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亮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我國建筑行業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必要性,進而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本次研究,最終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建議和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夠有效改善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提高我國建筑行業工程整體質量。
關鍵詞:建筑市場;監督管理;解決措施
國家經濟的進步帶動我國各行各業的穩步上升,建筑工程作為我國人民幸福生活以及經濟建設的基礎引起國家和人民的廣泛關注。但如今“樓脆脆”、“樓歪歪”、“樓倒倒”等現象屢見不鮮,究其根本是建筑市場的監督管理存在問題導致建筑工程質量難以達標,我國實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的時間不長,面對復雜的建筑市場環境,還有很大的進步提升空間。
一、國內現狀
自新中國成立后建筑業隨國民經濟體制變革后迅速發展,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從以往的由施工單位自我檢測逐步變遷為第三方檢查驗收制度,2000年后,政府發布《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正式將監督管理職能從第三方轉移到政府手中。這意味著我國政府對建筑行業極度重視,也是建筑業社會經濟提高的表現。城鎮化的來臨,增加了居民對于房屋的需求,如何快速又高質量的建設房屋成為建筑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奠定了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的基礎。如今國內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管理機制不完善,質量監督力度不夠,施工技術與社會需求存在落差以及施工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
二、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存在問題
(一)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薄弱
施工人員是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占比最大的工作人員,對于建筑工程質量起決定性作用,由于施工人員偷工減料、消極怠惰導致的工程隱患屢見不鮮。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薄弱造成,未能從根本上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對未來建筑質量以及人民生存的影響。
(二)監理人員控制水平低
除去施工人員的影響,其次就是監理人員的責任,其作為工程質量的責任承擔著,給予施工人員能夠偷工減料的可能就是其控制水平較低的表現。而其能力不足還體現在其缺乏系統管理理念和有條理的管理模式,這導致在施工過程中權責劃分不明晰,制度設置不完善,亦或是施工者對于建筑工程師的不信任和不服從。另外,建筑工程師尚未明確工程的內容與標準,從而在根本上引領了錯誤的方向,施工后沒有及時調整,直到無法彌補之時才發現沒有挽回余地,而自身又不愿承擔巨額賠償費用。
(三)政府監管力度不足
雖然政府已經頒發了相關管理制度也有專門負責建筑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部門,會定期對建筑項目進行實地檢查,但由于管理人員存在等級制度,逐層檢測,而建筑工程數量較多,以及個人利益的驅使,在任何一層管理層都可能存在貪污受賄、執法不嚴等情況。這直接影響了政府是監管力度以及監管效率,需要政府從官員的綜合素質下手,從根本上解決。
(四)市場行為不規范
建筑市場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不同建筑會因其所處位置、光照情況、周邊環境、土地基礎以及其他客觀因素有所不同,設計師根據這些客觀因素定制設計圖紙,無法完全復制到其他建筑。正是因為建筑的獨特性難以建立統一標準,即便國家頒布相關法律法規,也仍有可從中投機取巧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需要通過市場行為規范解決,但目前我國建筑市場的行為規范并不完善,這才導致違規現象蔚然成風。
三、解決安全監督管理問題的措施
(一)樹立科學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是實施監督管理質量的前提,如果一味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服從安排,不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會降低監管工作效率。因此,要首先在樹立所有涉及工程質量的人員科學的安全意識,將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根植其腦海中。這樣也有利于文明落實管理工作,進行安全施工指導。
(二)建立和完善市場管理機制
在國家已經頒發規范的施工標準基礎上還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場管理機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監督管理工作科學有效進行。并在此基礎上使每一位監理人員認真學習和遵守,而完善的市場管理機制也有利于監理人員在不同的建筑工程中發揮同樣重要的作用而無需浪費時間重新學習和了解相關規定。對于建筑企業來說,這樣的規定也能在投標過程中篩選一部分施工水平較低的企業,有利于建筑行業平均水平的快速提升。而在簽訂合約過程中,統一的規定也有利于明確企業與監理機構的權力與職責。
(三)提高監理人員、施工人員綜合素質
國家發展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筑工程的施工同樣也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因此對于監管人員以及施工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十分有必要。首先要提高監管人員,建立激勵機制,樹立其正確工作態度同時激發其對工作的動力,同時還要建立懲罰機制,任何人的自控性都有限需要外界限制,足夠嚴重的懲罰機制能夠保障監管人員沒有違規操作的勇氣。對于施工人員而言,需要監管人員在軟規則和硬規則兩方面入手,在道德層面上樹立其安全隱患意識,達到心靈共鳴從而使施工人員與監理人員有著共同奮斗的目標,再根據施工人員的根本需求建立適合其生存發展的懲罰機制,對不遵守質量安全規定的施工人員采取懲罰措施,以此警戒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四)加強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
人為操作的失誤是造成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但機械設備的問題同樣也會造成質量問題。因此,加強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也是有效提升監理水平的途徑之一。該管理要從控制機械設備的人員著手,對齊加強素質教育,使其樹立安全隱患意識,不僅保障自身施工安全也能保障建筑質量,可謂雙贏操作。之后,再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使機械設備管理人員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和校準,排除人為操作失誤外的其他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從而保障工程質量。
(五)提高監管工作的及時性
好的監理過程應該在細枝末節上做到極致,對施工的每一個環節做到嚴格的把控。工程質量問題的出現一部分是由于監理人員的能力不足,但還有一部分是由于監管工作的不及時。這可能有兩種因素導致,一種是監理人員能力不足,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還有一種的監理人員能力充足但數量不足,身兼數職從而降低了解決問題的及時性。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應該采取措施,提高監管工作的及時性。無論是從前期培訓,中期巡視還是后期驗收工作來看,都需要監管人員的充分準備和及時回應,因此,企業應根據施工規模配備相應監理人員,在人員充足的情況下,監理人員應該及時有序進行每一環節的工作。
(六)建立危險預警機制
建筑工程危險發生大致可以可劃分為材料質量問題,施工人員偷工減料問題,工程與標準存在偏差等幾方面,可根據這幾方面在工程實施前建立危險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逐層降低危險發生的概論,提高工程質量。越全面的做好預警工作就能夠越大程度生提高工程質量。而預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根據預警內容提前做好應對措施,控制危險來源,并且不定期進行檢測,將重大事故扼殺在搖籃里。
四、結語
建筑工程的監管水平是我國建筑質量水平的必要保障之一,只有究其根本發現存在的諸多問題,才能從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從而實現監管水平的提高和完善。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是我國監理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不斷調整的政策和準則也對監管過程產生一定的不便利,但只有這樣,才能使工程的質量穩步提升,使監管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最后,希望我國所有建筑企業都能重視建筑工程的監管過程,有效提高監管水平,保障國家建筑的質量,共同為我國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楊鈞明.關于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建筑知識.2016(5).
[2]王曉亮.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管理的強化策略及意義[J].建筑技術開發.2016(9.)
[3]李國志.淺析我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6(8).
(作者單位:濰坊市坊子區建筑工程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