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的英語課堂常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權威,課堂管理也被片面理解為維持課堂紀律,學生被各種規矩所束縛,教師往往注重機械訓練,缺乏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過程,多項心理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可以從格拉瑟的選擇理論的五種需求出發,結合英語課堂,分析學生厭學原因,就如何滿足學生需求,體現學生課堂“存在感”,進入學生的“優質世界”問題進行重點探討和研究,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選擇理論;學生需求;英語課堂
1 當前英語課堂管理現狀
1.1 傳統課堂
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權威。課堂管理也被片面理解為維持課堂紀律,學生在課堂上被各種過分具體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上課不允許插話,不能回頭等。且傳統英語課堂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單方面知識傳授,缺乏探索知識的過程,注重英語語言知識點的機械訓練,教師掌握知識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表達機會少,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1.2 新課改下的課堂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各地課堂改革計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英語課堂的話語權仍然大部分掌握在教師手里,小組合作學習時的熱鬧大多只是表面,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未真正參與其中。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說話做事,在當前環境下,學生的英語學習大部分仍然是來自課堂。如果不能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參與并開口練習,學生就失去了寶貴的學習機會。所以教師必須進行合理的課堂管理,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并且盡量關注到個人,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2 選擇理論下的課堂與班級管理
根據威廉·格拉瑟的選擇理論,我們每個人都有五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別是生存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權利的需求、自由的需求和樂趣的需求。他認為這五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是學生產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教師應當從這些需求出發,切實采取措施,使課堂或班級成為學生喜歡并有收獲的地方。
2.1 關心學生生活,了解行為背后的原因
滿足孩子基礎的生理需求,實施人性化課堂管理模式。生存需求是人最根本的需求,教師在進行課堂管理中不應忽視學生的生存需求,如當學生課堂狀態萎靡不振時,應當問清楚原因,是否是因為睡眠時間不足壓力過大導致疲勞,或者是生病等其他原因。 目前,由于社會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這種壓力逐層傳遞給學生,家長們選擇各種校外輔導機構讓孩子學習,有的家長甚至為孩子選擇多種補習班、興趣班,這些額外的負擔占據了學生大量的休息、鍛煉時間,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課堂狀態,而且還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之外,班主任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態,多和家長溝通交流,給學生適當的減壓。
2.2 讓學生找到愛與歸屬,進入學生的“優質世界”
讓學生融入集體,獲得集體需要和認可,使學生對班級有愛與歸屬感。對愛和歸屬的需求是一種情感需求,它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關心、認同、尊重等。老師應該鼓勵并設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學生為集體做的越多,就越能夠融入集體,越能夠獲得來自集體的需要和認可。課堂上應當營造一種愉悅的氛圍,課堂提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鼓勵學生作答,若學生回答錯誤也保持耐心,積極引導,這樣學生不用擔心說錯受到批評和嘲笑,他們才敢于開口。
課堂的小組活動中,教師應當讓每個學習小組都包括水平不同的學生,每位學生都有事做,讓大家都得到學習的機會并愿意開口練習,且學習小組的成員組合不定期更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表現最佳的小組成員,避免學生因為覺得小組其他成員表現不佳自己努力沒有意義而失去動力。選擇理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獨有另一個重要的世界,可稱之為優質世界(quality world)。這個優質世界的畫面內容可分為三類:①我們最想與之共處的人;②我們最想擁有或體驗的事物;③我們遵循的理念或信念系統。在感覺良好的時候,我們都在選擇行動方式,以讓真實世界中的某個人、某件事或者某些信念接近優質世界中的人、事或信念,人與優質世界的聯系比任何東西都要密切。學生感覺到關心、尊重,教師和課堂才有可能進入學生的“優質世界”,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
2.3 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感受“存在感”
主動為沉默學生創造表達機會,滿足學生的權力需求。權力的需求是人類一種獨特的心理需求,它和重要性、成功和成就相關,其最基本的形式是表達,即要求有人愿意傾聽我們說話的需求。
課堂上教師應當和其他學生一起認真傾聽學生發言,仔細地進行思考和真誠地評價,讓學生感到有人真的在聽自己說話,感到自己能對其他人產生影響。而不是對照標準答案,輕易地打斷或者簡單粗魯地否定學生的思維結果。教師還應當有意識地在教室中多走動,關注每個角落的學生,關注常常沉默的學生,主動為他們創造表達的機會,以免他們成為班級中的“邊緣兒”。
在小學階段,學生滿足歸屬與愛的需求占據主要地位,對權力的需求并不明顯,到了中學階段,缺乏權利需求的滿足對學生來說是巨大的挫折。調查表明半數或更多的中學生如果從學校里無法得到權利需求的滿足,就會從他們熟悉的自毀行為中尋求權利需求的滿足。因此,滿足學生的權利需求,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防止學生為了博取關注,做出自毀行為。
2.4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自由
對學生的要求尊重且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民主型教師的領導方式與青少年積極學業情緒呈顯著正相關,與消極學業情緒呈顯著負相關。在民主型教師的管理下,班級將形成一種團結、合作、嚴謹、幸福的積極氛圍。這種氛圍將使該集體取得比其他集體更高的成就。
教師要從內心關懷學生,與學生建立深層次的情感溝通,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這種積極的心理氛圍中自然容易找到心理依托,體驗平靜、放松、滿足等積極的情緒狀態,而較少體會無助、沮喪等消極的情緒狀態。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則,鼓勵學生提出建議一起建設民主課堂。
2.5 讓課堂有樂趣,讓學生有收獲
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參與探索的樂趣。樂趣的需求并非娛樂和漫無目的地嬉戲,而是指出于本能的好奇而去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往往枯燥,教師可以采取歸納法,讓學生自己先接觸一定含有語法規則的語境,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出語法規則,或者采用指導發現法,讓學生體會參與探索的樂趣。當然,課堂管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師不應該為了維持所謂的“課堂紀律”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應當為了所謂的“熱烈的課堂氛圍”而置課堂管理于不顧。
而厭學的學生也并未真正失去學習的動力,也沒有丟失學習的能力和潛力,只是課堂教學未能關注及滿足他的內心需求。只有當學生覺得自己能從學習過程中嘗到“甜蜜”時,他們才會積極學習。教師應注意設計課堂教學的難度,使難度逐步增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感受到課堂上的收益,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對學習效果低于預期的學生應該更耐心,幫助他們彌補缺乏的知識并更新知識體系,重建學生的信心。而不是依賴分數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輕易地否定他們的努力。
五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在不同個體身上有著不同的組合和表現。個體在發展的不同的階段,對五種基本的心理需求的要求也不一樣。教師需要關注學生需求,關注學生個體,以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與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陸桂芝,任秀華.教師領導方式對初中生學業情緒的影響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02):41-43.
[2]威廉·格拉瑟.了解你的學生[M].楊誠譯.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3]威廉·格拉瑟.選擇理論[M].鄭世彥譯.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4]張夫偉,蘇春景.學生厭學的根源及改善之道——基于威廉·格拉瑟的選擇理論[J].中國特殊教育,2014(08):93-96+46.
作者簡介
程曉璐(1992-),女,漢,江蘇南京人,碩士學位,江蘇師范大學,在校學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