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存香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尤其是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尤其必要,是新時期教師必須重視的研究對象。
關鍵詞:閱讀教學;探索問題;尋找策略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新課程標準與新修改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使學生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能夠閱讀程度適中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積累語文材料。記得竇桂梅老師曾說過你想教好語文嗎?那就讓你的學生去讀,從讀中領悟、從讀中發現、從讀中體會!由此可見,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時期背景下,新課改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著學生不愛閱讀、不會閱讀的情況,有的學生甚至把閱讀理解為只要會做閱讀題就可以了,對閱讀能力的認識不足。存在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在于教師引導出現偏差,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標桿,提起閱讀,他們想到的是讀懂詞語、句子,乃至讀懂整篇文章,以為訓練這些便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對閱讀能力的誤解,沒有真正理解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閱讀能力不僅包括對閱讀題的解讀能力,還包括感受能力、記誦能力等。學生從文本閱讀中融入作者描寫的意境,認真體會作者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獲得豐厚的情感體驗,并將這些情感體驗運用于寫作中,這樣學生從中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和情感體驗,運用到寫作中,這種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也是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體現。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讓學生正確認識閱讀
即使新課改推行了多年,但是還有很多學生認為會閱讀就是會做閱讀題,閱讀能力強就是閱讀題做得好,他們僅僅將閱讀停留在考試層面上,閱讀的目的性、功利性很強,認識不到閱讀的其他隱性的作用。我們知道,通過有效的閱讀,學生不僅能積累豐富的知識,了解更多有關人類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內容,還能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在理解文本的接觸上進行相關知識、情感、態度的交流,讓人從這些豐富的精神食糧中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凈化心靈,愉悅身心。在閱讀教學整個過程中,將閱讀的科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有深遠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正確認識閱讀,了解閱讀的重要性,知道閱讀能力不僅僅只是能考出高分數,還包括考試之外的其他能力,從內心重視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學生的閱讀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學生只有養成自覺、專心思考的閱讀習慣,閱讀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應該要求學生一絲不茍地閱讀文本,不能三心二意,這要求學生有足夠的定力,在閱讀中能全身心投入,這需要教師長期培養才能有成效。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勤動筆,在閱讀的過程中把疑問標出來,不斷發現問題,并勇敢地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或者動筆把文章中優美的句子標記出來,寫上批語,這樣不僅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還培養了隨時寫讀后感的習慣,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極大的作用。最后,還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在閱讀過程中仔細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學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主題以及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產生共情,充實自己的情感,豐富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發揮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思維,進而產生豐厚的感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會把閱讀當成一件樂事,樂在其中,自然效果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從多角度考慮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選擇學生感興趣、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進行授課,從起始階段吸引學生投入文本閱讀中;其次,從授課手段上著手,比如利用多媒體創設與文本相關的情境,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情節、場面等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引發學生主動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發揮主動閱讀的積極性,與文本作者情感互動,深入理解文本。比如,在教學《月光曲》時,教師播放與《月光曲》相關的圖片、音樂等,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讓學生感悟、欣賞月光曲的美妙,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心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關鍵環節,教師應該乘著新課改的春風,踏出最美的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路徑,助力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