獨特特性的農產品的現代農業。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物以稀為貴的說法,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發展自身特色農業已經成為我國很多地方的發展致富之路。當然特色產品要依據傳統的種植技術,在傳統的種植技術上面進行現在技術的革新和發展,靠科技帶給新農業發展的新鮮血液,農業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當然由于一些農民不能夠很好的認識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技術的革新,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耐心指導,并依托在其他的發展新農業的村民的收入對比,讓他們實實在在的認識新農業發展的必要性。
特色農業主要是依靠當地的獨一無二的環境,通過現在的科技手段的幫助,建立一個能夠產生較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農產品的種植市場,特色農業主要是表現在特字上面,通過特殊的環境建立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體系,做出有競爭特性的農產品,既能夠給當地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還能夠給帶動當地的就業。
2.三峽庫區的效益農業發展現狀
三峽庫區主要是指三峽水利工程被水淹沒的地區,主要包括重慶,湖北等省自治區的19縣(市),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在貧困的武陵山區和秦巴山區。這些地方地勢險要,自然資源豐富,給當地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地理條件。雖然三峽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導致當地的主要產業結構不是很合理,當地的農業結構主要還是處于傳統的二元結構階段,經濟發展起點較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生態環境差等各種問題。三峽庫區占地面積廣泛,農用耕地面積較多,交通不方便和產業扶持力度不夠等原因造成當地居民生活水平低下,經濟建設一般。
3.三峽庫區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
3.1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
三峽庫區大部都屬于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有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豐富,7月平均氣溫比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無霜期300多天,年日照時間較長,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3.2豐富的土地資源
三峽庫區很多都是位于川東平行林谷區和大巴上斷褶帶,主要土壤為紫色土壤,占80%以上,其余都是由石灰巖發育而成的山地黃壤。紫色土壤中含有大量的CACO3,能夠給植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鈣離子,含有較多的磷,鉀元素。紫色土壤中母巖比較松懈,易于崩解,含有大量的礦質元素,有較高的肥力。
3.3水資源豐富
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水資源在每一個經濟項目的發展中有決定性的作用。三峽庫區水資源豐富,降水充沛,主要的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不管是在平原地區或者山地,蓄水設備建設很到位,能夠及時的保證農作物生長的水資源供應。
3.4良好的產業基礎
三峽庫區得益于自然地造化,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忠縣奉節的臍橙,梁平的柚子,酉陽的油茶等,都是三峽庫區的傳統的出口商品,品質在全國都是頗有名氣,自然資源的多樣性給三峽庫區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4.促進三峽庫區特色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4.1依照地域特色確定主導產業
實施特色農業要根據市場需要和自身發展條件,增加農民的收入,大力發展當地的經濟建設。因此,在具體實施之前一定要論證是否適合發展此項目,積極調整農業結構,每個地區或者縣市制定相關的主要產業,主導產業不能過多,選擇能夠產生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的產業,比如當歸的橘子和奉節的臍橙,把每個地區的優勢擴大,把企業做強,不經能夠有效地帶動當地村民的就業,還能夠給當地政府創造不少的稅收,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銷售結構,利用國家的相關扶持制度,對產品進行一定的包裝和宣傳,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地區的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4.2建立保護區,確保生產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重如泰山。食品安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新科技對于傳統食品的改造影響較大,在確保各項指標正常的條件下才能夠大力發展。建立專門的保護區,確保農業產品的安全。
4.3成立專業的合作社,組建家庭小農場
三峽庫區當前的經濟模式還是依照傳統的經濟模式建設,不僅土地分散,效益低下,這種情況中不能夠良好的運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嚴重限制了單位產量和勞動生產率
再加上家里年輕的勞動力較少,老人和孩子不能夠很好地勞動,生產力嚴重低下。通過土地整合,成立合作單位,按照入股的比例分成,能夠大大的提高農業的單位產量和利用率。還能夠從外地引進技術人才,產品所得按照土地的入股分紅,統一經營和管理,實現規?;蜋C械化的科學生產。
4.4加強科技的引進和人才的培訓
農業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三峽庫區的農業經濟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勞動者的科學技術文化素養等低下,因此,要加強農村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建立一套相對晚上的培養發展體系,相關部門通過積極補貼從業人員的培訓費用,加大培訓力度,保證從業人員良好的專業技能掌握程度。
4.5農林復合經營
由于三峽庫區土地資源各異,重慶東北區和東南區植被稀少,生態環境相對較弱,水土流失較為嚴重,這種地域環境中就要發展生態涵養和生態保護為主,不能夠過大程度的開發種植業,相對于其他地區,就可以大力發展種植業。通過農林復合的經營模式,有效地利用每一個地方的每種獨特的資源,實現生態農業的發展。
4.6發展旅游業
三峽庫區很多地方旅游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具有很好的開發價值和旅游潛力。通過相關政策和規劃,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業結合農業全面發展,讓旅游業帶動當地的農業發展。實現旅游和農業完美結合。
5.結語
通過以上問題和策略我們可以對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和特色農業的發展有一個簡單的理解和認識,通過上樹的幾點意見和建議,為了能夠讓三峽庫區的特色農業得到很好打發展,還需要當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科技的發展給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科學條件,剩下的就是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來開發建設了。
參考文獻:
[1]董昕.三峽庫區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以萬州區為例[J].新經濟,2016(14):1-2.
[2]戴思銳.三峽庫區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建議[J].決策咨詢通訊,2006(04):53-54.
[3]梁福慶.三峽庫區發展設施農業的思考與對策[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1):104-106.
[4]夏軍.三峽庫區發展特色農業的思考[J].南方農業,201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