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嬋
摘 要: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自信就像一種魔法,擁有它,可以完成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因而,自信心對人們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教育界也開始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自信心也成為教育孩子的重點。那么,作為教育孩子的中堅力量——學校,又該怎樣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循著這個問題,以環境熏陶對于育人的深遠影響,活動開展對于育人的重大意義,搭建平臺對于育人的推動作用等方面為著力點,提出結合書藝特色育人,闡述創造書藝育人環境、開展多樣書藝活動、搭建教育網絡平臺,利用書藝特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獲得持續性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書藝特色;自信心;有效策略
我校是一所有師生1800多人的廣州市山區農村小學,學生基本來源于學校附近的鄉村,他們受信息接收渠道窄、生活空間小、父母文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自信心偏低。而一個人擁有強大的自信心對于其個人的發展非常重要,作為農村小學,我們深深感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學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我校立足特色書藝,打造學校品牌,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2013年,我校成功申報廣州市書法特色學校。2014年11月,廣州市教育局授予我校“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的稱號,以“翰墨飄香,書藝育人”為特色課程,自此,我校一直堅持把書藝特色育人作為重要的德育工作,并取得了可人的成績。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利用書藝特色的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實踐的過程中,探索出了切實可行的利用書藝特色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有效策略。
一、創造書藝環境,利用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表現了人生存和發展深受環境的影響,而且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良好環境氛圍無疑對陶冶學生的情操,洗滌學生的心靈非常重要。因此我重視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建設特色環境,加大書藝精神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書藝氛圍,讓學生在班級里感受到良好的環境熏陶。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一定會在短時間內了解班級里擅長書法的學生和家長,定時組織學生和家長書寫作品并收集上來。同時我在教室后面的墻壁上開辟的一塊長1.5米、寬1.4米的白板,作為班級的書藝角,用于張貼書法知識和展示家長、師生作品。為了使班級的“書藝特色”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我利用教室的墻壁和墻報宣傳書藝故事、名家作品。對于書藝角和墻壁墻報的內容,堅持做到每月更新一次。同時,在班級的圖書角增加有關書藝方面的書籍供師生閱讀。另外我安排學生在課間利用電腦平臺播放適宜書法創作的背景音樂,如《鷓鴣飛》《折桂令》《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等,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古典美和書藝味。小小的一間課室,經過裝點,顯得古樸典雅,內容豐富而不失書墨味道,每一個進入教師的老師、學生、家長都能沉浸在書墨氛圍之中。在這樣書藝氣息濃厚的課室里,經常可以見到學生自覺練習書法、欣賞作品和閱讀書法書籍,隨著書寫越來越規范、漂亮,品味越來越高雅,知識越來越豐富,同學的自信心也越來越足,讓我和家長感到很欣慰。
二、開展多樣活動,利用活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展示自我是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學生年齡小,通過活動展現自己獲得成就感,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所以,我扮演推進器的角色,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讓他們擁有展示自己才華,證明自己“能行”的舞臺。
(一)課堂教學滲透書藝,以規范書寫樹立自信心
我校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守正求新”“規范寫字,踏實做人”,這也是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目標。規范書寫不僅使學生有一個端正的寫姿,而且通過“規范寫字”養成“守正”精神,達到“踏踏實實做人”的目的。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無論是書面作業、課堂筆記還是閱讀、朗讀,我首先要求學生做到坐姿、寫姿端正,給人一種自信滿滿的感覺。我教給學生寫字要求的歌謠:“頭正身直腳放平,左手壓紙右手寫字,一尺一拳和一寸。”在課堂上經常以此為口令,提醒和糾正學生,當他們做到規范書寫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二)托管時間練習書法,以個性彰顯樹立自信心
我堅持利用托管時間組織學生在音樂中練字,培養他們書寫的習慣,使寫字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程發展。在長期的練習中,他們不斷觀察、比較、臨摹、改進、總結,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在自評、互評、師評、品評、展示等活動中增強書寫能力和合作能力;他們個性明顯增強,普遍表現為自尊不自傲、自信不逞強、天真不幼稚、活潑不張狂。這個過程既培養了他們學習、交際、分享的能力,又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大課間時做書法操,以形體優雅樹立自信心
