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躍娟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目前中學階段,尤其是初中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比較強,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際,提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理;自學能力;培養方法
自學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借助之前的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能力,它是一種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是學生一生中必備的技能。畢竟學生上學的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在探索知識奧妙的同時養成自學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通過怎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呢?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以下幾點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學
1.故事引導
初中生年齡還比較小,故事對他們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在引導學生自學的時候,可以結合故事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故事的引導中燃起探索物理規律的興趣。
如,在講解阿基米德原理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王冠的故事引導學生;再如,在講解焦耳定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焦耳研究物理的故事引導,通過故事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問題滲透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綜合教材的內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向學生提出一些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引導,避免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盲目的情況。如果有必要,教師還可以融入課前導學式的微課引導,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問題,并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探究。
如,在學習汽油機工作原理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問題自主探究:
(1)汽油機的構成部分?(2)名稱分別是什么?(3)壓縮沖程中能量的轉化情況?(4)在做功沖程的時候是什么在做功?(5)能量的轉化情況?(6)排氣沖程怎樣將廢氣排出氣缸,廢氣帶走的是什么?
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就有了學習的方向,并開始結合教師的引導將知識點歸納出來。
3.實驗引導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很多物理規律都與實驗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物理實驗引導,通過演示、引導學生實踐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實驗中的物理知識。之后,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引導學生遨游于物理知識的海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
二、關注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
提高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基礎就是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知識獲取的途徑。因此,在初中教學引導中,物理教師可以在授課中適當引入課外書籍、電視、微視頻、報紙雜志等,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獲取知識。在引導中還需要注意,鼓勵學生經常收集信息,并結合信息的內容進行辨析,從而選擇自己認為正確、合理的知識并加以運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甄別正確的途徑,并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2.全面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
想要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問題引導法滲透。通過指導學生在自學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識的內涵。
如,在冬天,水結冰之后,為什么會出現體積增大的現象?在夏天,為什么開著空調的車玻璃外面會出現水珠?學生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在頭腦中找出相關的物理知識分析理解,從而得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得到拓寬。
此外,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在平時多思考物理知識和生活現象之間的關系,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發現在自學中要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如,在學習光沿直線傳播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月食、日食、小孔成像、影子形成等。通過讓學生自主思考發現它們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寬,知識體系也得以形成。
3.鼓勵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學習的目的就是應用。很顯然初中物理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學引導中,教師不僅僅要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還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培養學生的情感、習慣和三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現代生活、工業生產、現代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具備一定的能力基礎。同時,學生在結合實際問題探究分析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也得到顯著提升,并開始逐漸養成借助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將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能力的培養放在關鍵的位置,并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繼而為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承杰.淺論初中物理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方法研究[J].速讀旬刊,2017(9).
[2]王幸康.初中物理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方法的探究[J].魅力中國,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