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茹?孫力
摘要:政治學上常對政治經濟文化三者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探討,最終得出了一個普遍認同的結論:經濟是基礎,政治又是經濟發展的集中表現,而文化,受經濟和政治兩者的作用下又是二者的反映,足以見得文化是多么重要。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而經過歷史的沉淀又滲入了許多新的方方面面,受一些外來物質的影響,部分民眾的審美就顯得不是那么明確,對文學藝術的追求感下降,這就給傳播藝術文化的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將進一步討論全民藝術普及——群眾文化舞蹈的普及和開展的課題。
關鍵詞:全民藝術;群眾文化;舞蹈
引言:
在物質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加提升。政府對文化這塊十分重視,在培養民眾的文化藝術上下了功夫。藝術總是跟著時代變化,新穎代替陳舊,創新代替死板,時尚代替守舊,因此,全民藝術教育中的群眾文化舞蹈應運而生。群眾文化舞蹈融個性、審美與健康于一體,是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以下將為群眾文化舞蹈的普及和開展帶來幾點建議。
一、開展社區舞蹈文化課
群眾文化舞蹈不僅愉悅身體,陶冶情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少年通過舞蹈矯正形體青年人通過舞蹈鍛煉身體,老年人通過舞蹈愉悅身心。一份調查表明,一個學習舞蹈的人,不論是在藝術修養上還是文化素質上都比常人有明顯的提升,同時舞蹈學習者形體以及思維方式都在學習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些都是學習音樂、武術、跆拳道等藝術所不具備的具有全面性和綜合性的優點。群眾文化舞蹈的傳播勢在必行,那么為了全面普及政府可以在社區開展舞蹈文化課,可以少量收費,甚至是免費[1]。
而想要完成群眾文化舞蹈的普及,專業輔導者來參與舞蹈的編輯、改正和教授不可或缺。一個從未接觸過舞蹈的人,哪怕有這個政策來鼓勵他做群眾舞蹈的實行者,他也無法熱愛上群眾舞蹈,也無法真正從群眾舞蹈上受益,使我們在全民藝術普及中開展的群眾文化舞蹈傳播無法奏效。由此可見,群眾文化舞蹈的傳播在社區開展更需要國家的支持、政府的宣傳、工作者的負責態度。
二、群眾文化舞蹈的教學數字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務。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并不一定能在同一時間點,在比較空閑的情況下,參與到社區所開展的舞蹈文化班。那么就會出現一部分人無法在全面普及群眾文化舞蹈中受益[2]。一些人熱愛一種特定的舞蹈,但無法從集體舞蹈中學習自己最喜歡的舞種,所以在統一的舞蹈學習中沒有獲得興趣,這樣做不到我們普及群眾文化舞蹈的初衷,也是一種遺憾。
而并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21世紀是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多媒體的應用在教育發展中是必然的,不但在現代在我們的未來都將綻放其光彩。許多東西都可以在網上操作,那么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便利的途徑,去普及群眾文化舞蹈。負責舞蹈文化傳播的工作者可以利用攝像機等拍攝工具借用各種軟件應用錄制一些舞蹈,并制作相對容易理解的教程,將群眾文化舞蹈變成一個數字化的工具,借用網絡光盤等媒介傳播出來那么相當一部分的人就可以在家里或者在急切需要感受群眾文化舞蹈的時候拿出手機、打開電腦,或者通過電視機達到自己的需求。如此一來受到外界種種條件的干擾就變少了,群眾們在群眾舞蹈文化的普及中逐漸有了主動性和選擇權[3]。
三、加強對舞蹈工作者的全面素質建設
現如今群眾對舞蹈藝術的需求不斷提升,由此衍生出了許多舞蹈行業的工作人員,其中舞蹈工作者就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職業,但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方面來了。一些舞蹈工作者素質發展不高,雖然自己能夠完成合格的舞蹈動作,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卻不能從中引用出一套系統的完善的舞蹈教學方法。在教學上,十分松懈,對學員們的舞蹈標準程度不高,往往只是拿了工資敷衍上課。
這絕對不是一個專業舞蹈工作者的態度。不但是對消費者都不負責,還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貶低了自己的職業素養,同時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不正之風。而為了阻止惡性循環,政府工作者以及文化藝術傳播的負責人應該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開展對舞蹈工作者的全面素質,文化教育進行藝術改造,這是一個比較艱巨的任務,需要大家的努力[4]。
四、文化舞蹈進校園
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接受能力強,學習興趣廣泛,在體育方面,比任何時期都有較強的活力。這個時期,將舞蹈文化藝術帶入校園是十分有效的普及群眾文化舞蹈藝術的方法。
一些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抓得十分要緊,去忽視了學生在運動方面的成長,于是身材矮小、近視、駝背以及等等形體上的不健康現象在學生中一抓一大把。而如同上文所述,舞蹈對改善學生的不健康現象產生的作用顯而易見,因此,應當將文化舞蹈藝術送進校園。
舞蹈作為一個能夠協調肢體的獨特運動,同時也有利于思維方式的運轉,在校園體育課中開展舞蹈的學習能夠使學生連續幾天的身心壓力在一瞬間得到釋放。這不但是舞蹈藝術文化的普及,同時也是在維護學生擁有身心健康的權利。國外許多學校都開設了不同吳總的舞蹈課是學生在校園的學習過程中,也感受藝術的魅力,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同時提高了自己的藝術文化審美能力。
五、開展群眾文化舞蹈的講座
講座在社會上是一種較為官方的宣傳方法,讓群眾文化舞蹈成為講座的內容不失為一種傳播和普及。當今中國對群眾文化舞蹈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與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舞蹈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同時也在引領我們走向高雅的藝術素養。
受到一定條件的影響,不光是普通民眾,許多做上級工作的工作者由于歷史的原因同樣在舞蹈美育方面有所缺失。素質教育和審美文化教育,是中國當代教育改革中的產物。在當今的國際競爭中,綜合國力的較量如火如荼。那么不管上級工作的工作者是否在舞蹈每一方面有所陳舊,在審美文化少有所見解,都應該趁著群眾需求旺盛的現在開展社會講座活動,不斷宣傳群眾文化舞蹈。因為講座是聚集思維方式,融合思想者的較大活動。
六、結束語
從以上幾點,我們不難看出他們都是相輔相成的。群眾文化舞蹈的傳播普及在發展全民藝術文化中是重點內容,而要在群眾文化舞蹈的普及中達到發展全民文化藝術素養的目標還需要大家進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