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華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受到經濟全球化的作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通過對原材料消耗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產品的供應鏈受到了市場上重視。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能夠讓農產品在質量的保險條件下,農產品供應鏈是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有效工具。我國不僅只是在農產品的產量下是大國,對于農產品消費量大、點多面廣、消費時間性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從而對于收益方面會顯的比較弱,相應所要承擔的風險性也是比較大的。農產品供應鏈主要是提供農場品行業的具體應用,一般情況下都是具有一般供應鏈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但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所對應的風險也有所不同,文章主要通過對產量保險下農產品供應鏈風險影響分析的角度,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概述,還望能夠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產量保險農產品供應鏈風險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商品信息不斷增多,對于市場上的影響也是非常重大的。在早年間,我國就已經將物流產業列入到10大振興計劃產業中,并且還有相關的政策出臺,并且在其中明確的提出把農產品供應鏈做為整個物流的重中之中。而且這些政策為產品供應鏈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是還是會有一些風險因素的存在,農產品供應鏈主要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消費者的供需網絡,讓各個相關部門之間形成一個比較統一的流程。農產品供應鏈容易到季節、天氣以及自然條件的影響,這些偏于自然性的環境,對于其中的不可以控制性也是最高的,所產生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一、農產品供應鏈文獻綜述
在國外研究的模式上,有分析到農產品供求風險,并且還提到了農場品供應管理以及技術特點分布,并且還定義了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的內涵,還有對應的相關措施。并且在研究的過程中,對農產品質量方面的研究是比較深入的。但同時在研究的過程中,會容易出現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等問題,從而在整個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出農產品供應鏈存在的共性。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是比較少的,起始的時間也是比較晚的,當初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從概念和目標要求方面靠近的,我國的相關專家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方面也做了研究,主要在起其中提到了農產品供應鏈和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還對其相應的特點以及模式進行了研究,具體的分析出農產品供應鏈在產量的背景下風險性分析。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能夠為后面的研究人士提供大量的文獻參考,促進風險影響的有效分析,從而促進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及時性[1]。
二、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模式分析
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模式類型分析,目前我國常用的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主要是有三種計較常用的模式。第一個比較原始的運作模式就是農戶自己生產自己售賣;第二種在傳統的運作模式上加上企業、批發以及批發商場就是第二種運作模式;第三種有商品的流通和企業并且還有農戶主要的三方構成。
第一種主要是指農戶直接向消費者進行商品之間的交流,這樣的交易方式雖然是簡潔便利的一種放方式,但是在消費者人流這方面是不具備穩定性的,也沒有辦法直接建立長久的交易關系。第二種供應鏈運作關系在這些環節中主要起主導者的作用。在農產品的整個運作的過程主要是企業不僅要負責連接農產品生產者,還要建立多個環節的相互聯系。這樣的運作方法主要是可以為更多的商家提供機會。這樣的模式主要的優勢是具有一個固定的交易平臺,這樣使交易更具有安全性和穩定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運作的成本,進而可以提高農產品供應系統的整體效率。第三個主要是農產品在進行批發市場作為主導作用是要承擔著農產品的收購和銷售活動,為此,在分地區進行銷售市場時要注意地區分配。這樣的方式主要是能夠保證產品能夠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這種模式主要能夠促進各個商家之間的所對應的利益[2]。
三、現狀以及特征
農產品供應鏈主要是指農產品或者農產品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過程,其構成的部分也是可以通過網絡,為此,各個構部分的相關組織結構之間應該建立一個網絡連接。這個連接主要是可以通過最初生產和消費的各個環節,其中核心企業主要組成部分,涉及但信息流、資金流與物流。在當今社會上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在于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形成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促進機制,給農產品需求供應鏈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在一定層面上促進農產品物流總額不斷增長,在市場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了,主要可以從顧客對產品的反應程度、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宏觀動態調整等各個方面。對于農產品供應鏈在自然條件以及人為因素方面,農產品主要是存在著傳統工業或者服務業,都具有普遍性和消費性等特征。這樣其實容易產生一些問題所在,會讓整個過程的時間不短增大,限制其物流流通的發展;物流技術的落后,不能夠滿足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還會形成一定的產品供應鏈[3]。
