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卉
摘要:為了研究產權異質性背景下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對公司投資的影響,本文總結現有國內外宏觀經濟不確定與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文獻以及產權性質與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文獻,梳理現有研究脈絡和相關研究結論。
關鍵詞:宏觀經濟不確定 產權性質 公司投資
一、國外研究綜述
(一)宏觀經濟不確定與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
Keynes(1936)認為企業家們會依據宏觀經濟波動性,來估計投資回報率及其行為,產出波動幅度與公司投資項目隱含風險正相關,與公司投資需求負相關。當公司受到外部環境的負向沖擊,凈資產價值減少,外部融資條件惡化,融資可能性降低,進而會引起公司投資的變化(Bernanke&Gertler,1989;Bernankeetal.1996)。
Beaudry(2001)認為宏觀經濟不確定增加會使公司扭曲資源分配與投資率降低,隨著貨幣供應過程變得更加可預測,公司自身的相對價格以及由此帶來的利潤機會變得更容易預測,導致投資擴大,因為正確可預測的信息使公司將投資引向利潤最豐厚的項目上,同時他們發現通貨膨脹的條件方差與投資率成反比關系,即通過對價格的可預測性可以直接影響投資的有效配置。
NBloom&SBond(2010)認為對更高的需求不確定性的沖擊將會使投資趨向謹慎,在不確定性的測量中,一個標準差的增加可能會嚴重減少投資對隨后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的影響,勞動力需求以及類似勞動力雇傭和解雇成本的存在意味著更高的不確定性,也會使得企業在就業問題上更加謹慎,因為決策者通常希望對重大沖擊做出反應,但在具體行為方面,在這些時期,對任何政策刺激的反應可能比正常情況下要低得多。
不確定性提高了投資資本邊際產出與收回投資資本邊際產出之間的差距,從而進一步說明了投資的不合理性(Bloom,N.,2007)。這增加了投資為零的不作為的范圍,所以企業寧愿等待也不愿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采取代價高昂的行動。Talavera(2012)認為對于不同規模與盈利能力的銀行,宏觀經濟不確定會差異性影響其放貸行為。研究者發現當宏觀經濟變量的波動性加劇時,銀行會減少其信貸供給;當宏觀經濟不確定降低時,銀行則會增加信貸供應。
(二)產權性質與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
ShleiferandVishny(1994)研究發現地方政府為了促進轄區經濟增長會通過金融資本、人力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等方面的控制,以補貼、稅收、審批許可等一系列方式影響公司運營。有許多學者研究發現,由于企業存在產權性質的差異性,使得不同產權性質企業面臨不同的融資約束(ChowandFung,1998),BrandtandLi(2003)研究發現對于企業來說融資約束問題越嚴重,越會限制企業的發展,并且相較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利息優惠。因為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在產權性質上相同,出于政策性目的國有銀行有動機為國有企業提供限制性條款相對較少的貸款資金(Faccio,2006)。
(三)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
投資影響因素的研究,最早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MM定理最具影響力,該理論認為在完美市場上,公司的投資決策和融資方式無關,隨著公司理論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經濟學等在資本結構研究中的應用,“代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逐漸成為解釋公司投資的重要理論。投資效率的研究則主要從企業是否存在過度投資的角度來考察投資效率問題。
二、國內研究綜述
(一)宏觀經濟不確定與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
梁權熙(2012)研究發現宏觀經濟不確定會對企業現金持有造成一定影響,較高融資約束公司的現金持有水平對宏觀經濟不確定有較高敏感性。劉遠亮(2012)發現高宏觀經濟不確定會對銀行不良貸款有顯著正向影響,銀行會減少貸款量。陸慶春(2013)認為在公司面臨宏觀經濟波動時,企業會選擇不同的決策態度來進行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張瑞君等(2013)認為由于國有企業代理鏈條較冗雜,代理成本比民營企業高,所以國有企業更容易出現風險承擔不匹配現象,因此國有企業的風險承擔—收益匹配程度要比民營企業低,即由于產權性質異質性使得面臨相同的宏觀經濟不確定環境,不性質企業投資行為不同。王義中(2014)認為高宏觀經濟不確定背景下,公司難以對未來經濟環境趨勢形成穩定預期,從而導致公司決策者減少資本支出,減少投資。
