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 趙云梅
摘要:生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體系中,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教育比較薄弱。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時代背景下,將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里的主要內容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有其可行性和重要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高校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
馬克思究竟有沒有生態思想,在國際學術界存在著不少的爭議。國外一些學者通常情況下把馬克思看作是一位反生態的思想家,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反生態的,更有甚者認為馬克思的相關理論是生態問題的思想根源。如美國生態學者唐納德.沃斯特認為:“在他倆(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無法看到多少對保護任何古老的自然觀的關心,以及對環境保護的任何關注。”特德.本頓則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對馬克思進行批評,認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中存“技術樂觀主義”的幻想。維克托.弗金斯說:“馬克思對整個世界的態度始終保持這種普羅米修斯式的勁頭,始終贊揚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卡洛琳·麥茜特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生態'代價并且深感痛心的同時,卻又接受了啟蒙運動通過自然的控制取得進步的神話”。與此同時,國內一些學者也認為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不具有生態思想,認為我們所說的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是后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強加給他們的。的確,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沒有相應的章節,甚至完整的段落去專門討論生態問題,但這不能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不包含生態思想。1995年9月巴黎召開《國際馬克思大會》中,有與會學者就認為,馬克思是全球第一個生態學家,因為馬克思曾指出要建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并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是人通過勞動建立的。豪沃德.帕森斯認為,“在巴黎手稿中,馬克思關注生態唯物主義,這種關注后來發展為對人在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研究。馬克思從未擯棄生態唯物主義。”而在大多數生態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里,都肯定了馬克思主義包含著豐富的生態思想,他們認為馬克思是最早的生態社會主義者,抑或說是生態社會主義理論的先驅。如美國著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在其標志性著作《馬克思的生態學:唯物主義與自然》一書中,重新解讀了馬克思的經典著作,闡釋了長久以來被遮蔽和忽視的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是迄今為止關于馬克思生態思想最為全面、系統的辯護和闡發。此外,盧西亞那.卡斯特琳娜、島崎隆、戴維·哈維、巖佐茂等也對馬克思的生態思想進行了重構。
馬克思主義是研究自然、社會以及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闡述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生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德意志意識形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自然辯證法》、《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著作中都有體現。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闡述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剖析了人類生態問題產生的本源,提出了解決生態問題的根本途徑等問題。這些重要思想對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作為高校基本理論課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應該肩負起傳播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重要使命。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體系中生態思想的弱化
高校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陣地。新中國成立后的半個多世紀,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進行過多次的調整和改革。目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依據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將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具體設置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4門必修課程。其中,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小組領導下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2007年7月第一次出版后,為更及時、更充分地反映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根據中宣部、教育部的安排,分別在2008年1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3年5、2018年4月月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各版次的篇章結構來看,教材基本都包括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前4版此部分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這七個方面的內容。顯然,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七個章節上,并沒有專章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有關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內容,主要散見于其中的部分章節。如在“社會的物質性”問題上,提出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在從實踐出發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時,提出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對于“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提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等等。
在我們看來,生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現行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材中缺乏生態思想不僅使教學內容顯得美中不足,甚至也會給知識的銜接產生一定的斷裂。如教材中第一章第一節論述“物質世界和實踐”部分,最后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重大變革,其關鍵就在于它以科學的實踐觀為根基,正確地解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世界的關系,從而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統一”。但是由于沒有專門的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整體論述,這一總結中提及“人與自然”是缺乏知識前提的;再如,在對生產力內容上,論述了生產力的基本要素,與生產關系的關系,但我們知道,馬克思說:“撇開社會生產的不同發展程度不論,勞動生產率是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這些自然條件要以歸結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種等等)和人的周圍的自然。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豐富的水、土壤的肥力、魚產等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金屬、森林、煤炭、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等等。”顯然生產的自然條件對勞動生產率、勞動者“人本身的自然”、生產工具、勞動對象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這是生產力觀應該全面看待的。而對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及其后果,也缺乏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其生產方式帶來的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反思。等等。
“05方案”指出,課程的科學設置安排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環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安排,要展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突出重點,更好地吸收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因此,我們認為現有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在內容的組織上,對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空場,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構想
對于將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的問題,國內有兩種主要看法:一是滲透模式,指不專門設置生態思想的教學課程,而只是將生態思想理論滲透到現有的各學科的教學中;二是單一學科模式,即將生態思想的教育列為一門獨立課程來教學,從而有效避免滲透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系統、內容分散等缺點。我們認為,采取上述這兩種模式來開展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采取滲透式的模式,并不能彰顯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理論地位和時代價值,同時也并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其次,對于單一學科模式,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已基本形成,并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新增加一門課程,這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組織教材編寫,而且還涉及教學計劃的調整,師資隊伍的培訓等一系列工作。因此采取單一模式存在可操作性低的問題。對此,我們也曾于2013年9月針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教學問題,在高校隨機抽取5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高校有開展生態思想教育是否有必要的問題,有57.6%大學生認為“很有必要”,37.9的認為“可開可不開”,僅4.5%的認為沒有必要。但在課程的設置上,31.8%的學生認可單獨設置,63.2%的學生認可融入公共課程。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有較高的學習意愿,但同時又傾向于不再增加新的教學計劃。綜上分析,我們認為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把生態思想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即在教材上增加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相應的章節,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內容體系,又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具體在內容的設置上,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應著重闡述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自然界對人的優先性和人的主體性。闡述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自然界,自然界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但是,人與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人不僅依賴自然而且能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生產勞動中自覺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第二、人與自然是一種在生產實踐基礎上的對象性關系,即一方面在實踐中,人把自己的本質力量物化在自然界之中,另一方面,人把自然的力量內化為自己的本質,提高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類通過實踐改造自然,但自然界制約和規定著人的實踐活動,即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和秩序,否則就會遭到自然的報復。人類通過自身的勞動實踐,實現人與自然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第三、生態危機的根源及其根本出路。明確提出資本主義制度及其生產方式是全球生態危機的根源,全球生態危機則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全球化的結果。要真正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根本在于改變不合理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即消滅資本主義制度,進而實現共產主義。因為“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
自國家實施相關方案以來,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在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在新的形勢下,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要使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發揮更大的實踐指導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改革與創新,不斷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措施,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唐納德·沃斯特.自然的經濟體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491.
[2] T.Benton.Maxism and Natural Limits[J].in:New LeftReview.No.178,1989.
[3] Victor Ferkiss.Nature,Teclrnology,and Society[M] .New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3:108.
[4] Carolyn Merchant,Ecology[M].New Jersey:HumanistiesPress,1994:2.
[5] H.L.Parsons.Marx and Engels on Ecology[M].London:Green-wood Press,1977:12.
[6]朱炳元.關于《資本論》中的生態思想[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1):47.
[7]《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3.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0.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