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央卓瑪
摘要:新時期的幸福中國,不再僅僅著眼于區域經濟總量的高速攀升,開始關注居民精神文明的構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在中華大地全面開花,民族地區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展開了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實踐,并成為推動區域文化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它不僅關系到民族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更是民族地區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就民族地區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展開了闡述,并對民族地區建設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原則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民族地區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方法和途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將為我國民族地區的數字圖書館的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 ?民族地區? ?方法? ?途徑
長久以來,圖書館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有效載體,在推動思想傳播和文化建設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迅速增長,即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文化強國不僅是一種戰略,更是新時期的文化發展的要求。新時期的幸福中國,不再僅僅著眼于區域經濟總量的高速攀升,開始關注居民精神文明的構建。為應對這一發展進程,圖書館的建設需在黨的指引下,順應時代進程,以適應文化需求為導向,以適應信息發展為重要抓手,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職能,進而全面提高居民的綜合素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在中華大地全面開花,這一新型的圖書館建設模式,有效地完善了現代公共文化的服務體系,也有力地推動了公眾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和標準化建設,成為推動區域文化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在這一趨勢中,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也更為凸顯,它不僅關系到民族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更是民族地區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是利用現代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將各類圖書、音像等傳統介質的文獻進行數字化的處理,以達成圖書館數字化平臺的交流與應用。民族地區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進程中可將對民族地區特殊文獻的數字化作為其重要的方法和途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社會主義國家,55個少數民族緊密地團結在黨的領導下,走向了共同的繁榮。而文化的大發展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越來越受到當地居民和文化工作者的關注。長期以來,國家十分重視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建設工作,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圖書館建設工作得到了質的飛躍,成為推動民族地區文化繁榮的重要支撐。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為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建設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23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而這其中又有蒙古、藏、滿等10個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可以實現數字化的處理,并能夠實現與漢、英的對照,這就為民族地區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我國目前正在開發數字式中文全文通用格式,其可以對普通圖書、科技報告、學術論文、古籍拓片、地圖資料、樂譜、錄音資料、影像資料等進行全文著錄,成為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支點。而不可忽視的是,在民族地區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過程中,仍有文字數字化處理瓶頸等問題的進一步的解決,且在建設標準上有待于進一步的規范,這都需要在提升系統建設水平、加大數字化圖書館投入的同時,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相關主管部門和圖書館建設人員充分地解讀國家建設規范,建立可瀏覽、可查詢的檢索系統,積極推進民族地區圖書館的建設進程,實現民族數字圖書館的互聯互通、共享共治,進而提高區域居民綜合素養,推動文化事業的大繁榮。
二、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突出文化屬性
新時期背景下,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國家公益屬性決定了其需在時代的感召下,將讀者的政治素養和思想道德的引導和構建放在突出位置。在推動區域文化發展進程中,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要站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以常態化、長效化的運行機制,推動國家正能量、黨建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在民族地區的持續進行,并多方籌措,解決這一進程中的設備、人員、資金等問題,為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需求找到的生長點。
(二)實現信息轉型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圖書閱讀模式帶來的較大的沖擊,居民的信息閱讀習慣和檢索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中要以數字化建設為戰略導向,拓展穩定的用戶基礎和廣泛的服務空間。并將網絡技術作為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管理的個性化服務、共享平臺建設、知識社區構建提供的技術支點,實現數字圖書館的資源、服務與民族地區居民的文化需求的雙向理想控制,進而為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石。
(三)革新管理理念
在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運營中,應充分尊重民族地區居民的文化情感和知識需求,牢固樹立以人文本的理念,轉變數字圖書館管理思維,提高圖書服務內涵,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運營中要從以“管理”為主的傳統觀念中掙脫出來,正確地處理好,圖書管理工作中的“管”與“理”的關系,積極探索有價值的柔性管理模式,在制度建設和價值導向的雙重作用下,有力地實現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規范化理念的有效革新。
三、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本方法
(一)文獻轉化
當前,我國的文獻類型主要涵蓋了文字、圖片、聲音和影響四種類型。民族圖書館的建設前提是相關文獻資料的數字化轉化過程。首選對于文字型的文獻可通過全文錄入和文獻掃描的方式實現文獻的數字化。如對于地方特色藏文古籍以函為主的文獻、藏文化名人手稿等,可通過OCR軟件將圖書文本圖像轉化為電子文檔,并在這一基礎上對文獻內容進行校對和編引。
(二)資源挖據
對于民族地區而言,它的文化樣式豐富多彩,廣泛地散落在民間的手稿、碑帖、族譜、家譜、畫卷,其中不乏民族文化的精品。同時,民族地區的民謠、名人演講、有保存價值的錄音帶或光盤資源也十分豐富,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者們可以采取攝影、錄音、專題錄制等形式將這些文化遺存收入到民族地區數字圖書管理資源庫中,并以數字化的存儲格式,方便后期的平臺資源共享。
(三)標準檢索
在對民族地區特色文化的轉化過程中,由于圖片、聲音、音像等文獻資料在經數字轉化后無法被有效地檢索到,因此對于上述文獻資料也應建立起相應的類別目錄,方便數字圖書館資料的檢索和借閱。民族地區的讀者可以通過在檢索界面的查詢,找到對應的文字、影像等資源,而后可以通過數字圖書館的系統軟件,來完成對該數字圖書資料的瀏覽或引用。
四、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搞好網絡建設
民族地區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既要飽含民族的特色和風貌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應依托信息技術的支點,符合網絡傳輸的標準和要求,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下,融入到國家的數字化網絡資源,為民族數字圖書館建設謀求更大的價值空間。在這一過程中,民族圖書館的建設應將網絡技術的應用和達成放在建設的首位,并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作為建庫人員聘用的和考核的重要依據,以提高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精度和推動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進程。
(二)重視產權保護
在知識經濟日益標準化發展的今天,知識產權的保護以深入人心。在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進程中需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在其建設進程中要有效減少和規避知識產權問題,將已經沒有版權問題的、急需搶救的民族古籍善本列為數字化圖書館首要對象,并提高數字圖書館抵御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
(三)加強人才儲備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是以合作共享為基本組織形式的。而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高端問題的有效決策和解決必須依靠自身的人才戰略儲備。好的資源底蘊,好的運行系統,有賴于核心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實現,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人才庫必應是人才云集的智者之庫。引進對數字圖書館建設有突出貢獻的高端人才,扶持一批在民族地區圖書館建設上學術功底扎實、勇于開拓進取的學科人才和培育一批德才兼備、具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生長之本。
綜上所述,在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要以開放合作、共建成果、惠及多方的服務為原則,遵循民族地區文化建設的規律,充分發揮數字化圖書館在文化資源的留存與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層次提高等方面的決定性,實現民族地區圖書館的功能化再造和升級。在這一建設過程中,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也應提升建設規范化管理水平和創新規范化管理形式,進而實現圖書管理和閱讀服務的互融性發展,在為民族地區新時期的文化建設助力添彩的同時,也將為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內涵和文化支撐。
參考文獻:
[1]孫閱春.淺談加強醫院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意義[J].辦公室業務,2015,(21).
[2]秦元.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的復制權分析[J].出版廣角,2015,(Z1).
(作者單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