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
摘 要:教育體制的改革,高中體育作為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科目,在高中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在高中體育教育中,傳統教育模式仍在盛行,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符,體育課堂難以全面發揮作用,高中生的身體素質仍然普遍偏低,影響了學生其他素質的培養。對此,為發揮高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性,提出了幾條強化策略,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有效性;強化策略
在多數高中教育中,學校、教師、學生重視的都是文化課程,體育課程因并不在高考中占據分值,而被認為可有可無、可上可停的一門課程,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狀態與心理素質,甚至影響學生高考狀態。因此,國家逐漸重視體育教育,新課改的實施,培養五育一體的學生成為學校教學宗旨。然而,在該種教學環境下,如何真正實現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師思考重點。
一、高中體育課程開展的意義
高中體育課程的開展,重在鍛煉學生的身體,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心理承壓能力[1]。在高中教學中,高考作為決定學生未來的重要一步,高中生普遍承受較大壓力,包括高強度學習帶來的身體壓力,以及親人、教師以及自身期望帶來的心理壓力。此時,若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將很難承受壓力,甚至在高考中出現緊張、拉肚子、暈倒等現象,導致高考失誤。縱觀多年高考現場,因壓力過大、身體不適,導致高考失利的問題比比皆是。對此,學校與教師應重視高中體育課程的開展,充分發揮課程有效性,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同時,學生心理品質得到鍛煉。在高中體育教育中,為提高發揮課程效果,教師可選擇高中生較為喜歡的項目,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推動學生課余時間主動鍛煉,提高學生精神面貌,增強學生學習效率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心態,為學生高考順利過關甚至超常發揮奠定基礎。
二、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強化策略
1.開展差異性教學,打造高效體育課堂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每名學生的身體素質各不相同,對體育技巧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若采用傳統教育模式,對學生展開整體教育,很難充分發揮學生潛力,學生整體水平提升有限,體育課堂很難達到最初目標[2]。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狀況,開展差異性教學,對學生針對性展開體育教育,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提升,打造高效體育課堂。差異性教育的開展,每名學生都能看到自身的進步,增強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基礎,同時,在該種體育教學模式下,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了體育課堂的有效性。如:在排球技術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能力,將學生分為若干排球小隊,縮小小隊成員間的差距,以此達到培養全體學生的目的。同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在小隊中擔任傳球手、擊球手、任意扣球手、主攔網手等,提高學生體育水平,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提高班級學生整體水平。
2.積極開展體育競賽,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現階段,在我國高中體育課堂上,學生在群體活動中,普遍缺乏競爭力,極大降低了體育教育的質量,導致體育活動普遍存在氛圍低迷、參與性低等現象,影響了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主動性[3]。對于此種現象,高中體育教師應重視,積極開展體育競賽,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培養學生競爭能力,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如:在學習乒乓球時,教師可先在班級中開展乒乓球比賽,選擇最佳三隊與同階段其他班級學生展開比賽,之后進行全校決賽,同時,教師設置相應獎勵,如:獎學金、獎狀、獎杯等,以此吸引學生踴躍參與。在班級比賽、同階段比賽以及全校決賽中,全校形成一個競爭氛圍,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群體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競爭環境下,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鍛煉,為學生學習水平、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3.合理開發場地器材,優化資源配置
在高中體育教育中,普遍存在體育器材缺失,體育場地老舊現象,影響了體育課程的開展。對此,首先,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精心開展體育活動。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引進體制健康測試儀,定期檢測學生體制,針對性展開體育訓練;教師可開展室內體育活動、室內羽毛球、室內跳繩比賽等,保障學生在惡劣天氣下仍能夠進行鍛煉。其次,學校應避免將全部資源投入文化課教育,應適當將資源向體育教育傾斜,積極修建體育場地,全面購進體育器材,保障每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得到鍛煉。最后,教師可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引導學生自備器材,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繩等,使學生身體素質能夠得到充足鍛煉,享受陽光下的運動。
在體育教育中,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是必然現象。對此,為提高高中教育的有效性,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推動學生同步發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教師應積極開展差異性教育,加強體育競爭比賽的開展,充分拓展體育教育資源,為實現體育高效課堂奠定基礎。總之,在高中教育中,體育教育不僅關系著學生身體健康,更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承受能力與高考狀態,對此,積極遵循新課標,強化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俊峰.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36):119.
[2]黃志遠.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6):120.
[3]宋乾.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高考,2016(6):2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