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芬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金融的持續發展,金融工具的發展與創新也為金融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而金融工具會計作為整個金融體系運行過程中的關鍵部分,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由于其自身的復雜性與特殊性,導致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應用與建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這對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形成了阻礙。因此在本文中,將對當前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現狀進行剖析,進而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金融工具會計 現狀 問題
金融工具會計是財務會計中四大難題之一,相較于普通會計賬務處理,它更具有明顯的特殊性與復雜性。自我國會計準則的發生變化,資本市場不夠健全等因素的影響下,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披露問題越來越復雜,而金融工具會計處理也受到了會計學術界的重視。隨著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其對傳統會計理論造成了巨大沖擊,因而只有充分認識到金融工具會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總結分析,繼而提出有效的改進建議,才能推動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發展。
一、金融工具概論
(一)金融工具的定義
金融工具又被稱為交易工具,它是貨幣或是資金進行交易或轉移的一種工具,分為基礎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A金融工具包括證券投資、現金以及應收應付款項等。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遠期合同、期權、期貨和互換合同等。金融工具是一種合同,其確定了合同一方為金融資產,具有付款義務的另一方為金融負債。一般認為金融工具有風險多樣性、高度的市場流通性、收益性與償還期的特征。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
首先金融工具具有高度流動性。例如當金融資產轉換為金錢的過程中,其價值與能力不會受到損失;相較于流動資金、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其流動性更高,這是因為在資產負債表上一般是以流動性的強弱順序來安排項目,而金融工具往往在更靠前的位置。其次金融工具具有期限性,作為債務工具,它要求債務人在指定時間內還清債務余額,而不同金融工具其期限也有不同。其三是金融工具具有風險性,金融資產在投資金融工具過程中,都會存在違約或信用等或大或小的風險。最后金融工具具有收益性,因風險與收益呈正比,將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能力的進行不同組合,則能形成多種金融工具,進而為持有者帶來定期或不定期收益。
二、金融工具會計的現狀
在金融工具自身、金融工具會計制度、金融市場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金融工具會計在實際應用和建設中受到一定阻礙;雖然在原則上,任何企業都適用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但實際在使用過程中,其仍然只適用于部分行業企業,影響范圍也僅僅限于金融類企業。同時因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主要是以原則為導向,將重心放在套期會計,并始終堅持以公允價值計量為依據,允許財務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判斷,這直接導致金融類企業自身的會計實物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受到影響。由此可得,金融工具會計雖然在金融類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其進一步應用與建設仍受到諸多限制。
三、金融工具會計的問題
(一)會計準則建設存在不足
在會計準則建設上,一方面對于套期會計的處理方式較為單一,而運用條件則相對嚴苛,這也導致部分未能達到套期保值條件的風控活動無法被充分反映;因而多數企業不能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對風險管控活動進行全面反映,這無疑導致會計信息的透明度難上加難。另一方面,則主要是表現在缺乏對金融工具信息進行全面披露的報表,即使在相關準則中對于金融工具披露的流程與方法進行了規定,但沒有對相關企業所持金融工具與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詳細羅列,缺乏整體報表,使得投資者不能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二)公允價值的會計處理操作性不強
首先在對公允價值判斷的客觀要求上,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金融工具會計在計量與報告處理上操作性不強,因而容易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形成不良影響。且在實際金融市場環境中,公允價值依然受到許多技術或客觀條件的制約,因而公允價值計量難。其次金融市場對公允價值的影響,目前我國金融市場還不發達,一般只在有限的交易市場對有效的金融工具進行交易,且信息不對稱、市場監管不力等多種因素都會導致金融工具交易被操縱的情況發生。最后在實際操作中,當前多采用現值估值技術,但在估值過程中,缺乏相應行業規范,導致不同企業間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公允價值可靠性與準確性較低。
(三)金融工具會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金融工具會計公允價值確認、會計處理方式等都要求具備專業技術資格的人才進行操作,但在金融工具會計操作中往往取決于從業人員的主觀專業判斷,因而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經驗水平都會對會計信息準確度與可靠性產生影響。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參與金融工具交易時間短,因而相關從業人員實踐經驗匱乏;且我國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對部分服務難以勝任。同時在金融工具會計中,操作空間大,因而對相關人員的道德標準要求更高。
(四)存在利用會計準則進行利潤操作行為
在金融會計準則建設中是以原則為導向,在實際運用中多通過財務人員自身判斷為準,而在金融工具會計中,套期會計作為其中最為復雜的部分,自最初套期關系建立開始,對其實際關系的判斷都來源于管理層意圖,無論是套期交易的發生與金額多少都取決于管理層職業判斷,因而這直接導致企業有充分空間可以通過對金融工具準則的操作來獲取利潤;同時在估值技術的多樣性、公允價值存在的不確定性等多種因素影響下,都會使其操縱利潤的空間增加。
四、完善金融工具會計的建議
(一)健全會計準則建設
針對不同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針對性處理;首先對于部分未達到套期保值條件的風控活動可在相關會計報表中充分披露,同時建立新的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方式,讓企業套期保值活動風險能夠被進一步計量與確認,使其對企業在金融工具管理活動中的風險水平進行詳細反映。另一方面,在對財務報表進行編制時要仔細考慮對金融工具列報與披露的要求,尤其是企業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情況,包括類別、到期日、公允價值及市場變動等方面,以幫助投資者作出更加正確的分析與判斷。由于金融工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因而要提高對市場趨勢變化的把控,及時發現問題,并根據其新形勢與要求對套期會計實施指南進行定期更新。
(二)建立金融工具會計公允價值評估規范
加大金融改革深化力度,對金融市場交易進行規范,逐漸形成良好的交易環境,建立金融工具多層次公允價值評估體系,并以公允價值估價依據的信息層次不同對估價層次進行分級,最大程度提高金融類企業對市場中現有信息的使用,減少主觀判斷,從而提高不同企業間會計信息可比性。同時對企業信用評級與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將企業資產公允價值和負債企業信用相互掛鉤,從而提高其信貸風險信息的透明度。而企業更需要對整體會計信息系統加大投入,提高會計數據取得與傳遞效率,使計量更加準確方便。
(三)提高金融工具會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以我國企業實際需求為依據,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首先積極培養高素質的金融專業人才,尤其是對于上市及金融類企業而言,要定期進行培訓、講座活動,使其在金融工具會計領域內,熟練掌握國際金融與金融工作的專業知識,并對國際商業法進行熟悉;同時通過培訓工作使財務人員職業判斷水平提高,以免發生計量價值與公允價值偏離的情況。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財務人員道德品質的培訓,使其深刻認識到操作利潤行為的危害,從而有效降低操縱利潤行為發生,為金融工具會計的應用提供良好環境。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金融工具會計雖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隨著會計理論的進一步完善與實踐經驗的累積,在未來的金融工具會計工作中,我們需正確面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繼而作出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對金融工具會計體系進行規范,以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侯嘉懿,周袁皓如.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6(24):241-242.
[2]李鑫.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以A城市銀行為例[J].商業經濟,2017(10):155-157.
[3]王贈皓.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23):148-149.
[4]韓葉.簡析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北方經貿,2017(3):113-114.
[5]吳小紅.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確認的現存問題及改進建議[J].中國市場,2016(33):125-126.
(作者單位: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