近幾年來,我校的大課間訓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中書法操是我校大課間的一大亮點。為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書藝活動,我校書法教師和體育科組長根據學生寫字時要氣貫全身,集中意念,通過外在的運筆、運氣需要強化內在的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的書寫特點,自編了一套帶有濃郁的中國書法特色的書法操。我每天帶領學生參與大課間,做書法操,不但強健了身心,而且體態優美、舉止高雅,終身受益。我校書法操多次接受上級領導和鄰校老師的檢閱,受到高度的評價,學生身為學校的一員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習的信心自然高漲。
(四)文藝表演展示書法,以獨特創意樹立自信心
寫得一手好字,容易獲得別人的尊重。我努力挖掘書法背后的動人故事和表現書法特色的各種形式,精心排練文藝節目,取得很好的效果。如組織學生參加元旦和兒童節的課本劇表演,在課本劇中穿插書法展示;組織學生參加“經典美文誦讀”,如2015學年的“望月圓夢”美文誦讀,2016學年的“少年夢,成才志”美文誦讀,2017學年的“羊城千年燦若霞,廣州騰飛展風華”美文誦讀,都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用軟筆書寫美文主題;組織學生在班級、校級活動中展示書法,如在本學期九月初的“徜徉書海,靜聽花開”大閱讀啟動儀式上,在向學生推薦書籍的同時,讓一些學生現場用軟筆書寫讀書名言。雖然這些只是文藝節目的一部分,卻充分體現了學生對漢字發展史是中華燦爛文明史重要組成部分的理解,對漢字形體結構在世界文字中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領悟,對從古至今造字人的聰明才智和卓越貢獻的敬佩。利用各種各樣的文藝表演,讓學生展示書藝、張揚個性,是我們的獨特創意,學生在班級同學甚至全校師生面前屢屢獲得贊許,必定使他們的自信心更上一層樓。
(五)親子書法競賽活動,以親情體驗樹立自信心
教育應該是社會、學校、家庭三方形成一個合力,才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有不少家長雖然文化層次不是很高,卻喜歡書法,對漢字的形體美、筆畫美、結構美、動態美、意境美等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寫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我每學期都定好主題和精心設計邀請卡,邀請這些家長來到班級參與親子書法活動,如2015學年的“學規范,正言行”和“書寫文明”,2016學年的“弘揚中華美德,爭做道德新人”和“與法同行”,2017學年的“書楚辭,送粽子”和“掃黃打非齊參與”。家長即席揮毫,和孩子進行親子書法競賽,對孩子的作品給予點評,給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與學生在一筆一畫的書寫過程中,學生以家長為自豪,家長以孩子為驕傲,這種心意相融的親情體驗,無疑給學生莫大的鼓勵與信心。
三、搭建教育平臺,利用網絡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我們生活在一個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構建網絡的新時代,作為教育者,我們有義務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搭建平臺,構建教育網絡。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更應該成為教育網絡的一個支點。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書藝特色培訓,從思想上滲透書藝特色,從行動上認可和支持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我參加了學校邀請校外人士舉辦的書法技能講座、書藝技能講座;參加了校長主持開展的“特色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交流活動;參加了廣州市教育學會小學專業委員會韓可與會長指導本校教師編寫學生毛筆校本教材的講座,并參與該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通過特色教育培訓,我理解特色教育與日常教育在策略、方法的選用原則等問題上的區別和聯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平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練習書法,學習書法知識,經過日積月累,我的書寫技能提升了,書法知識豐富了。現在,我在學生、家長、同事、親友面前都能從容書寫,略談一二,充滿自信。我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學生,書藝并不神秘高深,貴在學習和堅持。同時我效仿學校的做法,利用課室的電腦平臺播放有關書藝的視頻,邀請有書藝特長的同事和家長進班講課、傳授書法技藝、現場指導,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構建更為廣闊的學習網絡。在我的言傳身教下,在多方教育合力的幫助下,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高漲,不斷進步,書法成為他們引以為傲的資本,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和做事的信心。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追求的最高層次,體現學校的歷史傳統、面貌特征、校園意志,是一所學校特色、本質、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師生員工的生活理念、目標追求和個人風格。我校創建“翰墨飄香,書藝育人”特色學校,“刻苦專注,融匯創新”的特色精神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校師生。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努力實踐和不斷探索,采用了有效的策略,取得一定成效:我對“書藝育人,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我的課堂教學方法在書藝教育的實踐、交流中得到了優化,增強了工作的信心;我的軟筆、硬筆書寫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所教學生對書法的熱情高漲,作業書寫情況比以前進步明顯;所教學生學習的態度端正了很多,做事的自信心增強了不少;在班級里形成良好的書藝氛圍,“自強不息,守正求新”的校園精神在學生的思想中得到深化,相信在潛移默化中,這種自信精神將會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并成為他們人生中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
實踐證明,即使是農村小學,也能夠運用特色創造德育環境,開展德育活動,構建德育網絡,讓農村的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能夠有效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讓他們展示自信、陽光的一面,開啟精彩而豐富的人生。
參考文獻:
林苑華.秉承“全人教育”,打造三大校園文化[J].學校品牌,20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