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維
隨著中考改革的不斷探索,我市中考道德與法治開卷考試實行幾年了,由開始的獨立自主命題到今年參加省統一命題的中考,我們一直在體驗著考試變革,雖然今年由省統一命題,但考試所復習的內容還是考綱規定的內容,仍然是開卷考試,縱觀我縣幾年的中考,從調研、抽測反映的情況,對開卷考試談一點個人看法,供同仁參考。
一、目前部分學生在開卷考試存在的突出問題
1.對開卷考試認識不足,存在僥幸心理,影響考試效果
雖然任課教師多次強調開卷考試的特點,但仍然有部分學生思想上不予重視,認為開卷考試就是抄書,有了教材可以從中找答案,平時學習不認真,應付了事,考試時把所有教材帶入考場,憑自己的印象逐題在教材中找,
找到了就照抄下來,有時也沒思考是否符合題意就寫;找不到答案或者空白或者隨便寫一個答案,這樣做既浪費了時間,還保證不了質量。要知道政史同場分卷考試,分配給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時間只有65分鐘,單憑考場翻書找答案,時間是絕對不夠用的,過去幾年中考,很多學生在考試中沒有答完題就是很好的例證。
大家都知道,開放性試題雖然有著“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特點,但開的是教材,而在時間、空間、規則、答案的邏輯結構組織上都還是“閉”的。如果連教材最基本的知識都不熟悉,根據題意解答相關內容,是非常困難的,尤其理解不透有關問題時,所作答案必然或者大相徑庭、或者模凌兩可、或者文不對題、或者張冠李戴等,加上考試受試題內容不熟和考試緊張等因素影響,考場也就出現了“書在手中,手在忙中,心在顫中,思在亂中,理在無中”的不良狀況,有時即使是很簡單的題,有的學生也做不出來。這都是對開卷考試認識不足、所持輕視態度造成的。
2.答題中缺乏認真審題的習慣,盲目作答
表現在對待客觀題上,拿起來就做,沒有審清題肢題干關系,匆忙選擇,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在對待主觀題上,不是先認真審題,看清楚后有條有理回答,而是忙于抄書,看書中哪個段落與試題內容接近,就抄哪個段落。這樣,由于缺少對整個題目的準確理解,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路,完成的試題就出現了要不不符合題意要求,要不答案不完整等問題。審題不清是開卷考試的大忌。
3.組織答案條理不清,注重自我表述,不能體現教材中的觀點,即試題的“理在書中”成了空話
這主要在主觀題上體現明顯。主觀題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學生通過材料分析,運用學科專業術語、基本觀點進行表述作答,初中生由于受年齡和自身知識的限制,加上對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語言組織能力欠佳等,往往在回答主觀題時,只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而沒有體現教材中的觀點,所答內容沒有表達清楚,要點不明了,層次不清晰,結果得分不高。其實主觀題都與所學教材知識密切相關,需要用教材中的理論觀點作支撐,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觀點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離開所學教材內容,忽視教材觀點等于失去了答題的依據,找不到答題的方向,這也是開卷考試中常見的一個問題。
二、反思與對策
為了進一步提高開卷考試的效益,體現開卷考試的優勢,達到開卷考試的目的。在復習備考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做好這樣幾方面工作:
1.幫助學生走出認識上的誤區,加強基礎知識訓練
開卷考試作為考試改革的一種新形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分析社會生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改變過去學生死記硬背的習慣,但這并不意味著降低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提高和發展的載體和基礎,是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依據。沒有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支撐的能力考查就像無源之水、無土之木。加上開卷考試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更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重組和提升,況且考試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如果沒有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把握和對教材的輕車熟路,很難交出一份理想的答卷的。
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開卷考試,消除開卷就是抄書的片面認識,端正復習態度,重視學科復習工作,認真復習。然后在復習中,加強基礎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理清教材每單元、每課、每節、每框的知識結構和相互關系,形成知識體系,建構知識網絡,把握主干知識,讓學生對教材知識一目了然,達到居高臨下、融會貫通。吃透教材,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考試才能信手拈來。學生才會準確運用學科術語、教材中的觀點去組織答案,回答問題才能避免出現自我表述、信口開河;同時也能穩住情緒,靜心審題,避免馬虎和思維混亂等問題出現,才能在考試中穩操勝券,所以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學生獲得理想成績的前提。
2.上好復習講評課,提高復習效率
復習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組織學生做一些成題或自編題,然后進行講評。可以說練習講評課是復習中常見的課型,教師對學生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評析。這里就需要教師在講評前一定要精心準備,一方面掌握學生在各考點上的得分、失分情況及典型錯誤,將學生答卷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排序,并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來確定矯正的途徑和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分析試題的命題思路、考查角度和考查意圖,進一步思考如何指導學生理順答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
在評析學生試卷中出現的問題、典型錯誤和理解方面的偏差中,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去分析:題目的背景怎樣?要求是什么?從什么角度回答?學生回答的要點有沒有道理?為何出現不該回答的要點?學生的思路上出現什么偏差?為什么會出現偏離命題要求的思路?答題應從何下手?今后如何防止類似錯誤等,教會學生如何審題,怎樣找到解題的切入點,分析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做題……點評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判斷正誤或者只給標準答案上,這樣學生解題能力是不會提高的,
所以教師要耐心細致地評析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只有在評析中觸及問題的要害和實質,才能達到評析的目的。
對于評析的結果,教師要注意進行強化和鞏固。除了留一定時間讓學生消化講評內容外,還要通過矯正訓練讓學生進一步實踐、總結和反思。如進行糾錯檢測、補償聯系、變式訓練等,進行該知識點、能力點的鞏固強化,直到學生靈活掌握。在強化訓練時,對講評內容進行理性歸納,由點到面,有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中,幫助學生總結提升出一類問題的理性解題規律,做到舉一反三,應對各種類似相關問題的解答,不斷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對知識理解感悟能力、實踐和探索能力,促使學生從容復習備考。
3.關注時政熱點,加強專題訓練,進行思維鍛煉
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的背景材料大部分都運用本年度熱點時政內容,考查相關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復習中必須關注時政熱點,找準與教材結合點,以時政專題帶動復習,使練習的內容變成連接課堂與課外的橋梁。在專題復習中,引導學生對一年來的國內外大事和熱點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把握它們與教材的結合點,運用相關知識,通過不同題型,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去分析,注重知識的遷移,使教材知識活起來,從而提高學生根據時政熱點對知識進行整理、重組、運用和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復習的實效。同時在專題復習中,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作用,教師在確定某個專題后,可以讓學生圍繞專題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學會向教師提問,向自己提問,使學生會提問,會設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思維品質。另外,教師還要加強答題技能的訓練,針對不同的題型,掌握不同的答題技巧;引導學生要認真審題,注意題目設問的關鍵點,鎖定答題方向,善于分析和綜合,找準教材知識點,學會有效組織答案,力求準確全面,不斷提高答題能力。
伴著2012年中考復習的到來,在反思過去不足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思考對策,尋找有效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復習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教師必須加強復習方法研究,調整復習策略,把握復習方向,努力夯實基礎,提高能力,為今年中考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