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丹



摘 要:當下小學英語作業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還未受到完全重視和規范,因而存在著形式單一、缺乏趣味、事倍功半、零星隨意等現象,導致學生英語作業的興趣和動力缺失。云時代的到來為英語網絡作業提供了無限可能。為了更好地實現“減負提質”,特別是合理、系統、分散地設計小學英語作業,依托英語學習“云平臺”,合理布局時空,化整為零,實施“個性化”作業,以達成優化小學英語作業實效。
關鍵詞:云平臺;小學英語;“零”作業
一、引言
布置英語課外作業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教學相長的重要途徑,但是現實中的小學英語作業真的達到這樣的效果了嗎?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一般任教五六個班級,學生數常常達到兩三百人。盡管口語作業作為英語作業中的重要部分,但常常是小學英語教師的“傷”。作業內容缺乏系統性,隨意性較大,大都圍繞課本語言知識點設計,沒有一個突出的主題,脫離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也就導致了作業的單一、無趣味以及追求數量和走過場等問題。作業有的時候成了“作孽”,正在謀殺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樂趣和動力!
二、“云平臺”下的小學英語作業實踐研究
新課程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APP和英語學習平臺逐漸增多,如何依托這些學習平臺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作業,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是新時代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
云平臺:云平臺是指用于英語學習的平臺,如口語100、一起作業、英語趣配音和微信知識圈等,采用語音識別技術進行診斷和評價等,提供趣味化、分層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
“零”作業:“零”作業不是嘩眾取寵的“無”作業,首先“零”倡導零壓力、零負擔,讓孩子們喜歡上英語;同時“零”又指化整為零,合理布局,合理、系統地設計小學英語個性化的作業,提升作業實效性。
“零”作業使學生的課外作業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使學生把做作業當作一件樂事,提高學習效率,學得輕松、愉快,同時達成聽、說、讀、寫等功效,達到《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要求,其作用是通過作業這一手段,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
三、基于“云平臺”的小學英語中“零”作業設計策略實踐
(一)基礎作業化整為“零”,幫助掌握課內知識
1.比一比——單詞兩分鐘
單詞記憶是小學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很多學生因為單詞記憶未得法而被攔阻在英語學習之外,因此在課后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單詞競賽是必須并且深受學生喜愛的。
除了傳統的“Hangman game”“Bingo”等游戲,學生最喜歡的就是單詞PK游戲——單詞兩分鐘。游戲要求學生在兩分鐘內完成單詞挑戰,既可以挑戰自己,也可以對抗同學,甚至可以挑戰老師。因為游戲將平時的聽寫融入娛樂因素,所以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2.跟一跟——日常聽跟讀
語音的跟讀和糾正一直是小學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小學英語的師生比過大,所以很多時候教師不能實現一對一指導。這也是教師和家長比較苦惱的地方。現在,依托口語100、一起作業、英語趣配音等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跟讀、模仿;并且因為口語識別技術,所以學生完成之后立即會有反饋,所以學生可以在口語平臺的幫助下練習、調整。而教師不再深陷于數百條的語音消息中,而可以輕松地指導和反饋。
3.讀一讀——小繪本閱讀
閱讀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尋找適合學生學習水平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小學英語作業的重要任務。如,三年級學生在學習了字母之后,教師會推薦攀登字母系列的字母繪本;當學生學習了Look at me單元之后,教師會布置Look at me繪本,請學生復習課內單詞和句型之后,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又如Halloween到來的時候,教師布置閱讀Halloween的主題閱讀,讓學生在生動有趣、語音純正的繪本閱讀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
(二)“零”壓力趣味性作業,提升學生自主意識
通過設計新穎生動、貼近生活的作業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采取形式多樣的完成方式,讓學生置身于教師精心創設的各種真實有趣的任務情景之中,提高他們的主體參與性。
1.玩一玩——玩英語游戲
小學生對于學習的有意注意持續力較弱,但是對于游戲特別喜愛,所以每周教師會布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戲作業,如單詞連線的“消消樂”,連詞成句的“管道游戲”等。
2.編一編——“我是小導演”
學習了課文的對話之后,小學生很喜歡圍繞這個話題進行創編。“我是小導游”這個板塊受到了學生的喜歡,是因為學生可以創編對話,然后由設定的角色來演繹這個腳本。如四年級下學習了farm主題的What are these?What are those?之后,學生通過接龍游戲的形式,創編了各種對話。同時,這些情景劇因為展出在導演廣場上,所以大家可以來觀賞和學習,也成為學習的資源。
3.配一配——配音工作坊
配音秀和趣味配音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口語訓練方式。為了讓自己的語音接近原音,所以學生都會再三模仿揣摩,追求自己的語音語調質量。如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的時候配迪斯尼神奇英語;而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可以為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動畫片來配音。配音秀和趣配音因為便于分享,所以還會帶給學生極大的成功感,進一步促進學生關注自己的語音。
(三)“零”負擔創新性作業,促進學生實踐能力
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為此,要為小學生在課外作業的內容及形式方面,創造更多的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機會。
