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
摘 要:當前化學分析檢驗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比如:化工、金屬、食品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化學分析檢驗的整體水平。文章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化學分析檢驗質量控制措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化學分析;分析檢驗;檢驗質量;質量控制
從原材料的質量檢測、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把控到成品檢測及新產品的試制,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生產的正常運行。為確保產品的質量,每一個環節中都需要對材料展開化學分析。化學分析過程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選擇合理的化學分析方法,控制好分析過程的質量,是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性的重要措施。
1 化學分析的特點與質量控制的意義
1.1 化學分析的特點
化學分析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將化學反應作為其中的基礎條件,對化學反應中的顏色、物理性質以沉淀等展開量化處理和分析,最終得出相應的化學分析結果。通常情況下,化學分析需要保證測量的精確以及準確,在此過程中需使用相應的儀器對其展開專業分析,復雜性較高。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嚴格根據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的檢測結果。化學分析是一種較為經典的分析方法,具備較高的精準度。
1.2 提升化學分析檢驗質量的意義
化學分析檢驗質量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在開展工作時要結合多方面因素考慮,通過一系列相關數據中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檢驗信息。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定性或者是分析的能力,從而確保分析質量的結果,以此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除此之外,若想確保檢驗結果的實效性,需要專業的操作人員不斷強化自身的質量控制意識,全面提升檢驗工作中的實用價值。在化學分析檢驗工作得到穩定的落實時,通過檢驗工作分析的必要性,來尋找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措施,以此提升化學質量檢測的質量。這樣有利于提高各領域的化學成分的分析檢測的工作效率,以便獲取到效果最佳的分析結果。另外,提升檢測質量還有利于確保數據獲得的準確率,最大限度上降低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錯誤率,以此來確保檢測工作的科學性,從而及時實現質量控制的處理工作。
2 提升化學分析檢驗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做好檢驗前的準備工作,增強化學分析檢測數據的質量控制
要想保障化學檢驗工作在合適的條件下開展,就需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并且需要對檢測指標反復進行核對。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礎之上,需要明確實施細則,并且借助相關檢驗資料以及查閱分析方法,確保檢驗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為了對分析方法的誤差進行預測以及控制,還應該對檢驗方法進行審批以及鑒定處理,從而確保即使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員也可以做到科學的檢驗。
2.2 合理選擇儀器分析
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之間具備緊密的關系,要想實施儀器分析,就需要在化學分析的基礎上展開相應的研究,在利用儀器展開分析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化學分析的方式對物質展開分析。在物質測定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化學分析方法對標準溶液展開校對,由此可以看出,在實施儀器分析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化學分析的方式,才能保證最終儀器分析的有效性以及完整性。在化學分析的過程中,雖然準確度較高,檢測速度較快,但是在物質檢測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儀器分析的方法,對物質檢測的準確性展開矯正處理,也就是將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相互結合。由此可以看出,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如果其中一項技術單獨使用,則最終的應用質量將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二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的共同發展。
2.3 準確制備與分解樣品
一般來說,樣品制備的基本原則是具有代表性。樣品整體數量與本身的均衡性決定了取樣量,應當特別關注復雜的樣品,比如說,金屬樣品需要避開氣孔與裂紋;樣品表面不應當存在氧化與油污問題。因工藝問題導致均衡性差的樣品需要添加測量頻次或者利用超大量稱樣再溶解,或者經過高溫燒灼讓其變為易于粉碎的氧化物后再進行溶解;高碳樣品鉆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碳晶粒的崩濺問題,高速工具采集硬質樣品須經過熱處理將硬度變小以后,再取樣。再者,應當確保樣品制取量是所有分析用量的2~4倍,以利于留夠復試需求。光譜分析用塊狀樣品,表層先用砂紙進行打磨,打磨以后,應當留意表面的硅元素或氯元素給實驗帶來的影響。儲存樣品的袋子與杯子需要確保其清潔度與干燥性,避免樣品變質。樣品分解一般需要思考到如下方面問題:樣品全部分解與否;樣品里面的被測組分是否有損失;干擾物質是否存在;分解時間長短。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常有:部分樣品難以分解或分解不完全,繼而影響到分析的最終結果。通常可以使用高氯酸溶解,也可以使用硝酸加氫氟酸混合酸在聚四氟乙烯器皿里迅速溶解,大量的氫氟酸要使用飽和硼酸絡合以后才可以在玻璃器皿中繼續分析。
2.4 增強數據分析檢測的質量控制
為了確保檢測工作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下進行,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明確自身的責任,反復確定檢測流程。在此基礎上,操作人員要認真進行查閱與檢測,以此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了降低檢驗結果出現的誤差,需要在第一時間保證檢驗結果能夠通過。在檢驗前期階段,要明確標定工作以及相關的繪制工作,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根據相應的配置標準來制定標準試劑。在這一階段,為了能夠確保實驗的各項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檢測人員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檢查所有的儀器設備,為實驗的有序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在控制檢測數據質量的過程中,現場的檢測人員明確自身職責的同時,還要確保數據檢測結果的質量,降低由于人為因素而發生失誤的幾率。檢測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避免檢測結果可能存在的危害性,以此來增強數據檢測結果的穩定性。相關的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儀器設備的檢測,從而提升儀器設備的精準度。同時,操作人員的檢測結果要符合預期的要求,確保檢測的最終結果能夠具有可比性,提高質量檢測人員的工作水平。
2.5 檢驗結束后的質量控制
在完成樣品質量的檢驗分析工作之后,需要控制樣品檢驗結果的安全性。與此同時,質量控制工作者還應該嚴格把控檢驗結果報告的發表,在確定結果的真實性之后才能予以發表。特別是對于可能會危及到人們健康的檢驗報告,質檢工作人員需要及時上報上級部門,上級部門應該停止生產這種產品。在控制實驗完成之后的各個操作環節的時候,應該重點控制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通過科學合理地分析這些因素,確保檢驗環境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對于出現問題的機器設備,需要及時進行更換處理,確保檢驗過程的順利開展以及保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質檢工作者應該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及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按照化學分析檢驗質量的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保障體系。
3 結語
總而言之,化學分析檢驗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影響該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因素很多,為了有效把控化學分析檢驗工作的質量,就需要借助合適的儀器設備以及合理的方法,保證化學分析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相關人員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時光明.化學分析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J].科技資訊,2014,12(18):94.
[2]石錦福.淺談化學分析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5(11):147-148.
[3]孔祥勝.化學分析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J].職業與健康,2016(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