(二)產權性質與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
由于我國地方政府政績評價體系有待完善,為了讓地方政府獲得納稅收入,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動機去保護繳稅較高的企業和具有國有成分的企業(白重恩,2004),由于國有企業有政策性和盈利性雙重屬性,一定程度上負擔了政策性虧損,政府則會通過政策優惠或者經濟支持的方式幫助國有企業(李悅,2005)。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地方政府對國有商業銀行地方分行以及支行的干預,但在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銀行系統仍然是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到政府的影響(吳軍和白云霞,2009)。
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時期,面臨發展不成熟的資本市場以及發展環境差異性所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將會增加對投資—現金流敏感性研究的難度(余良元,2007)。由于預算軟約束的存在,國有企業遇到的融資約束問題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現象(朱紅軍,2006)。通常情況下,相較于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面臨較大的融資約束(陳勝藍,2012)。
于蔚(2012)從國有企業融資以及補貼兩個方面優勢綜合來看,產權性質帶來資源效應。進一步,把資源效應區分為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直接效應表現為國有企業更加容易獲得商業銀行貸款,進入資本市場更容易以及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當中的某些審批項目也更容易通過;間接效應則是國有企業更加容易獲得各種優惠政策,比如獲得資源的價格相對民營企業較低,甚至低于市場價格,這增加了企業未來收益,對資金供給方的資金安全保障度也更高。
劉星(2014)研究認為,不考慮企業的產權異質性每個企業都存在較高的投資—現金流敏感性,但他們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賈麗平(2017)研究發現我國影響企業融資約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銀行在受到信貸總量調控時,政府往往會進行影響,具備政府背景的國有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資源,國有企業擁有的信貸資源間接使得非國有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降低。
(三)公司投資的相關研究
Lin&Tan(1999)和林毅夫(2004)認為由于國有企業承擔較多的政治性責任,為了保證國家政策的順利進行,國有企業往往需要隨著政策方向投資一些不具有優勢的行業與領域,利潤與投資前景往往成為次要選擇。此外,一些學者研究發現,國有企業較非國有企業存在明顯的過度投資現象(俞紅海,2010)。從代理問題角度來看,在控制企業內部代理問題之后,通過進行穩健性檢驗發現,國有企業投資效率低于非國有企業現象仍然存在,并且實證結果表明,由于頻繁的貨幣政策沖擊,使得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的融資約束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國有企業不斷獲得幫助性信貸補貼,信貸成本較低,非國有企業的信貸資源則被國有企業擠出,面臨越來越嚴重的信貸融資約束問題,導致非國有企業投資效率較低(喻坤,2014)。
三、文獻述評
綜上所述,以往學者們在宏觀經濟不確定與公司投資方面則較多從宏觀經濟預期、企業現金持有、融資約束、銀行業貸款、外部市場需求、資源分配以及投資效率等角度進行研究;在產權性質與公司投資方面注重研究產權性質不同使國有企業得到補貼、優惠以及扶持幫助和投資便利,或者由于和國有銀行相同的國有屬性而帶來的融資便利等來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蔡衛星,趙峰,曾誠.政治關系、地區經濟增長與企業投資行為[J].金融研究,2011(4):100-112.
[2]陳德球,李思飛,鐘昀珈.政府質量、投資與資本配置效率[J].世界經濟,2012(3):89-110.
[3]丁立章.國有企業高利潤的融資貸款優勢分析[J].中國外資,2013(4):160-162.
[4]佟愛琴,洪棉棉.產權性質、負債融資與公司投資行為[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5(2):73-80.
[5]高磊.產權性質還是市場競爭有利于企業績效?-基于風險承擔視角的檢驗[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1):136-14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