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兵 石巖 李捷 帥先偉 邸慧君
摘要:公安院校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培養出高素質警察,警察體育作為公安院校重要課程,其教學模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員警務實戰能力的高低。通過分析警察體育及其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針對教學現狀,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以供同行交流與參考。
關鍵詞:警察體育;警務實戰能力;重要性;教學模式;創新
公安教育是加強公安隊伍建設的源頭和基礎,寄托著公安事業的希望,承載著公安事業的未來。警察體育教育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警察健康水平、掌握警務實戰技能、塑造良好意志品質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其教學工作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公安隊伍建設工作的成敗。隨著“互聯網+”理念的滲透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新時期公安工作對警察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警察體育教學的整體狀況與公安實踐工作對公安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公安院校現行的警察體育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公安工作對公安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必須樹立堅定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決心,而公安院校教學改革的落腳點是教學模式的選擇和創新。
1、警察體育在公安教育中的作用
1.1完善公安隊伍建設
警察體育中的隊列訓練、警察禮儀訓練,能有效保證警察隊伍的管理原則、管理秩序和制度建設,保證了警察戰斗中的指揮原則和指揮權的有效運作,是警察隊伍建設、隊伍管理、戰斗指揮的正規化、現代化、科學化的有序組織保障。
1.2提升警察身體素質
警察體育的技戰術的訓練、提升與運用,都必須依靠強大的體力作為基礎支撐,警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承受艱苦、復雜、多變的執法環境的負荷,有效發揮警察體育技戰術水平,圓滿完成警務執法任務。
1.3提高警察警務技戰術能力
警務技戰術能力是警察體育的主要研究內容,是警察在執行警務活動中主要運用的手段和方法,是警察體育教育訓練的核心部分。警務技戰術對有效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有效保護自身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和決定性因素。
1.4提升心理素質
警察體育訓練可以使警察產生和強化積極的情緒體驗,降低和解除緊張情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改善警察對自身體質體能水平的認知,能促進警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發展,能促進警察個體間、團體間,以及個體與團體間的溝通與交流,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促進警察心理健康和提升心理素質。
1.5培養意志品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警察體育訓練有助于培養人民警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人民警察機制靈活、英勇善戰、謙虛謹慎的優良品質;有助于培養人民警察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思想道德素質。
2、警察體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員警務實戰能力的重要性
警察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警察的實戰能力,警察體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學模式的專業性與實踐性。
傳統的警察體育各學科教學中,各行其事,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教學方式單一、片面、注重知識傳遞、教學觀念陳舊、評估教學體系不完善、課程設置結構不科學、教官素質參差不齊等現狀,使警察體育教學偏離了公安工作對培養對象的客觀需求的實際,出現了“教非所需、學非所用”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員全面素質的提高。改革創新警察體育教學模式,不僅能豐富警察體育教育課程理論,推動警察專業課程改革步伐,順利實現現代警務人才培養目標,而且是提高學員警務實戰能力的有效途徑。警察體育教學模式的選擇與使用對警察自身的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警察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研究
2.1理論教學。除沿用的講授等方法外,現在推崇的“三型五性”法是將理論知識的綜合性、專業性、實戰型,與政治理論的導向性、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師資結構的完善性和統領全局的戰略性相結合。這是由當前國內治安形勢對公安院校警察體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2.2技擊教學。授課內容以基礎為主銜接性不強、教學設備陳舊、種類偏少、局限于課堂模式教學、教學課時不足、教學實踐不能有效結合、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缺乏創新等。應進行模擬不同場景,如鬧市區,山地樹林,交通工具等上設置不同情形進行教學。
2.3武器教學。武器教學仍然停留在射擊和定位精準方面,教學方法單一,大多數公安院校將戰術教育與射擊訓練分而教之。應該弱化精度射擊,強化與戰術的聯合,重視快速出槍應用以及射擊姿勢的變化。
2.4體能教學。體能訓練基本沿用普通或軍事體育教學模式。應增強對性別、年齡、公安實際工作特點進行區別教育。
2.5戰術方面。實戰特征不突出、戰術不會綜合利用、教材陳舊、教學理念過時、一師眾生現象等。要重視先進的訓練理念、緊貼實戰的訓練、強化教官培養;應提倡“教、學、練、戰”一體化模式。
3、警察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根據公安工作對培養人才的現實需求,催生警察體育實行以下教學模式。
3.1團隊合作教學模式
團隊合作教學就是教學合作互動,以提高學員實踐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突出學員的主導作用,教官在其中只把握大方向。團隊合作教學模式提倡的是學員在訓練中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創新能力,針對警察體育教學的特點結合實踐,為學員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獲取知識的途徑,讓學員通過自身摸索探究達到教學目的,促發學員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態度。
