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灣“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2日審查“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修正草案,提高兩岸協商簽署政治協議的門檻。與此同時,臺當局還拋出所謂“歐盟模式”解決兩岸問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為拼連任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有媒體用“耍賴、黑韓、砸郭”概括她的一系列招數。至于這些招數效果如何,島內并不看好。
與大陸協商門檻大幅提高
臺“行政院”3月28日通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修正草案,增訂“第5條之3”,明定兩岸協商簽署政治協議,應經“立法院”雙審議及“人民公投”,高門檻程序比照“修憲”,且“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不得作為協議項目”。“立法院”排定4月22日審查。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2日報道,陸委會送交“立法院”的書面報告稱,大陸強化對臺促統融合力道、不放棄“武力犯臺”及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等主張,目前“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中曾提及政治議題協商,但尚未制定嚴謹的監督機制,而兩岸政治議題具有“憲政”及重大政治影響性,不同于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的一般協議,必須有更嚴謹的規范,而且必須尋求更高的社會共識,否則會給臺灣內部帶來更多爭議與紛擾。島內有分析直言,這等于封殺了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性。
拋出“歐盟模式”又改口
不僅如此,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接受親綠的《自由時報》專訪時稱,只要不涉及消滅臺灣“國家主權地位”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還有許多可能性,例如“歐盟模式”或“建交成為更緊密的盟邦,如兄弟之邦等”。有臺媒注意到,陳明通22日接受采訪時又改口說,“政府沒有這個政策(指歐盟模式),也沒有討論過這樣的事情”,“我個人沒這個想法”。前新北市長朱立倫直言,希望陸委會主委務實一點,別講天方夜譚的事情。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22日在《中國時報》撰文稱,陸委會推動修法的構想來自蔡英文所提的所謂“民主防衛機制”,此舉若說基于“總統大選”的政治考慮,實不足為奇。只是,如果不能厘清何謂“政治議題”,恐怕最后通過的法律不是徒具虛文就是自縛手腳。《旺報》22日援引國民黨“立委”林為洲的分析稱,政治協議比一般服貿協議和技術性協議的門檻高是合理的,但比“修憲”門檻還高就不合理,與禁止兩岸政治協商沒兩樣,明顯是在選舉前操作議題,制造兩岸對立。
輿論憂蔡英文鋌而走險
蔡英文本人更是親自上陣。據臺“中央社”21日報道,她當天在參拜廟宇時大打“兩岸牌”,對民眾鼓噪稱,“要維持臺灣自由民主、主權獨立的現狀,2020一定要選蔡英文”。她還與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相互攻擊。據臺灣《聯合報》22日報道,蔡英文日前接受電臺訪問時,批評郭臺銘說的“民主不能當飯吃”。郭臺銘21日曾炮轟蔡斷章取義,他說,他2014年針對“太陽花學運”說的是“民主對GDP沒幫助,不能無限上綱把各種運動當作民主……經濟果實才能填飽肚子”。郭臺銘表示,民主有兩種:一是創造和平和促進富強的民主;另一種是摧毀和平和走向貧窮的民主,即民粹式的假民主,“民進黨的民主,就是一路沖向戰爭與貧窮的假民主”。他質疑民進黨認定臺灣與大陸是敵人,唯一相處之道就是升高對立,這種昧于國際現實的態度,“只是為了政客及政黨利益”。蔡英文隨即質疑郭臺銘“把自己鎖在大陸經濟上”。
聯合新聞網分析稱,郭臺銘的原意是認為臺灣的民主未能產出良好的經濟果實,這是在質疑民主過程不當,而非否定民主。現在蔡英文一邊濫權侵害民主,一則又以“民主維護者”的姿態,想要把扭曲的話語塞到別人嘴里?!吨袊鴷r報》22日刊登的一篇言論稱,為了拉抬民調,蔡英文正刻意將國民黨潛在的對手高雄市長韓國瑜和郭臺銘,以及黨內對手賴清德,均打成“大陸同路人”,但“黑韓”與“砸郭”雖可提高她的網絡聲量,卻未必能使她的民調上升。腹背受敵的蔡英文,面對“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和強力捍衛“中華民國”的韓國瑜及郭臺銘,“民調殿后的她,會不會為了贏得大選而在兩岸關系上鋌而走險,民眾都須提高警覺加強監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