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桑
摘 要:作文是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但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始終令教師們頭疼,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對作文沒有興趣。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作文能力談談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能力;興趣
一、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一提到作文,多數同學都唉聲嘆氣,感到無話可說,這主要是學生對生活理解得不夠深刻,不能細致地觀察生活。須知,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生活,在一過程,必須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可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觀察時必須抓住重點,且重點突出,不要求面面俱到。如觀察一個人,不要求學生把他的外貌、衣著、愛好、神態、動作、性格等都介紹出來,而只要抓住其中關鍵的一兩點來寫這個人就可以了。如簡單地描寫一下他的外貌,然后重點寫他的性格特點,通過一件或幾件事來細致地再現他的特點。只有觀察還不夠,同時還要動腦去思考。又如,有一篇半命題作文“我心愛的 ”。其中有一名同學寫了“我心愛的文具盒”,他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了合理的想象,他把文具盒的三層想象成樓里的三戶居民,每一層里裝了哪些文具,想象成了一個大家庭住了哪些成員,再把每個成員都做哪些工作及其之間的關系作細致具體的描述。這樣的文章讀起來非常有趣。與其相比,還有一名同學寫的也是“我心愛的文具盒”,他只是寫文具盒里面都有哪些文具,每種文具都有什么用途,使人讀后覺得索然無味。由此可知,觀察和思考是同時進行的,缺少哪一個都不行,只有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從生活中吸取靈感,才能從生活中獲得豐碩的回報,文章才有內容可寫,不至于言辭空洞。
二、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學生所接觸的生活畢竟有限,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閱讀,毫無疑問對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有較大的幫助。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深刻地說明了閱讀對寫作至關重要。現在的小學生課余時間比較多,我建議每個學生每天都能夠安排半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閱讀的內容不應是狹窄的、校內的、僅限于課本的,而應該是包羅萬象的,可以是小說、散文,也可以是隨筆游記;可以是名著,也可以是武俠;可以是國內的,也可以是國外的。教導學生像蜜蜂一樣,“采得百花粉,釀成芬芳蜜”。但要注意的是,在閱讀時,也應該有所側重,如對于武俠游記之類的文章,做到略讀就可以了;而對于名著一類的書則是需要理解、消化、細細研讀的。只有讀的書多,讀的書廣,懂得的東西才會多,才會開闊自己的視野,才會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才會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總之,課內閱讀是學生平日學習的主課,課外閱讀是促進學生作文進步的階梯。
三、勤于練筆,貴在積累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讀過的名篇佳句用筆記下來,才能夠久久不忘記。把好的詞語句子抄錄下來,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從外界獲得的信息量越大,大腦中就會儲蓄更加豐富的材料,積累得越多,對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越充分,各種材料的組合機率也越高,文章便會有源源不斷地涌現新意。在進行積累的同時,教師也應放手讓學生更多地進行自由創作,可以是一個細節,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小事,一個有趣的場面,不限制題材,不限制體裁,不規定字數,只要把內容寫深、寫透即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寫作的目的,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同時還應適當地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來,如每天寫一篇日記,或每學完一課寫一則讀書筆記,或讀了課外書,寫則讀后感,或者是定期開“寫作匯報會”……這些都要求學生完成。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筆,他的作文能力就會提高。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能在平時的講課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就能做到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真情實感、行文流暢的作文來。
參考文獻:
[1]張玉昌.淺議如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J].學周刊,2012.
[2]于永靈.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三種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108.
[3]黃玉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J].黑河學刊,201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