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玲
近幾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了,互聯網走進了千家萬戶,手機不再是奢侈品,因此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獨立意識也越來越強了。但是現在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面對這樣的學生很多的老師不由感嘆:學生難教!那我們怎么樣去打開學生的心鎖,讓他們聽我們的教育呢?
如果學生的嬌艷的花朵,那就需要園丁和風細雨精心呵護,防蟲除災!如果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那么那些滋潤著師愛的批評就會像一把溫柔的刻刀,使璞玉在老師的精心雕琢下逐漸地煥發出應有的光彩。玉就要琢才成器!面對一塊玉我們該怎么琢才能把它充分展現自身的價值呢?
第一,教師應該有一份真誠的耐心的愛!
我是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師,也當過不少年的班主任。今年學校安排我中途當了一個班的班主任。我就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我班有一個同學楊明學習慣不好,成績不好,性格也不活潑,孤僻,但是還算遵守紀律。父母在外地打工,又是一個“留守”學生,我真想幫助他,“扶他走正道”——好好學習。
一次,向來遲到的他,一天下著大雨,他按時到校了,真不容易。我激動地對全班同學說:“楊明,今天按時到校了,真不容易,大家可知他的家有多遠。”大家聽到這句話,鼓起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又一次,他只交上來英語作業。我是班主任,語文老師,他沒有交語文作業和數學作業。我又當這全班同學說:“楊明今天教了英語作業,真好!”。我想他會慢慢改變的,果不其然,他幾乎上交所有的作業,即使又是個別作業沒有交,他會說:“老師,有道題我不會做,第二節課下課之后,我就交,可以嗎?”我說當然可以,他確實做到了。以前他會說:“我就不交作業,怎么了?”而且他每次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不再像原來那樣孤僻了!
第二,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或強或弱,或隱或現的向上的愿望!我們教師要懂得賞識學生!
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贊揚抵得上十句責罵。”我國清代教育家顏元也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雖然談的是家庭教育,但對于學生又何嘗不是要“獎”呢?
青少年時期正處于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是成長發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學生的訴說,教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也是學生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學生說話沒什么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學生的話敷行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學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從此他就會遠離你。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學生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注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教師善于表揚,就意味著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學生,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這種愿望會比社會上的
其他人更強烈。而教師的每一次表揚不但鼓舞了學生,也鞏固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第三,教師應該放下架子,走近學生,真誠地去做他們的朋友,用心靈去感應他們稚嫩的心。
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懷與愛,學生同樣需要老師的關愛。做老師的就應該用一顆敏感的心和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和那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進步,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表達自己的愛和鼓勵,恰到好處就會水到渠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學生的責任,要從教師教學著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轉變。不能發現學生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學生改得一干二凈,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鑒。
其實我們不必要刻意去要求學生做什么,要馬上達到怎么樣的效果,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自然的感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關切的表情,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飽含情感的交談......都會攝入孩子純真的瞳孔,鏤在尚待開啟的心靈,成為他們力量的源泉,精神支柱。不要小看這一點一滴,有時一石就能擊起千層浪!
學生的資質不同,性格有別,在愛和寬容的前提下,還得有一個適合他口味的批評方式,讓他樂意接受,就像人接受糧食,接受陽光,接受空氣一樣。
說到批評,最讓人頭痛的是調皮的學生。因為他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擾亂課堂紀律,做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來。那么,對于這類學生,該如何進行批評教育呢?
好動,調皮,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男孩子。面對此類學生,我們老師首先應該懂得這一點,有了這個認識,事情就容易多了:我們老師應該用不同的方式讓他感覺到,你其實是很關注他,在意他,喜歡他的,讓他感覺到他的存在,找到他的位置。這樣,你的批評,他就會認為是對他好,他會樂意接受。這樣就收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那又何樂而不為呢?不過,他的進步不是一兩天的事。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他能認真聽取教誨,然后努力照你說的去做,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了。在他進步的路上,難免或大或小地出現些過錯, 我們應該寬容他,不斷地提醒他,幫助他,還要隨時準備原諒他的無心之失。因為我們老師就是幫助別人走路的拐杖,是照亮別人道路的蠟燭,我們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師生的溝通,師生關系的融洽,紐帶就是寬容與愛。一塊玉在你溫柔的刻刀下駕馭自如,你還怕琢不成器?
讓我們唱響愛的主旋律:“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讓我們帶著寬容與愛選擇合適的鑰匙打開一把把難啟的鎖!
讓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默契和諧地越走越遠,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