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維杉
摘 要: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歷史,使教學更加生動。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落實,主要對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進行具體探討。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教學方法;創新
在初中時期,越來越多學校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讓學生更了解歷史事件的相關性,掌握歷史整體發展的大趨勢。在給學生構建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時,要及時給學生指導,帶領學生運用歷史核心素養尋找歷史發展的線索,提高課堂效率。因為在初中歷史教材的編排中以時間為線索,所以學生需要了解各個歷史事件的特征與順序,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就來談談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構建歷史學習框架
在學習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征,注意各個歷史事件的相關性,合理構建歷史時空的框架,將知識點與相應的時間、空間相結合,作為構建歷史時空框架的基本要素,分析一些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重大歷史事件,可以運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著重研究歷史事件的起因、發生過程、結果和影響。最終將所有的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出來,進行古今中外的橫向或縱向對比,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相應的歷史知識,構建合理的歷史時空框架。
二、以教師引導為主
在學習到重大歷史思想解放運動等知識的專題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分析思想解放運動的發生、經過,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再次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因為學生的知識體系還未完善,所以教師需要以側面指示的方式進行引導來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新文化運動時,教師可以以興起背景為切入點,先告訴學生此刻中國的內憂外患,同時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然后介紹胡適、魯迅、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接著帶領學生一起了解整個過程,并且思考他們的思想,最后提出問題:新文化運動真的只是要打倒孔家店嗎?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在歷史老師指導的前提下,學生在初步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對思想解放運動的專題知識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又鍛煉了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
三、提高學生對歷史相關名詞的認識
學生對于空間、地域等相關名詞的認識將直接影響到歷史的學習以及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習古代南北地域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先解釋下兩個常見地域的概念: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是南方的,黃河流域是北方的,同時孕育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人類群落,在掌握北方人南遷這一知識時涉及了南北方的地域問題。在課堂上老師拿出了事前準備好的兩張地圖來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各個區域,第一張地圖是中國地域的一個劃分線,第二張地圖是講述人類古代文明遺跡的分布圖,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形象,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相關的地域范圍,在相應的情景教學法中讓學生明白了南北方的地域范圍,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修補了知識盲點,同時也加強了課堂上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
四、注重歷史事件的相關性
因為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知識點繁多復雜,教師需要抓住各個知識點間的相關性來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積極運用歷史時間觀與空間環境尋找各個知識點間的相關性,從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相應的過程。比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時,教師可以首先概括該歷史事件的性質,然后逐步分析出辛亥革命對我國社會思想、經濟、政治、生活等多個方面的影響,更多地了解辛亥革命對我國社會生活造成的具體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查找相關的資料,可以利用互聯網、計算機或者去圖書館、資料室來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除了需要讓學生知道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更要讓學生深刻了解到: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的里程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辛亥革命前后人們的生活習俗、思想等有什么改變,然后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對一個點進行研究,最后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思考問題,比如:如果沒有辛亥革命,我們現在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注重歷史事件的相關性,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還加強了學生對學好這門課的重要性的認識。讓歷史課的學習真正地對學生的生活產生影響,讓學生產生思考,而不是機械地背誦相關的知識點。
歷史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時空觀,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自覺閱讀文章內容,從而找到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點,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在歷史課堂上,學生要積極配合老師,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積極建立歷史學習的框架和體系,提高對空間與地域等專有名詞的認識,將時間作為依據,利用空間環境來構建歷史網絡,從而了解歷史事件對我國社會造成的影響,這樣可以實現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林晗.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2(Z3).
[2]徐藍.《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新思路與新變化[J].歷史教學,20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