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嬌
摘要: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綜合培養,讓小學生掌握基礎的漢語運用能力。而在新課改當中,重點提出了小學語文朗讀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進行探究。分析了當前朗讀教學中的問題,并闡述了具體的結局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朗讀教學
前言:
朗讀是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方式。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朗讀是完成閱讀教育的最關鍵環節,是閱讀的起點。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育的要求和標準得到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師應該及時改正當前教學中的問題,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開展教學,提升朗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明確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目標
當前,各小學開展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工作時,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并不具備明確的目的性,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流于表面。許多語文教師開展朗讀教學時“為讀而讀”,在教學時也出現了重點偏移的現象。過于強調學生的發音、斷句以及語義拆解,反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引導;導致原本應該感情充沛的朗讀變成了語調生硬的“念課文”,使得朗讀教學無法實現對學生語感和閱讀表現力的培養。
所以,為了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制定合理的朗讀教學計劃,通過巧妙的課程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朗讀教學當中,提升課堂的有效性[1]。比如,以課文《小馬過河》開展朗讀教學時,教師就應該明確規定朗讀要求,讓學生們真正地得到鍛煉。教師可以在開始朗讀前,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分析課文中出現的老馬、小馬、老牛等形象的性格特征,讓學生擁有對故事全局以及人物形象的初步了解。然后,教師應該明確規定朗讀課文的各項要求,組織大家開始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及時地對他們的語速、字詞發音以及情感表達方式進行指導,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以提升。
二、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朗讀可以鍛煉人的語言表現力。小學生們的性格、能力以及家庭背景方面各不相同,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天賦也有所不同。所以,學生們在日常說話或朗讀過程中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目前,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時,只點選學習成績高或者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進行鍛煉,表現較為平庸的學生難以獲得練習機會,更不能得到教師的單獨指導。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們的朗讀水平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差異,許多性格內向或成績較差的學生甚至會對朗讀教學產生抵觸心理,進一步加劇了學生之間的差距。
為了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必須重視這一問題。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鍛煉的機會。比如,在進行不同內容的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點選不同的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們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本內容。這樣更便于教師進行指導,學生們也能更主動地進行練習,快速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面對學生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教師應該擁有更強的耐心,深入了解和分析學生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讓他們都能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提升而他們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現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完善教學評價模式
評價時朗讀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只有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朗讀水平,明晰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開展的有效性。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行評價時,并沒有規范的標準,評價結果的表述也比較模糊。大多數都是“較好”之類具有寬泛概念的詞語。這樣并不能幫助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無法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新課程中明確指出,可以從語言、語調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對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行評價,同時還要重視他們對文本內容的把控能力[2]。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評價時,也應該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制定更為全面的評價模式。
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制定系統的朗讀教學評價體系,真正地發揮評價指導的作用,讓小學生們根據評價結果開展有針對性地訓練,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朗讀不僅是讓學生們通讀文本,更是讓學生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去深入體會文章的內涵。所以,教師應該細化朗讀教學的評價標準。比如,某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時,制定了嚴格的評價標準。要求學生們注重朗讀的語音、語調、語速,以及朗讀的情感表達和流暢程度。學生們完成朗讀后,教師根據這些細化的標準為學生的練習打分。通過這種評價模式,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于他們可以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同樣教師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通過發現學生們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合理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結論: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進一步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轉變教學理念,制定明確的朗讀教學目標;在實踐當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毛玉婷.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155.
[2]蔡妹煙.走進文本,讓朗讀有聲有色——淺談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的有效指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