1.選一選——個性化作業
在英語學習的不同階段,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合適的作業,如學習自我介紹時可以選擇制作姓名卡、姓名牌;學習字母時制作最喜愛的趣味字母;學習單詞時制作“五彩單詞”,通過個性化的書寫作業,降低學習難度。同時用小視頻分享的形式,在班級網絡教室中互相學習和分享。
2.演一演——小組合作劇
小學生喜愛情景表演,并且熱衷于情景對話的創編、排演,在學完了的對話后,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表達進行改變并排練、表演。在自編自演中,舊知識不斷得到滾動,新知識也由于表演的需要成為學生們的內在需求,不斷得到學習,他們又不感到疲倦。
PEP教材中的一些story time中的故事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每個學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和好朋友一起進行改變和演繹,發送到學校的“English club”中進行展示和分享,成為學生最喜歡的作業之一。
3.辯一辯——唇槍與舌戰
我們在學習到book 5 unit 6 the nature park時,有城市和鄉村兩種不同風景,我介紹了the city mouse and country mouse.而在教學過程中問及學生的選擇意向時,學生的回答也是截然相反的,形成兩派,因此,我們在結束課堂教學之后,順勢留給他們準備辯論賽的作業。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情緒高漲,各抒己見,分工合作,傾盡所有與對方唇槍舌戰,決一輸贏,他們查閱資料,征集辯論詞,還想方設法引經據典,一些從未碰面過的新單詞幾經練習后便朗朗上口了。幾天后的一節班會課,便成了他們展現口才的舞臺。即使時程度比較弱的學生,也可以用“I like the country life. There is ... in the ...”句型來表達自己想法。
4.查一查——小課題研究
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有一些點是學生很感興趣的,教師找到這些興趣點,羅列一些小課題,供學生有選擇地進行研究:如中外問候語的差異研究、中外告別語的差異研究等。其中一個是中外主要節日差異的研究。西方主要節日有:復活節(Easter)、萬圣節(Halloween)、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圣誕節(Christmas)。通過研究、該課題組的同學向全班介紹了各個節日的基本情況和習俗,有些知識連我也是第一次聽聞。又如,在學習了hot dog之后,請學生找找hot dog的由來及發展,或者找找有故事的事物。在不斷研究、整合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更清晰地掌握了原有知識,更感覺到了英語的語言魅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零”基礎前置性作業,診斷提升教學效果
1.學一學——微課學起來
由于受到家庭因素、個體原因和各種原因,所以學生是有差別的,所以在新的內容學習之前,教師經常會布置一些微課的學習,學生通過視頻的預習,對于新的學習內容有所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
2.讀一讀——互動進課堂
學生的語音作業既是前一階段的學習的檢測,其實也是教學的反饋,可以幫助教師調整教學,修正下一階段的教學。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上How are you?Very well,thanks時,根據學生的預習語音,發現學生對于Very well,thanks中的v,w 和th這三個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掌握非常糟糕。教師就在教學中關注這幾個發音,重點突破。
同時,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將發音特別棒的學生的語音作業導入,對于其他學生是一種示范,對于本人也是很大的激勵。
3.曬一曬——微信知識圈
語言學習是日積月累,細水長流的。為了更好地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還可以經常發起微信打卡式的互動交流式作業,鼓勵學生和家長通過朋友圈分享作品的形式進行練習和創作。這個功能還可以大家互相提意見,進行修改,同時也是互相鼓勵的一個作業,營造了較好的學習氛圍。
4.改一改——錯題再訓練
在平臺作業的練習中,學生的錯誤就很自然地呈現了:語音的不準確,語法的不落實,表達的各種錯誤……云平臺會根據學生答題表現進行數據歸納和整理,形成高頻錯題,幫助教師提供教學調整和作業的資料。
教師可以利用錯題信息,在課堂上進行點評和講解,同時進行二次練習,幫助學生辨析錯題,鞏固知識。
四、實踐成效及反思
實施“零”作業,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了,學習習慣慢慢培養了,學習更加自主和自信了!相比較傳統意義的英語作業,基于網絡的英語作業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對“作業”進行深入“備課”的能力:教師需要對整套教材有較靈活的把握和處理能力,同時有自己對于教材的理解和運用;在布置之前,自己必須清楚地了解作業的構成,同時了解并做好充分的預設,學生在這份作業中的可能情況并幫助學生逐一解決。這也是今后的教學中筆者需要不斷改進的能力。
當然,“零”作業是建立在“雙向互動”的高節奏課堂的基礎上,要求教師必須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提升四十分鐘的實效性,這是后期“零”作業的基礎。所以在后期教學中,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把握課堂實效性,在實施“零”作業的研究中,“四精”(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四必”(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錯必糾、有練必評)、“四清”(課課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實施的關鍵,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在課余時間自己找事做。
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設計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布置的作業不應該變成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家長、學生、學校各個方面的理念意識,千差萬別的家庭背景,還需要教師精心創意,讓“零作業”走進學生的學習世界。
參考文獻:
[1]朱志虹.談小學英語作業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教育論壇,2004(4).
[2]陳開學.作業創新的“三維”走向[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