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萍
摘要:李清照和艾米莉·迪金森分別是中國和美國文壇上名聲顯赫的女詩人。由于她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家,深受各自文化傳統的影響,所以,她們的詩詞在寫作風格和寫作技巧上表現出了各自的特點。筆者通過對她們的詩歌進行比較研究,歸納出她們在寫作風格上的異同點,洞悉各自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李清照 迪金森 寫作風格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119-02
李清照和迪金森分別是中西方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詩人,李清照是中國南宋著名的婉約派女詞人,詩詞語言清麗,委婉含蓄,以“易安詞”在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迪金森是美國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女詩人,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作為中西文壇上兩顆璀璨耀眼的明星,由于受兩種不同文化的影響,在寫作風格上除了有共性之外,在表達上卻流露出各自不同的特點。
一、李清照詩詞和迪金森詩歌的相同點
(1)簡潔易懂,意義深刻。李清照和迪金森的詩詞的共性就是簡潔。李清照的簡潔主要表現在字詞簡練、節湊明快、韻律規則及口語表達的運用。因此,她的詩詞表達流暢、流膾人口、久唱不衰。《如夢令》正是她簡潔特色的典型代表作:“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薄熬G肥紅瘦”僅僅四個字表達了她對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惋惜,體現了她的純凈心靈和高雅情趣,流露出她無限凄婉的含蓄情感。同時運用像“試問,應是,知否”這些大眾化的口語詞匯,讀起來通順流暢,朗朗上口。
迪金森的詩歌語言表達簡練直白。江楓曾說:“迪金森的詩歌是對傳統詩歌的一種‘不馴的叛逆”。她的詩歌存在“缺少題目、文法混亂、語言破碎支離、格律自由、書寫怪異、字母隨意大寫、破折號使用頻繁、詞語背離常規”等眾多與傳統詩歌偏離的現象。如在詩歌“I Heard a Fly Buzz When I Died”里運用了22處破折號,尤其是句尾“Were toward Eternity——”中破折號的運用,激發了讀者對“我”永生之路的無限遐想。初讀她的詩歌,讀者會覺得到處都是拼寫錯誤、詞語搭配混亂、句式結構怪異,還有很多不知所云的省略。仔細研讀后,你會發現正是這些所謂的“錯誤”和“怪異”造就了她獨具匠心的語言,“不合常理”的省略正是她簡潔表達和深遠意境的最佳體現,也給讀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例如,她的詩歌“許多的瘋狂是非凡的理智——/對于敏銳的眼睛……”中“瘋狂”曾不被她同時代的人們所理解和欣賞,可隨著她的詩歌的流傳和被認可,人們漸漸發掘出了她詩歌的獨特內涵和個性魅力。
(2)精巧比喻,形象生動。精巧的用喻是迪金森和李清照另一大共同特色。詩人的使命就是用具體的實物和形象的意象把抽象的思想和概念表達出來,在美國文學史上,迪金森一直被譽為用喻大家,她認為只有真正的詩人才能領悟世界的真諦,而準確獨到的比喻是詩人最好的表達。她使用視覺、聽覺及豐富的想象力對用喻奇特、精致、準確和巧妙的運用成為文學史上的奇跡。雖然她的比喻有時會很荒誕,但絕對新穎、獨特。在詩歌I Heard A Fly Buzz When I Died中主要意象是“蒼蠅”。蒼蠅的出現暗示了死者的肉體開始腐爛,全詩用一只蒼蠅來見證即將去世的人心智衰退的情形。另外,The Rat Is The Concisest Tenant(J1356)把老鼠稱為“不付房租的精明房客”,沉默寡言,卻工于心計,就是因為這個生動的比喻使這首詩妙趣橫生。
李清照也以擅長別出心裁的比喻修辭而著稱,她的意向群一般都是花、草、鳥、獸及身邊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李清照在“繡面芙蓉一笑開”中用明暗三個比喻生動展現了一位美麗少女的笑顏。首先,用“繡面”比喻少女就像繡品上的漂亮女子;其次,用“芙蓉花”比喻女子的花容月貌;最后,“一笑開”里“開”展示了美麗少女的生動笑臉,寓意少女追求自由的美好向往。實際上,李清照的婉約風格與她的精妙用喻有很大關系。在所有的意象群中,梅、菊和雁屬于她的最愛。例如,她在《漁家傲》里把寒梅比作剛出浴、新梳洗的“玉人”;在《醉花陰》中用菊花花瓣特有的清瘦比喻自己的消瘦,用高雅的菊花寓意自己不凡的氣節。
二、李清照詩詞和迪金森詩歌的不同點
(1)不同的情感表達——含蓄宛轉和真摯熱情。作為一位傳統中國女性,受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李清照在其詩詞中表達愛情時,總是表現出羞怯、含蓄和婉轉的特點。例如,用“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一句把一個情竇初開、嬌羞可人的少女形象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在《醉花陰》的“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句,通過“黃昏、西風、瘦”等詞眼,畫龍點睛地把作者對丈夫的牽掛和思念盡情地展示出來。《蝶戀花》中通過“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更是以宛轉優美的韻律,幽怨纏綿的抒情,含蓄內斂地抒發了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不同于李清照的含蓄和婉轉,迪金森的詩歌在愛情的表達上真摯、熱烈、坦誠。盡管她獨守一生,她的詩歌也多數是描述愛情引起的悲痛、失意等,但是并未因此阻止她對愛情的渴望和追求。例如,她的詩歌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就表現了一對熱戀中的男女情深意濃、急切相見的思念心情。同時,作者以第一人稱(I)的寫作手法,大膽述說“我”的相思無奈和等待戀人到來的真摯情懷。另外,詩人把自己所承受的萬般思念之痛比喻為毒蜂對自己的折磨,將詩歌所表現的熱情奔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2)不同的婚姻愛情觀——溫情依戀和浪漫獨立。在古代,中國女人無權自主選擇婚姻,還必須接受“三從四德”,相夫教子。李清照的婚姻雖幸福,卻好景不長。丈夫病逝時,正值國家離亂,她便覺得孤寂凄苦、哀怨絕望?!堵暵暵肪褪撬敃r心情的再現,詞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用七個疊詞直入主題,如泣如訴,襯托出詞人的凄涼心境;“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表達了她失去丈夫的傷心、孤苦、悲涼和哀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更烘托了她當時孤苦無助的凄慘心境。國破的擔憂讓她悲憤,丈夫的離開更讓她哀怨凄楚,這充分體現了李清照對丈夫的溫情和依戀,也表達了這對夫婦伉儷情深、情意綿綿。
相比之下,西方女性在婚姻和家庭觀念上,更崇尚個人獨立和追求婚姻自由。迪金森在她的詩歌中就盡情地表白了自己對愛情的追求和對家庭的渴望。幾乎所有的愛情詩并非都是憑借詩人的聰明才智和遠見卓識,而是源于詩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親身經歷。如迪金森在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中表現出對愛情的思念和渴望,但是在I Cannot Live With You中,當愛情真正來臨時,她又選擇拒絕,這正體現了迪金森浪漫而獨立的愛情,這在她的詩歌Im Ceded-Ive Stopped Being Theirs和Im “Wife”—Ive Finished That里亦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分別從兩個方面對李清照和艾米莉.迪金森詩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了粗淺分析,讓讀者對中美文學史上這兩位杰出代表有了初步認識。在以后的研究中,筆者將通過深入探索,從不同角度對比分析李清照和迪金森,為后人的研究分析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M].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江楓.世界名詩鑒賞金庫[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3]迪金森.迪金森詩選[M].江楓譯.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4]諸葛憶兵.李清照詩詞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