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瑾
摘要: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史征程中,我國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79年復業至今的40年來,乘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東風,行業規模迅速擴大,質量效益轉型升級,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研究保險業的發展概況與驅動力,有助于保障我國民生建設的實踐推進。
關鍵詞:“保險姓保” 發展概況 驅動力
一、“保險姓保”的發展概況
目前,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實現了歷史性飛躍。2017年,保險業原保費收入達到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8.16%,比1980年增長8000倍,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二保險大國;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6.7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0.80%,比1980年增長33萬倍;保險密度達到2632元/人,比1980年增長5600倍,三項指標均遠超同期GDP增速(名義增長181倍),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較快的行業之一。
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險業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保險姓保”。保險起源于人民對風險保障的需求,希望通過保險機制來分散風險,彌補或減緩因自然災害、死亡、健康等帶來的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本文從五大方面闡述其發展概況。
(一)保險姓保,體現在為人民生活提供風險保障
近年來,重疾險、防癌險等健康保險發展迅猛,為人民健康提供了更多的風險保障。2010—2016年,健康險賠款和給付從264.02億元增長到1000.75億元,增長2.8倍,占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從1.3%增加到2.2%。同時,保險業承擔起覆蓋全國的大病保險工作。自2012年啟動試點到2016年底,累計為1700多萬人次的大病患者支付賠款300.90億元,最高賠付金額達112萬元。當前基本保險+大病保險的政策報銷水平已經超過80%,“因大病致貧”“因大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二)保險姓保,體現在為實體經濟提供風險保障
圍繞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一、二、三產業轉型發展提供風險保障。據統計,2017年為2.13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2.79萬億元,支付賠款334.49億元,4737萬戶次農戶受益。企業財產險簽單190萬單,為企業提供風險保障91萬億;工程保險簽單16萬單,為各類工程提供風險保障7.8萬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為731個項目提供風險保障1359億元;科技保險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2萬億元;信用保險簽單近500萬單,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風險保障4.2萬億元;貸款保證保險簽單近17億單,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風險保障2萬億元。
(三)保險姓保,體現在為國家戰略提供風險保障
近年來,保險資金通過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資產支持計劃等方式,投資地鐵、高速公路、鐵路、清潔能源、發電站、輸油輸氣管道、公租房等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成為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截至當前,保險資金累計通過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等產品投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和民生工程超過4萬億元。
(四)保險姓保,體現在為社會治理提供風險保障
責任保險具有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事后理賠服務等功能,是風險管理和經濟補償的有效手段。2017年,責任保險承保保險金額252萬億,比2010年增長6.6倍,涉及環保、醫療、教育、交通、食品安全、旅游、安全生產、建筑工程、火災公眾、職業責任、政府救助等領域。
(五)保險姓保,體現在為重大災害提供風險保障
“十二五”期間,保險業積極參與重特大自然災害搶險救災,累計支付賠款超過130億元,幫助受災群眾和單位迅速恢復生產生活。如2012年向北京“7.21”特大暴雨受災群眾和單位支付賠款12億元,占直接經濟損失的10.3%;2016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導致廈門、泉州、寧波等地遭受巨大損失,保險業共賠付44.95億元。2016年7月1日,地震保險產品正式上線,至2017年7月,承保標的19.80萬個,保險金額達到188.75億元。
二、保險行業發展的驅動力
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現代經濟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正處于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研究其發展的驅動力,推動行業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一)國家宏觀政策的強大驅動力
十九大確立的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包括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十八大報告8次提到保險,十九大報告7次提到保險,突出強調了增強保險保障功能。
(二)行業改革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市場化改革將不斷釋放保險業內生活力。推出商業車險歷經兩輪費改,逐步下調費率浮動系數下限,不斷提升險企自主定價權;健康險稅優試點規范運行,并向全國鋪開推廣,一系列市場化改革充分釋放了保險業內生活力,有力提升了保險市場配置風險保障資源的效率。行業監管將不斷凈化保險市場發展環境。先后出臺“1+4”系列文件、中短存續期產品新規、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新規、股權管理新規等,對真正懂得保險、愿做保險、尊重保險保障本質、具有戰略眼光和價值投資邏輯的投資者敞開胸懷;持續推進償二代一期、二期工程,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監管體制。
(三)居民收入增長的強大驅動力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我國人均國民收入水平在2009年發生轉折。據世界銀行測算,此前我國一直在中等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以下,2009年達到3620美元,超過中等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3400美元),躋身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類,保險業也迎來了一個較快發展的黃金期。2017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達8270美元,有望在2022年進入高收入經濟體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