四、產量保險下農產品供應鏈風險影響分析
(一)質量風險
質量風險是在農場品行業中發生次數是最多的,對產品的危害性也是最高,也是在行業備受關注的一類風險。農場品與我們的生活系數息息相關,質量是能夠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為用戶提供有價值、有質量才那個夠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農產品是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核心問題。但是,由于企業對農產品質量問題不夠重視、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以及管理機制不健全,造成安全問題的時長性發生,在整個農產品的整個環節上是比較繁瑣的,也是容易出現問題的方面,最容易導致存在著農產品風險問題。
(二)物流風險
由于農產品非常具有地域性的特點,每一個地區都有具有特色的地域性農產品,為了能夠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農產品需要在各個地區進行售賣,是需要十分注意農產品的物流性。主要是因為農產品是屬于比較新鮮的消費品,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如果在運輸的過程中,遇到生什么問題,很有可能會導致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變得不夠新鮮。在我國物流行業起步是比較晚的,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技術相對落后,導致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會損失嚴重。從而就會導致農產品的供應鏈的風險性增高[4]。
(三)信息風險
農產品供應鏈的出現在我國的歷史上,是起步的比較晚的,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也是相對比較晚,所以我國在整體化的信息成果的整體水平比較低,信息與信息之間不能夠完全的共享。但是,在市場上如果消息不夠準確,對于銷售的市場的真實情況不能夠十分的把握清楚,這樣會導致消息不準確性,從而不利于農產品的供求平衡。各種因素的不確定性,很容易消費者不夠具備完全的信任性,從而就會直接影響到商品交換的時間。而且農產品供求鏈的消息不準確會阻礙行業界其他商家的交易,直接會影響供應鏈上級供應商的庫存量和庫存時間,從而就會讓供應鏈之間所產生成本浪費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就對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5]。
(四)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每個產品在進行銷售時,都應該考慮到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特別是農產品在商場上的流通,是會受到各種因數的影響的,就比如國家政策、市場的市價以及供應鏈的短缺等方面都會造成影響。市場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因為市場本生就存在著需求不確定性、供求變化多、價格波動大、競爭激烈,這些都是商品流通到市場上要主要的問題。而且農場品本身的原料都是來自農業,而農業又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農產品供應鏈很容易出現短缺的現象。并且農產品的生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在供應鏈中容易出現供應風險。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研究產量保險下農產品供應鏈風險影響分析,主要是研究了農業產品之間產業鏈下協調條件時。研究表明如果供應鏈能夠滿足一些標準時,才能夠讓利潤達到最大,而且產量保險下,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產生的影響會受到影響。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保險的數值發生正向變化之后,農產品的供應鏈風險變化也會呈現出正向變化。自然因素的風險因素越大,保險的因素也會隨著系數的增大而變大,這時候量保險就會呈現出負向變化。為此,要制定合理的保險參數,讓農產品供應鏈的影響能夠有一個較好的影響,主要是為了減少在這其中成本負擔。最終的研究目的是在于是為了推進農產品供應鏈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曹武軍,萬璐璐.產量保險下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的影響研究[J].北方園藝,2018(24):169-177.
[2]曹武軍,石洋洋.基于期權及保險的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優化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6,21(01):8-16.
[3]曹武軍,陳志斐.農業保險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影響研究[J].工業工程,2016,19(05):88-98.
[4]曹武軍,楊雯水.基于農業保險及組織形式優化的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性研究[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7,16(02):161-169.
[5]張夢卓,曹武軍.農業保險下農產品供應鏈價格穩定優化[J].北方園藝,2018(19):180-187.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