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艷
生命的長河因為有了文學而多姿多彩,我們的靈魂因為有了思考而更加豐富和深邃。畢業學年的語文課究竟怎么上,才能使課堂高效有意義,我們一直都在探尋。
【案例】臨近期末,語文書九年級上的內容已經講完。為了趕進度,九年級下的書也已經開始學習了。到了這個時候,語文書上的很多現代課文就直接被束之高閣了。偶爾老師提了那么一句兩句,也偶爾有學生看那么一眼兩眼。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對此,我糾結很久,不講吧,總覺得可惜課文了,畢竟精選出來到課本里,讀讀品品都是好的;講解吧,又擔心浪費了時間,因為中考不考這篇文章,或者說即便是名家經典,中考也不會從原文中出題了,而這一節課真的能多做好多中考題呢。
那天語文課,按照計劃,可以講王鼎鈞的文章《那樹》。我已經想好,打算就用幾分鐘時間說說大概,然后開始復習文言文。一進班級,開始課前演講,然后講課。
“今天咱們學習……”“那——樹”還沒等我說完,他們異口同聲地喊出來了。瞧,好吧,《那樹》就《那樹》吧(我原來的計劃估計難以實施呢)。“可是,哪的樹啊?樹又怎么了?”我隨即問道。隨著我的引導,學生立刻精神起來,急切地想知道內容,熱情高興地投入到了學習中。就這樣,說生字,讀課文,分析理解。
原來是一棵老樹,曾經庇佑人們,在現代社會高度文明的碾壓下,唯有死路一條。作者精細地描繪了劊子手殺戮老樹的過程,以及老樹死亡前后的細節,令人感慨萬千,感嘆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留給讀者深深的思索。
整個課堂,學生為老樹的悲慘命運而傷心慨嘆。我以為就此可以了,字詞的梳理,文章的品析,主題的探究都完整結束。沒有想到,這一節課對他們的影響遠沒有停止。學生不僅深深地投入到樹的起伏坎坷的經歷中,或唏噓不已,或慷慨陳詞。并且引發了對人類文明進程與環境保護這一問題的積極討論和深深思考。他們設想出了很多的方案要安置老樹:圍建一個柵欄,寫上標記(我還真的看到很多大城市是這樣保護古樹的);讓決策者改變規劃繞道而行;架起高架橋;給市長寫封信……
第二天一篇關于課文《那樹》的演講,呈現在我和同學面前,王同學說:昨天學了課文《那樹》,讓我想起了姥姥家的小院子,那時候我常常趴在窗戶向外看,一棵老樹在院子的角落……她敘述了姥姥院子里植物的經歷和遭遇,感慨于人類與自然的矛盾,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
趙同學也舉手讀了他的日記《那樹有感》,其中這樣寫道:
看那黑黝黝的巨坑,看那因挖掘已經沒有了原形的大山,這見證了多少滄桑輪回的亙古山川,已被人類文明碾壓。再看那曾經的湖泊,也在文明下被污染,已然不能記得那倒映的碧波是多么的令人垂憐。然后,又想起……大楊樹,它在風雨中佇立了許多年,可是時光真的是一把刻刀,一點點地削著它的軀體,它也來越老,終于在一次風暴中倒下來,我很慶幸它不是被人伐倒的,它是因為時間的流逝,倒在了時光的長河中,如同一粒塵埃毫不起眼,緩緩地在歷史長河中沉了下去。
“有些瞬間的存在,從開始就是為了緬懷。這是我對文章認識的局限與淺薄,亦是我對文章的真誠與努力。最后,我向那些與命運相搏的人,致敬。”
這樣一篇日記,讓我很是感動。然后我問了一下,班級有近一半的學生,都在日記里寫下了對這學習這篇文章的感受和對這種社會現狀的思考。
【思考】這讓我暗自慶幸,又深深感慨,又有那么絲絲后怕。慶幸我們沒有放棄這樣一篇自讀文章,后怕自己若一意孤行,不聽他們的心聲,只去急匆匆地講文言文,一遍又一遍地測試考查。那便丟掉了品析文章的機會,那該多么可惜,多么遺憾!對我來說,丟了的是一節課,對他們來說,丟棄的卻是對人生的一種體驗,丟棄了對語文的一種熱愛,丟棄了學習本身的樂趣。
那么,我們在語文課中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
一個畢業很多年的學生跟我說,老師,我覺得你教給我的絕對不僅僅是讓我這次考試打了多少分,或者中考拿了多少成績,而是因為你,我從此就熱愛上了語文。在我以后的一生中,都愿意與詩文相伴,都不能舍棄閱讀舍棄書寫,不能舍棄對語文永遠美妙的渴望和向往。
的確如此,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啟迪,是教師把一群善良天真的孩子們引入夢幻般的科學殿堂的過程,為他們打開文學世界的一扇窗。通過語文課,通過語文教學引起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探求,對規律的認知,對世界的癡迷。能夠引領孩子們帶著巨大的興趣和熱情走向廣博的學習的世界,這才是一個老師最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他們的想法都能得到中肯的評價,自己的努力都能得到相應的肯定。因此,漸漸地喜歡上語文課,喜歡語文老師的講解,更喜歡通過語文老師的講析認識更多的書本上的世界,也因此,愿意透過書本,展示自己的思考與探索。
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的目的。
這一堂自讀課,留給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它本身。我愿在以后的教學中,珍視每一篇文章,珍惜每一次的感動,珍愛每一瞬閃亮的感悟,珍藏學生每一個純善的愿望。愿與我的學生共同感悟語文的博大精深。更愿與同仁共勉。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