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怡 劉芳
摘要:舞蹈生態學是一門研究自然和社會環境與舞蹈關系的學科,用確定學科的方法研究處于自然環境下的舞蹈現象。運用此學科來研究分析,桑巴舞起源、發展、舞蹈形態以及舞蹈生態學對桑巴舞的影響。
關鍵詞:舞蹈生態學;舞蹈形態;生態環境;桑巴舞
中圖分類號:J7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083-01
一、桑巴舞的舞蹈形態
1.桑巴舞的顯要動作。“桑巴”一詞據說從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語中的“森巴”演變而來。“森巴”原本是一種情緒激昂的肚皮舞,這種舞蹈以上下抖動腹部、搖動臀部為主要特征。但是在國標桑巴舞中,核心力量主要集中在中斷,也就是我們的胯部,通過胯部的滾動來帶動身體運用,胯部動作分兩部分,一是胯骨向移動方向的斜上方運動,這個運動使得胯骨溝填平,腹部向里卷縮的動作。二是重心上升時胯部八字轉動,這個胯部轉動,是用來收動力腿的轉動。這兩個胯部動作我們稱為桑巴舞的基本動律,無論是在桑巴舞基本步還是桑巴舞組合中,胯部動作是最重要的動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桑巴舞的次顯要動作。桑巴舞起初是由黑奴在被運輸途中活動腿腳而衍生的,后來在桑巴舞的演變中,膝蓋漸漸松緊,而后快速伸直,緩慢有控制的去彎曲膝蓋,成為桑巴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每一次出腳,都是主力腿向下踩地板而形成向上的力,這個力通過腳掌向地板用力,使腳跟抬起,膝蓋向移動方向彎曲,胯向前填平,周而復始用這個動力去完成動作,在這一系列桑巴舞動作中,身高不發生變化,所以所有動作都是通過膝蓋彎曲和腳腕升起的幅度來控制身體平衡。
3.以桑巴叉行步為例。準備動作:動力腿在主力腿后面拉丁交叉步位置,腳掌點地,承擔部分重心,膝蓋重疊彎曲;主力腿跟提起同時身體向上彈起,身體重心向動力腿方向移動,同時動力腿向旁橫跨一步。(提前半拍的動作,動力腿要在下一節的l拍上落地)
動力腿前腳掌落地,膝蓋彎曲成側弓步,身體重心放低,重心始終保持在前腳掌上,腳跟放低,重心轉移到動力腿上。胯骨向斜上收起(壓縮、四分之一拍)此時動力腿轉為主力腿,腳跟提起的同時身體向上彈起(反彈),胯部動力腿方向轉動,同時動力腿放到主力腿后面拉丁交叉步位置運動。反方向同理,此步伐是桑巴舞里代表性的基本步,步伐不難,但想跳出桑巴舞得感覺,需要掌握和桑巴舞胯部律動、轉動和膝蓋彎直。在降重心時的彎膝蓋,是為了給胯部動作留出更大的空間進行前后的擺動,以及重心上升時的轉胯,所以可以看出桑巴的顯要動作和次顯要動作分別是胯部和膝蓋。
二、舞蹈生態環境分析
桑巴舞被稱為巴西的“國舞”。在拉丁美洲這個最大的國度,桑巴舞極其普及,每當激越的音樂聲起,不論男女老少,人們總是感情難抑,不禁擺腿扭腰,跳將起來,如醉如癡,欲罷不能。
桑巴舞起源于非洲。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種舞蹈動作,后來隨著販賣黑奴活動的興起而開始向外傳播。從16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中葉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從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區向巴西販賣黑奴1200萬。在把黑奴塞進船艙運往新發現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時候,白人奴隸販子擔心路途遙遠,黑奴在船艙中一窩幾十天,到岸時腿腳不靈便,賣不出好價錢。因此,他們就每天把擁擠在船艙中的黑奴趕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鐵鍋為伴奏,讓他們跳一通森巴舞,活動筋骨。這樣,殖民者本想增強黑奴這種特殊商品的競價力的舉動,就把這種流行于非洲的舞蹈無意中帶到拉丁美洲。再桑巴舞與巴西土著民族文化融合時,又接受了巴西各個殖民國家所留下的文化。形成了巴西桑巴舞。經過英國皇家舞蹈協會的專家標準化、格式化,取其中最能代表桑巴舞風格的基本步伐,編制成為國標舞桑巴,沿用至現在國際標準舞的比賽中。
三、舞蹈生態環境對舞蹈形態的影響
桑巴起源于非洲,盛行于巴西,桑巴舞起源于黑奴販賣,用于黑奴活動身體所舞蹈的動作,所以桑巴舞是身體比較放松狀態的舞蹈,尤其是下半身動作幅度大,彈性大,在跳桑巴舞時要從頭到尾都保持胯步、膝蓋與地板的連接,保障讓每一次的律動力量的來源于地板。在巴西發展的桑巴舞,融合許多民族文化又具有巴西特色的熱情與奔放,使得桑巴舞變的十分性感熱辣。
桑巴舞的文化底蘊是因為多個國家的殖民統治,使得巴西文化藝術十分豐富,融入不少西方文化的開放,也融入土著民族的原始文化,使得舞者在表演桑巴舞使姿態不再那么高傲,整個舞蹈形態不是挺的特別直立,膝蓋,胯部動作總是前后擺動,形成一種桑巴舞特有的動律,使得舞蹈看起來十分有動律,更具有互動性,更具有親和力,所以觀賞桑巴舞的觀眾總能被桑巴舞的熱情所感染,不自覺的歡樂起來。
四、結語
由于桑巴舞的起源,使得桑巴舞中基本動律的形成、動作張弛有度。而桑巴舞興起的環境,使得桑巴舞風格的形成,性感又具有感染力。運動舞蹈生態學的理論去研究桑巴舞,使得我們能更深刻去認識、了解桑巴舞,無論對桑巴舞的表演和桑巴舞的教學都是有莫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