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娜 王敬敬 杜文鑫


摘要:IPO通過率斷崖式下降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第十七屆發審委的嚴格審查下,高利潤不再是企業順利過會的護身符。從財務角度究其原因,新的審核重點在于企業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和合規問題。本文結合醫療器械行業特點,對IPO失敗案例——安健科技和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對比分析,探究新發審委對醫療器械企業的審核重點。
關鍵詞:第十七屆發審委 IPO 醫療器械 審核重點
一、概述
2017年IPO發審會審核已落下帷幕,全年IPO審核通過率為77.71%。較2016年90.15%的通過率已明顯下降。而對比2017年大發審委上臺前后,IPO通過率更是出現了前高后低的特點。自10月份新一屆發審委上臺后,IPO通過率出現斷崖式下降,10月份之前IPO通過率為80.99%,10月份之后降為58.43%,2018年前三個季度過會率更是降為52.69%,IPO審核趨嚴已成不爭的事實。
2017年醫療醫藥類企業IPO上會共52家,同比上升85.71%。其中41家順利通過審查,11家未通過。從數據上來看,2017年是不折不扣的醫療醫藥類企業上市大年。大量企業申請被否的原因,多數可歸結為財務因素。本文對深圳市安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被否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并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梳理第十七屆發審委對醫療器械企業IPO審核的重點,并對后續該行業企業IPO提出有益建議。
二、文獻綜述
學者們對A股企業IPO失敗的原因做了大量研究。例如,雍思奎(2018)指出“IPO被否通常可以歸結為以下8個原因:持續盈利能力、獨立性、規范運行、會計核算、募集資金、信息披露、主體資格等”。具體到醫療器械,“作為關乎人們生命健康的陽光產業,必須堅持走自主研發的創新發展路徑”(齊金釗,2018)。因此,研發費用是醫療器械相關企業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關乎其在該領域能否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定價權。
銷售狀況的優劣也決定著醫療器械企業在產業鏈上的競爭力,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銷售費用率三個財務指標上。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可以直觀地體現企業的產銷狀況是否良好,進而反映出其對上下游企業的議價能力。當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逐年減少時,顯示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掌握的話語權逐漸增強,傳遞出企業擁有較強的持續盈利能力的信號。銷售費用率體現企業的銷售模式,主要分為直銷和經銷兩種。經銷模式相比于直銷節省了大量的銷售成本。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研發費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銷售費用率四項財務數據,以安健科技為例,分析第十七屆發審委對醫療器械企業的審核重點。
三、安健科技財務指標分析
(一)研發費用
醫療器械及電子科技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企業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研發費用是衡量企業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財務,對其持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響。
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6月,安健科技的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1,372.85萬元,2,163.18萬元,2,899.19萬元和1,789.57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6.74%,8.78%,9.57%和12.16%。
從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來看,安健科技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所占營業收入比例也不斷上升。歸其原因,與發行人所掌握的專利技術缺乏一定優勢有關。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安健科技合計擁有45項專利、26項軟件著作權。相比而言,樂普醫療擁有273項專利、4項著作權、259項商標注冊權;星普醫科擁有31項專利、53項商標注冊權;愛爾眼科擁有8項專利、4項著作權、45項商標注冊權。
同時,持續增高的研發費用也受到了監管層的關注。對于監管層涉及研發費用的資本化比例、研發費用的計算口徑和加計扣除等問題,安健科技并未明確說明。專利成果的相對劣勢和對研發費用的模糊處理,引發了監管層對安健科技是否虛增研發費用的懷疑。
(二)應收賬款與預付賬款
安健科技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中顯示,2014年12月31日—2017年6月30日內,其預付賬款金額分別為859,454.43元、404,862.97元、1,927,712.52元、4,621,343.53元,占當年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為80.02%、32.16%、13.71%和72.43%,大幅高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這說明發行人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差,需要提前支付貨款以保證生產所需的零部件得以正常供應。如果發行人在未來經營過程中不能保證充足的現金流,可能出現核心零部件供不應求的情況,進而影響其持續盈利能力。
2014年12月31日—2017年6月30日內,公司披露的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26,938,208.85元、39,290,897.54元、70,340,066.28元、66,744,899.20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以43.84%的增速逐年上漲。這說明安健科技對下游醫療機構話語權也在逐漸下降。
透過對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的分析,安健科技在整個供應鏈中地位越來越弱,其未來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三)經銷模式與直銷模式分析
安健科技實行的銷售模式是一種通過代理經銷商作中介的經銷模式。經銷是指“代理經銷商銷售,通常是企業授權經銷商在某地區范圍內銷售自己的產品。”(徐芳,王秋虹,2018)。相對而言,直銷是指“將產品與服務不經過中間商等其他中間環節,直接行銷給消費者。”(李永珍,錢俊偉,2018)。直銷模式下,產品不通過市場、柜臺等傳統的公眾銷售渠道進行分銷,而直接由企業組織產品銷售。因而,經銷模式的銷售費用率明顯低于直銷模式。
安健科技的銷售費用率逐年上升,且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1月-6月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3.52%、26.93%、29.20%和30.60%。安健科技采用以經銷模式為主、經銷與直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其中,發行人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6月通過經銷模式實現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50%、89.87%、88.68%和82.62%。由于經銷模式下,企業利用經銷商的人員、渠道和資金等資源銷售產品,所以以經銷模式為主的企業即使在銷售規模擴張的情況下,銷售費用率也應保持相對平穩。而安健科技的銷售費用率卻持續增高,從而銷售費用包含的具體內容、銷售過程中是否存在商業賄賂和持續盈利能力等問題都值得懷疑。
四、小結
自第十七屆發審委上臺后,IPO審核出現明顯從嚴態勢:一是審核速度明顯加快,“IPO堰塞湖”得到有效疏解;二是審核重點不再局限于擬上市企業的凈利潤,轉而更加關注其可持續盈利能力。在2017年醫療醫藥企業上市大年里,發審委對該行業財務指標的審核重點也逐漸明晰。
本文通過對深圳市安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過程的分析,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指標,總結出安健科技在IPO過程中觸碰到的審核雷區。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研發費用和銷售模式對醫療器械企業IPO成功與否有重要影響。這些財務數據反映了企業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直指企業的可持續盈利能力,是發審委較為關注的財務指標,值得該領域擬IPO企業給予重視。
回顧2018年上半年,IPO審核速度雖出現放緩趨勢,但上會企業數量仍在持續下降。發審委持續的嚴審態勢,向市場傳遞出“嚴守入口,防止企業‘帶病上市”的有力信號。
參考文獻:
[1]朱建弟.IPO一定要嚴審不能帶病上市[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04):12.
[2]齊金釗.李西廷:邁瑞醫療將重啟IPO[N].中國證券報,2018-04-19(A08).
[3]石省昌.奧美醫療闖關IPOA股迎來醫藥大年?[N].華夏時報,2017-12-11(011).
[4]雍思奎.A股IPO被否的財務原因分析[J].財會學習,2018(08):139-140.
[5]劉照普.“獨角獸”藥明康德閃電過會回A股“募資為何縮水六成?”等三大話題引發市場關注[J].中國經濟周刊,2018(16):55-56.
[6]李永珍,錢俊偉.淺談產品直銷的利與弊[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6):64-65.
[7]徐芳,王秋虹.不同經銷模式下的收入確認問題探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11):81-83.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