合作式教學對于教官的素質和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官在教學過程中對學員學習方向,學習態度把握的同時,對教官的專業能力要求也更高,能夠融入學員的討論中,同時在討論過程中傳遞正確的知識,把握學習的大方向。
3.2 VR教學模式
VR教學是由計算機程序構建的真實或接近真實的三維虛擬情境,學員利用特定手段進入虛擬情境,并與之交互,從而建構起對于警務實戰情景的合理認知。
VR技術作為先進的科學技術,被融入警察體育教學中可以真實模擬爆炸、射擊等等驚險場面沖擊效果,可以切換街市、民居、山林等訓練場景,真實模擬氣溫,天氣、路面環境車輛晃動等高難度外部因素,有效彌補了警察體育教學實踐中難以模擬的環境問題。
3.3遷移教學模式
遷移教學法就是學員通過將已經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本質相同的警務實戰中去。遷移教學法是依據“遷移規律”,為接受新知識提供聯系的“認識橋梁”,通過遷移來發揮舊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的鋪墊作用。
在警察體育教學中應用遷移教學模式建議結合合作式教學以及VR教學模式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達到應有效果。遷移教學方法一方面對學員學習知識可能起到促進的積極作用,另外一方面可能會起到消極的干擾作用,所以遷移教學法的運用是對教官教學能力極大的考驗,對教官素質有很高的要求。
3.4助理教學模式
助理教學是一種普遍使用的輔助教學模式,助理通常由學員擔任,使學員在學習期間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為教官起到教學輔助的作用。不僅為學員拓寬了知識面,而且提高了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
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適當減輕教官的教學負擔,同時增長學員對于警務實戰技能的熟練度,加強學員對知識的掌握,也屬于另一種實踐教育。而助理教學也需要明確、規范助理的輔導任務,學員和教員之間加強溝通,對助理教學從哪里下手、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雙方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相互配合完成。
3.5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模式是指教官根據學員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員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官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分層教學相當于量身定制教學方案,雖然在小范圍內還是存在個體差異,可是在效率上,可以忽略不計,學員拿到符合自身素質的教學方案,對于提升自身素質能力,訓練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有積極影響,且不會因為先天素質而造成落差,失去學習的信心。
警察學院學員身體素質不一,根據性別、年齡也可以分出很多不同,采用分層教學,使身體素質相似的學員為一類擬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案是最好的方法,既不會讓素質好的學員對教學內容產生無趣、沒有挑戰的負面情緒,也不會使素質較差的學員因為跟不上進度而消極倦怠、產生逆反心理。
3.6奧蘇貝爾式模式
奧蘇貝爾模式即有意義學習,是相對機械式模式提出的。認為教師要能使學生將有潛在意義的學習材料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并主動的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發生聯系的學習,只要清晰地組織教材并設法使新舊知識發生聯系,就會使學生出現穩定而明確的有意義學習。
在警察體育中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既有利于學員系統掌握知識,又有利于學員發展智力。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一旦有一環出現錯誤,會導致學員對于知識結構的掌握出現差錯,運用這種模式要求教官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實戰經驗,以及對于外部環境的把握精準。
4、結語
公安院校在培養警察優秀人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警察體育教學作為公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警察身體素質和培養警察的實戰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以及新時期公安工作對學員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快警察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構建起以實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警察體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曾 婕.論警察院校軍事理論“三型五性”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通訊,2016,2:150-152
[2]訾鳳琴.警務擒控技術中的模擬實戰教學途徑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6,1:121-122
[3]袁曉春.警務戰術”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研究[J].警務實戰技能,2015,6:29-31
[4]周章琪.論公安專業”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 [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6,2;116
[5]趙冠華.公安民警實戰用槍訓練模式構想[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2(111):76
[6]章劍舞.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警察學院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17):3
[7]劉慶壽.警察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及效果-以擒拿格斗為例[J].體育世界,2016,7(757):126
課題簡介:本文是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新發展理念視閾下我省警察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晉規辦字[2017]2號)階段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王凱兵(1974-),男,漢族,山西省榆社縣人,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山西警察學院警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和警察體育。
參加工作以來,在各類刊物發表文章20余篇,主持參與省級以上課題6項,參與國家規劃教材2部,出版專著2部,參與編輯校內外教材7部,發明專利2項。
(作者單位:1.山西警察學院;
2.山西體育大學體育學院;
3.清華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