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英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常見的學習方式,有些老師卻認為低年級不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總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場面熱鬧,但效果不好。因此很多老師不會在低年級階段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害怕學習場面不受控制,浪費時間。但是通過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分析,我認為這些老師是不知如何組織合作學習,才會出現不理想的效果。小組合作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要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如果一年級不培養什么時候培養?從小讓他們明白:很多事情只有通過與別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但是在合作學習時也應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有的放矢選擇學習的內容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習交往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教師,同時又都是學生。學生消極被動,那就無法實現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教師要擇文擇法,根據教材的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文,感興趣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可以畫一畫,可以讀一讀,可以講一講,也可以演一演。這樣課堂也就能成為學生與學生交流,互補,互學的實踐場所。
二、教師要掌握合作學習的尺度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把握教材,對課堂上所要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個基本估計:哪些問題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哪些需要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在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
要實現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明確哪些內容應該進行小組合作。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小組合作,不能為了小組合作而合作。其次,小組合作要有具體目標,學生要明確自己要做什么。這就需要老師明確小組學習的負責人,維持好學習的秩序,避免個別學生乘機開小差,玩耍。避免學生間的紛爭。同時,還要教給學習方法,步驟。讓學生有章可循。
2.適時把握、激起合作學習的需要
現在大多數的小組合作學習都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幾名同學討論,然后教師發現時間不夠了,就匆忙結束合作學習,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實際上這是教師沒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和重點,沒有很好地設計怎樣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沒有向學生說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的,只有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需要他人幫助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更有價值。
3.合理引導、訓練學生學會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初期,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和諧的現象,如幾張桌子拼湊在一起,學生坐成“u”字形或圍成一圈(小組內有大半的學生身體朝著左或右,頭卻要轉過去朝著前,一堂課下來腰酸脖子痛);當老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學生連合作干什么還沒有搞明白,老師又說“停止”,學生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當聽到老師的號令又再來一次“合作”;當老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么都不清楚;當老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觀者。這時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六會”:學會尊重與傾聽;學會質疑與求異;學會接納與放棄;學會寬容與幫助;學會評價與創新;學會求助與生存。
三、合作學習≠小組討論
新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語文學習中,何謂合作?有大多數人都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但嚴格的說合作學習即是在課堂上形成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除了小組討論外很多合作學習的方法。例如以下幾點。
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縱觀低年級的語文課堂,很多學生的發言輕聲細語,不能大大方方。或許他們怕說錯了同學會取笑,老師會責備。或許,在他們的頭腦中發言的概念只是回答老師的提問,而不懂得是和同學交流。很多學生的學習都是自顧自,根本就不聽同學的發言,不懂得吸取同學發言中的優點,補充同學發言中的不足,或是對同學發言中的錯誤進行改正。他們怎樣想的就堅持著自己的想法,一直到老師對之進行評定。在這樣的情況下,語文課堂就無法實現學生的合作交往。因此在課堂上,一方面,我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盡力講響亮話。一次次地強調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你努力了,錯了也是有價值的,有借鑒作用。另一方面,我重視交給學生聽的任務,讓學生由有意注意逐步地形成無意注意,從而養成良好的聽話習慣。如在學習每課時,請一名學生讀課文,可她讀得就算站在她旁邊也聽不清。頓時,教室嘩然。教師連忙鼓勵,xx的音色很美,字音也非常準,如果能大聲朗讀,一定很出色!我們再來聽聽她的朗讀,比一比,誰聽得最認真,能聽出別人沒聽出的內容。這樣一來,讀的學生能大聲朗讀了,聽的也是專心致志。之后,有的學生提出她朗讀的優點,有的指出發現的缺點,并提出改進意見。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也就實現了學生的互助,互補,學生在合作交往中得以互相提高。
四、激發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
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精神領域,就能發揮有效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維度,是遵循了學生的心理規律和學習語文的規律,并在階段目標的設置上都把“積極情感”列到首要目標,可見其重要性。因此,教師的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動情的鼓勵,適時的表揚,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激勵學生的情感。采取小組賽,激起小組間的 競爭攀比意識。盡可能地尋找學生中的閃光之處,或投一個贊賞的目光,或伸一伸大拇指,拍一拍后背,或者樹榜樣,以多樣的方式來刺激全體學生。
總之,低年級的小組合作學習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長期耐心地引導。 只要學生學會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將會更加輕松愉快,教師的教學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