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靜波 孔祥次

摘要:該文圍繞職業院校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重要性,指出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不足。結合筆者所在學校實際,具體陳述了基于“五縱五橫”的高職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實踐探索,并提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五縱五橫 高職 診斷與改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004-02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1]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2]與時俱進地不斷提高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提出:“堅持‘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保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3]《201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指出:近五年來,高職院校為制造業培養和輸送了170萬畢業生,優化了我國制造業人力資源結構;在公共管理等行業中,接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從業人員接近30%,成為行業發展的生力軍。[4]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構不盡合理,質量有待提高,體制機制不暢。開展常態化高職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是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構建現代高職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關鍵所在,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經濟發展新常態重要抓手。
一、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學管理者質量觀念陳舊。以往的高等教育質量觀認為老師按照教學大綱去教,學生按照教學大綱去學,考出好成績就是高質量,而不是及時了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造成了學校和社會的“兩張皮”。
(2)教學質量管理機構不系統。不少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檢查工作力量單一,只有教學質量評價部門或教務處,沒有形成一個相關部門參與自上而下管理機構;且教學質量信息反饋又主要依靠他們的自我反饋,這種片面的監督機制使教學質量管理監督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5]
(3)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全面。很多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均存在學生這一評價主體缺位的現象,且外部的第三方評價力量較單一,還是以各院校行政管理部門評價為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評價單一、結果失真等問題。
(4)教學改進工作不到位。很多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發現問題不能快速解決或落實不到位的現象,沒有限期整改或跟蹤督促整改的制度。
(5)用人單位人才培養意識淡薄。用人只關注學校輸送人才,不關注學校如何培養人才,從而導致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
二、基于“五縱五橫”的高職教學診斷與改進體系實踐與探索
為建立常態化的職業院校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機制,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2016年開始,圍繞教育部辦公廳提出的“十六字”工作方針,緊扣人才培養全過程,明確學校質量標準,全方位構建質量保證體系,進行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逐步形成“五縱五橫”教學質量診斷和改進長效機制。[3]
(一)構建五鏈,形成高職診斷與改進體系的“五縱”
(1)建立工作機構鏈。一是建立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學院及專業層面的質量保證政策及診改工作考核。二是建立二級學院質量保證工作組,保證專業建設的實施質量。三是建立專業(課程)質量保證工作小組,保證課程實施質量。
(2)完善工作目標鏈。一是學院層面,由規劃部門根據學院“十三五”規劃確定學院年度目標和質量方針,并分解到各部門,確保任務落實到位。二是二級學院層面,制定二級學院發展規劃和各專業發展規劃。三是各職能處室,制定部門發展規劃。四是教工層面,制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五是學生層面,在老師指導下制定個人成長規劃。
(3)細化工作標準鏈。圍繞學院人才培養目標鏈,以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階梯成長為重點,各部門根據學院在整體發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確定的目標,制定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等具體質量標準。
(4)優化制度執行鏈。形成“分管院領導審核把關,院黨委會或院長辦公會表決通過”的工作制度制定、修改機制。形成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層面的信息發布制度,及時反饋實施、診斷結果與改進建議。強力推行PDCA,實行任務項目化管理,建立層層落實、層層受控的工作部署、落實機制。
(5)升級優化信息鏈。完善現有的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等信息系統,實現工作過程狀態數據的實時采集;建設符合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需要的、對接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的校本數據平臺;加強過程監控,實現質量預警,督促管理服務對象采取切實措施,解決潛在問題。
(二)科學運行“五層”,形成高職診斷與改進體系的“五橫”
(1)學院層面。根據學院“十三五”規劃,梳理出學院發展關鍵數據指標,確定學院層面質量保證關鍵點和關注要素,明確工作方向。二級學院(部門)依據學院規劃目標制定本單位(部門)年度工作目標,按照質量螺旋“小循環”的流程,組織實施各項工作;學院層面圍繞五年規劃目標,按照質量螺旋“大循環”的流程,進行學院層面的自我診斷,兩環結合實現質量保證運行與發展目標的螺旋式提升。如下圖所示。
(2)專業層面。根據學院專業發展規劃,梳理出專業發展關鍵數據指標,確定質量保證關鍵點和關注要素。各專業教學團隊(教研室),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等為依據,按照質量螺旋“小循環”的流程,以學年為整改周期,組織實施各項工作;學院及各二級學院按照質量螺旋“大循環”的流程,以三年為整改周期,根據學院智能校園平臺人才培養數據以及第三方專業發展調查數據進行自我診斷,推進專業發展目標優化調整和螺旋式提升。
(3)課程層面。圍繞專業人才知識與技能培養目標,從課堂效果的質量保證關鍵點和關注要素切入,實施精準化、常態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質量保證。任課教師依據授課計劃,按照質量螺旋“小循環”的流程,以學年為整改周期,組織實施各項工作;教務處、二級學院依據課程建設規劃,以三年為整改周期,按照質量螺旋“大循環”的流程,依托狀態數據平臺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進行自我診斷,促進課程層面的螺旋式提升。
(4)師資層面。梳理教師個人發展和整體師資建設關鍵點和關注要素。教師依據學校師資建設規劃和個人職業規劃制訂年度培養計劃,按照質量螺旋“小循環”的流程,以一年為整改周期,進行自我診斷;組織人事處、各二級學院依據師資建設規劃和教師個人職業規劃,按照質量螺旋“大循環”的流程,以五年為整改周期,依托學校共享數據平臺師資隊伍建設狀態數據進行自我診斷。促進教師個人和學校師資隊伍的螺旋式提升。
(5)學生層面。梳理學生個人發展和學生整體質量提升保證關鍵點和關注要素,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學生發展質量保證制度。學生依據年度發展計劃,按照質量螺旋“小循環”的流程,以學期為整改周期,進行自我診斷;各二級學院、學生處等有關部門依據學生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質量螺旋“大循環”的流程,以三年為整改周期,依托學校共享數據平臺學生發展狀態數據進行自我診斷,完善學生訴求與回應機制,及時反饋信息并督促實時改進。
三、基于“五縱五橫”的高職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保障措施
(1)營造質量文化氛圍。深入宣傳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診改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學院網站等多種媒體宣傳教學診斷與改進試點院校的典型經驗和本院質量保證運行的進展,提高全院師生員工對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運行的認可度與參與度,形成良好的質量保證文化氛圍。
(2)加強質量管理培訓。領導干部側重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相關理論、方法及運行機制;質保骨干隊伍成員側重質量管理體系的原則和方法;一般教師員工側重PDCA工作循環及與崗位工作相關的工作技能、方法等。
(3)深化基礎設施保障。升級校園網基礎設施,聯通信息孤島,完善智能校園平臺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統籌安排、多方爭取診改工作經費,確保診改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落實考核獎懲制度。制定明確的質量保證相關工作的考核獎懲辦法,嚴格執行獎懲措施。將考核結果作為各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并與個人聘任、晉級、績效獎勵等掛鉤,確保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工作落到實處。
四、結語
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貫徹“校園處處皆課堂”的“全面育人”理念,全員參與,共同發力。學院黨委要將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各環節融入黨務工作各環節,充分發揮支部、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工會等群團部門可以通過組織多形式的文體活動,引導廣大教職工增強主人翁意識和建功立業的使命感,以滿腔熱情、昂揚的斗志為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Z].
[2]李瓊柏嬙.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的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6):138-139..
[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Z].
[4]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201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R].2017.
[5]張志強,唐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現狀的調研報告[J].遼寧高職學報,2018,1(20):35-36.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