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紫紅
一、低段看圖寫話教學的意義
小學低段的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指導訓練,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片,讓學生敢于表達、有序表達,同時訓練學生根據圖片展開聯想,使表達有趣完整。這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又對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二、低段看圖寫話指導訓練建議
1.教師心中有數,了解寫話類型及相應教學目標。
看圖寫話按不同的分類方法有不同的類型,如按圖片的多少,可分為單幅圖和多幅圖的寫話;按圖片內容分類,又可分為事件型、突發型、愛好型寫話等。不同的看圖寫話類型,相應的教學目標會有相應的細微差異。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指導前做到心中有數,明確每種寫話類型的教學目標。
2.有序遞進的問題式提問,讓學生的表達具體有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有序細致地觀察圖片。就如在出示圖片后,可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時間,并讓學生觀察圖片中有無時間的相應標志,如太陽或月亮等,還可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的生活體驗來判斷時間。判斷時間后,引導學生描述圖片中的人物、地點、事件,其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給人物取名字。細致有序的問題引導,能夠讓學生表達有序,并且逐漸形成自己的寫話思路。對初學看圖寫話的學生,教師引導需更細致,學生的表達在準確的同時也能更自信。
3.引導學生代入圖片中的角色,展開前后聯想。
靜態的圖片直接呈現的信息,是相對較少的,學生如果只是簡單直接地描述圖片,寫話呈現的內容會比較單調。因此,學生對圖片展開前后的聯想,能將圖片描述得更加完整且具體生動。教師在引導學生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代入圖片中的人物,進行前后的聯想,想象事情可能的發展過程,過程中人物的動作、對話、心理活動等。
這些內容并不是一股腦地拋給學生,仍是要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逐個進行引導。就如圖片中呈現的動作是媽媽在翻炒鍋里的菜,教師則可以提問引導學生“媽媽在翻炒菜之前會有什么動作,在把菜煮好之后會有什么動作”,這便是在老師的引導中,學生實現了圖片中人物動作的前后聯想。讓學生展開前后的聯想,對于豐富寫話內容是大有裨益的。
4.融入豐富具體的句式訓練,淡化概念教學。
融入句式訓練,能讓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把從圖片中捕捉到的信息,放入相應的句式中,學生再完整地表達,無形中豐富孩子的積累并做到有序準確表達。句式的訓練,并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需要反復的鞏固訓練,哪怕對于同一句式,要讓學生扎實地掌握,也是需要幾次課進行反復訓練和運用的。就如看圖寫話常用的開頭句式“時間+人物+地點+事件”,這都是需要老師反復的引導訓練,學生在反復的練習運用中熟記于心。在足夠多的句式積累的基礎上,學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表達,由積累到個性表達的過程,本身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此外,針對低段的學生,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淡化概念,就如老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圖片中人物的動作,其中涉及的知識點是動作描寫,但是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是不應使用概念化的表達來引導學生的,因為低段的學生還是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拿剛剛舉的例子來說,老師在引導時候,是不會說“請你用動作描寫來描述人物動作”的,而是可以用具體的提問并結合句式來引導學生,比如“請你說說圖片中的人物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老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也應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地調整問題。淡化概念教學,結合具體的引導式提問,融入句式訓練,這樣學生既能快速理解知識點,也能準確具體地表達,且在無形中達到積累的效果,這無疑是為學生之后的習作打好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對小學低段的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指導訓練,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與積累有著重要意義。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方式,發揮自己的教學能力,結合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進行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孩子在看圖寫話訓練中愛上表達、勇于表達的同時,表達有章法,寫話內容豐富充實。以上提及的內容是本人在看圖寫話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若有不當之處,敬請扎根一線的老師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