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珝
摘 要:互聯網技術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前進方向,使得我們的社會生活得到了高的保障。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社會生產力上,互聯網都為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與之前的傳統媒介相比較,互聯網非但沒有受地域上和空間上的限制而且還可以將信息廣泛傳播于任何一個地方。但也正是這些優點使得互聯網時代下的知識產權不易受到保護。因此,本文正是對于互聯網時代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應對策略進行討論。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刑法;戰略決策
對智力產品創始人及成果的合法庇護是知識產權的特有權利,同樣也是知識產權與財產關系在法律規范上的合法反映。對于互聯網時代下知識產權的保護要與刑法相結合,這是對于知識產權保障的具體體現。其中,科學合理的價值取向問題是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焦點內容。從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核心出發,我國的知識產權的刑法應該將保護與自由相結合,實現以保護主義為主,以自由主義為輔的戰略決策。與此同時,優先保護個人權利并且做好互聯網秩序的維護工作。
1 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的保護
網絡信息的可控性差,一旦在網上發布了網絡信息,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透明公開的,所有人都有途徑獲得所需要的網絡信息。而且,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很快,傳播的面積也很廣,這就使得知識產權創始人受到侵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產權創造人不容易發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他人的侵害,從而使侵犯者屢試不爽。而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傳統媒體的侵權范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是,網絡侵權行為則不同,網絡知識成果有可能同時被上萬乃至更多人復制粘貼。同時,網絡上的信息內容不會因為時間距離等因素的影響而在傳播下載的速度上有所衰減,這也為侵權行為的發生創造了極大的便利。
2 對于網絡時代下的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應對戰略
網絡時代下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作品的創造和傳播帶來了動力趨勢和發展前景,但另一方面也對未經授權侵犯作者權利的復制和傳播帶來了便利。
2.1 增加技術上認定的力度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拉進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距離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在傳統媒體發展的時代下,作者必須通過出版社等紙質媒體將作品公之于眾。但在網絡時代的發展背景下,作者只需要在完成作品的前提下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上即可。傳統媒體,例如雜志中的作品在出版后的內容是不可以隨意更改的,因此就成為一個不變的內容。因此,可以作為法律的認定依據。網絡和傳統的傳媒不同,網絡媒體可以隨時更新作品,因此就大大增加了認定難度。而且在網絡媒體中的傳播速度之快,因此網絡上的知識產品創始人和侵犯者發布的信息之間的時間間隔非常短,這也增加了認定的困難。除此之外,網絡媒體上的代表身份只是一個普通的帳號,而且這個帳號很有可能被很多動機不純的人冒充,這也大大增加了網絡認定的困難。以上的種種原因,都為對于如何判定知識產權人和侵犯人的問題上增加了難度。而且對于現實的發展依據來說,我國的網絡技術與科學技術對于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要加強技術認定力度的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
2.2 抓緊采取措施,完善立法模式,盡快制定保護網絡知識產權的相關法令
立法是法律保障的龍頭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要想解決網絡時代下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我們就要針對網絡的特點并且結合刑法的規定,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來規范網絡時代下的知識產權侵犯問題。我們要根據法律的條件規定,調整知識產權人與使用人之間的聯系,防止一切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發生。同時,我們要在之前的網絡法律的基礎上完善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根據網絡空間的特征,維護知識產權人的正當權益。并且,也要保持社會公眾人物的合法權益與知識產權人合法權益的基本平衡。在這個立法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將網絡的技術融入到版權的立法過程中,在不破壞整個網絡技術發展的時代基礎上,保護知識產權人的正當權益。做到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在時代進步的前提下進步。
2.3 拓寬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渠道
目前,從我國的法律法規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關于涉嫌網絡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內容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這也就增加了對打擊網絡侵犯行為的落實難度。這是一個我們必須接受的事實,我們要想改變這一事實必須要腳踏實地從頭做起。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拓寬知識產權的保護渠道。
3 加強本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規范
3.1 采取合適的有針對性的立法模式
侵犯知識產權的犯法立法的模式大概分成三種,第一種就是分散型的立法模式,就是在民事,行政的法規中分別各設置具有獨立罪名和法定型的刑法規范。這些刑法規范用來保護知識產權人的知識成果。第二種模式就是集中型的立法模式,就是在刑法典或者單行立法中,以集中的方法來規范所有侵害知識產權人的知識成果的違法行為。第三種是結合型的立法模式,就是根據知識產權中的相關違法犯罪行為設置相應的法規。這種定罪懲罰的方式既要考慮到刑法典的實施權威性又要根據網絡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所具有的特殊特征進行處罰。
隨著當今網絡技術的發展,關于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制度也要隨之發展,社會才能進步。因此,我們要調節司法的保護規范與整個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對于新興的網絡犯罪行為,我們的附屬刑法能夠做出合適的制定和修改,這樣既可以補充刑法的缺陷又可以有效地彌補刑法典的不足。因此,我們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建立合適的有針對性的立法模式。根據這三種模式的比較來說,采取結合型的模式更為合適。
3.2 加強關注本國的知識產權違法侵犯行為
由于近年來侵害我國網絡知識產權行為的持續增加,這一現象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的廣泛關注。對于涉嫌網絡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案件需要交給檢察機關對其進行監督,這樣,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互協作的工作機制就可以得到較好的建立和完善。但是,在解決具體情況當中來看,作為刑事案件的網絡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只作為一般案件處理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因此,我們要注重處理涉嫌網絡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而不能像往常一樣只做簡單處理。當然,這一情況的發生也與當今的利益推動下的執法意識不嚴和法紀概念淡化有關。因此,我們要加強關注我國的知識產權違法侵犯行為。
3.3 完善和修改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限制型刑法保護
為了可以加強對于著作權的保護需要,同時也為了適應當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完善和修改以盈利為目的的限制型刑法保護。但是,刑法保護的執法制度同樣也需要保證不變性。因此,需要我們在修改之前可以采取相對合適的司法措施進行相應的完善。
4 總結
針對網絡信息的這一情況,我們意識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刻不容緩。但是,知識產權的保護應該要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上,在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上保持基本的平衡。解決網絡時代下的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龍頭環節在于立法上,怎樣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可以考慮到社會公眾大部分人的合法權益,又可以讓其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這就要求我們站在各方面的考慮角度上解決問題,著重把握解決程度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曄瑤.論網絡謠言刑法規制的困境及其完善[D].延邊大學,2015.
[2]李峰.網絡環境下隱私權侵權的認定與保護[D].河北經貿大學,2015.
[3]朱明.網絡隱私權保護問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