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偉
摘要:為了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在新預算法的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結合自身預算管理現狀,從預算制度建立、預算的管理執行、預算報告編制方法等多個角度進行預算管理工作的改進。本文將對此進行相應的探究,以此來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新預算法;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
新預算法的落定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提供了方法支撐,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提升財政的可持續性,合理配置有效資源;但是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使得目前的預算管理工作還不能夠滿足新預算法的發展要求,所以下文將在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加強新預算法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在理論等層面上,讓預算管理問題能夠進一步明確投入產出關系,提升管理能力。
一、在新預算法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問題分析的必要性
新預算法的實施主要是為了提升政府內部的財政管理水平并且滿足財政體制改革的發展需求,進一步規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在財政方面的管理,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預算法要求,內部控制應該擴大財政的覆蓋面積,并且實現財政的可持續發展,提升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合理進行資源配置,避免出現現金流短缺等相應的狀況。而事實上在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進行過程之中,還存在片面性,預算編制不規范、控制范圍以及控制力度都相對有限,預算管理工作目前還不能夠滿足一定的績效要求。所以要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分析,這也是順應時代以及預算改革工作的發展要求的具體措施。
比如細化預算管理工作的相關條例,就能夠避免再次出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許多經費來源以及流失不明確的問題,提升資金的透明度,并且降低資金的風險性。所以行政事業單位要高度注重預算管理工作,以全新、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來盡可能提升工作效率,將預算監管、預算管理落實到位,實現全面化的把控。以此來滿足新預算法的相應標準。
二、在新預算法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制度
首先,結合“權責發生制”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在新預算法中提出了“權責發生制”,這就意味著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中要實現權責清晰、責任明確的目標,會計結果應反映當期真實的運轉和經濟情況。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需要以合理的制度為基礎來進行提升與優化。原有的制度是收付實現制,這一制度多用于現金流量交易發生的狀況之中,但對于資產以及負債的處理過程之中,缺乏管理的實效性,所以在預算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并結合權責發生制來幫助實現不同類型資金、資產管理業務工作,并且幫助推動政府的一些相關成本的信息收集。
其次,強化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制度。權責發生制可以為績效管理提供“結果取向”的實際參考依據,提升預算管理的科學程度。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應充分體現“權責發生制”的思想,應該結合財政部的內部控制要求,配合財政部的組織開展工作,并且將內部預算管理狀況上傳到內部控制報告數據庫之中,實現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評價與考核工作。
(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報告的編制與報送方法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所上交的預算管理報告普遍缺乏規范性,對于一些收支來源記錄不是十分清楚,所以需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編制方法與報送方法進行明確,從而細化其預算管理內容,提升預算管理的可控性,首先行政單位需要根據預算報告的管理實踐以及取得成效,進行材料的整理;參考財政部下發的報告格式要求進行預算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其中需要包括預算管理的依據、領導機構會議紀要、預算管理流程圖、會計的預算編制管理培訓等,要保證所進行編制的預算管理信息是真實有效的,避免其管理信息數據中存在隨意性,定期報送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報告,來進一步提升內部控制的執行力。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基本方式
在新預算法中就強調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發展性以及進步性,會計方面除了需要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之外,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從管理方法與管理手段上對于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優化。一是結合科學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技術等,來彌補預算管理工作之中可能存在的人工預算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升預算管理的時效性以及有效性;二是加強對于預算管理及其編制人員的工作能力培訓與計算機使用培訓。三是提升認識,高度重視預算管理工作。我國財政部將建立和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及內部控制報告數據庫納入到績效考核評價工作的范疇之內,可見中央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各單位加強學習,提升認識,落實預算管理責任,全員參與預算管理工作。
三、結語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在掌握并且了解新預算法發展要求的基礎之上,針對預算管理方法、報告編制報送方法、制度建立等多個方面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林方敏.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18 (24):191-192.
[2]姜潔.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8 (2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