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月
摘要:隨著新醫改步伐推進,如何加強醫院管理,增強核心競爭力就變的至關重要。文章從人力資源視角出發,從醫務人員人才隊伍建設、醫務人員績效與薪酬福利管理、醫務合同管理三大模塊出發,對醫院管理提出優化策略。
關鍵詞:人力資源醫院管理優化策略
隨著2009年新醫改的步伐推進,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廣東已在試點階段)等系列措施在不斷實施,解決看病難的路上,醫院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在新醫改的大背景下處于不敗之地就變的至關重要。文章從人力資源視角出發,從醫務人員需求規劃與招聘、醫務人員薪酬福利與績效管理、醫務人員勞動合同管理三大模塊出發,對醫院管理提出優化策略。
一、人力資源視角下的人才隊伍建設
公立醫院目前主要通過校園招聘、院內實習生招聘、公開招聘及人才引進等途徑進行招聘。每年通過參加大學舉辦的校園招聘會、舉行院內實習生招聘,錄用新畢業人員,這是公立醫院補充人員最多的途徑。公立醫院可以通過上級部門舉辦公開招聘,補充單位急需崗位及平衡各學科人員,同時給以編制保障人員穩定性;通過單位內部舉行的編外人員公開招聘,動態解決各科室臨時用人之需;通過人才引進途徑,招聘高層次衛生專業人才,加強和帶動學科建設。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首先,要增加新入職員工統一崗前培訓,以加強融入感。開展新入職護士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和臨床護理服務能力。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養高素質的臨床醫師。對于符合年資條件的人員有計劃地選派到上級醫院進修,以提升專業技能,以便更好的單位服務。
其次,人才引進方面,醫院要大力發展,要加強對人才重視程度,必須要引進高層次人才,因此醫院一定要加強完善高層次人才的招聘程序,加強高層次人才、緊缺專業人才建立“綠色通道”,簡化引進手續和任職限制,對于醫院急需的人才可以采用年薪制,安家費等等,真正制定出吸引高層次人才的政策,促進醫院的長久發展。
最后,在人才激勵方面,醫院不僅要重視人才的引進,更是要注重現有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要開拓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間,量才適用,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實際才干。醫療衛生單位應當制定獎懲細則,引導全院各類人才在醫療質量、科研、學術、論文、繼續教育、學歷學位等方面努力作出成績,并兌現獎勵。在績效工資分配方面,向關鍵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工作人員傾斜。
二、人力資源視角下的醫務人員薪酬與績效管理
公立醫院現行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延續而來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公立醫院薪酬管理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如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平均主義突出,無法體現工作價值。醫院的薪酬與績效管理對員工而言,薪酬就指錢,績效指發更多的錢,醫院需要意識到,員工因為看到的只有發到手的錢,所以才會出現五花八門的“曬單”抱怨,醫院需要做的是要讓員工看到更多,讓醫院也看到更多,從而使員工看到的和醫院看得到的保持一致,即使用全面薪酬策略,以使薪酬與績效充分發揮其激勵作用。
全面薪酬策略,是以員工為導向的整體性薪酬策略,它能將薪酬策略與業務策略相結合[1],想業務之所想,急業務之所急。它需要以醫院文化、業務戰略、人力資源戰略為基石,通過不同的要素給予員工全方位的回饋,醫院通常需要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如何較好解決科室之間成員在薪酬與績效的問題,處理好新員工與老員工的矛盾,使得薪酬分配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從而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2]。
首先,要讓員工看到的不只有錢,這就需要有效溝通,即用員工聽得懂的話溝通,將隱形的薪酬福利讓員工知曉;其次,要根據醫院的指導目標,確定具體的獎金分配方案,具體指標需要體現含金量,具有激勵作用,將醫務人員分成醫生、醫技、護士三個層次,自主設定幾個指標,作為分配方案,如醫生可以根據門急診工作量、出院工作量、手術工作量等作為評價指標,并設定綜合考核系數作為乘數,從而得出個人績效,讓薪酬充分體現工作價值;再次,薪酬與績效分配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醫院長期發展規劃與醫改政策進行動態調整。
三、人力資源視角下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貫穿醫院經濟活動的始終,涉及醫務人員勞動合同管理,醫院收支管理、采購管理、建設項目管理、資產管理等多項經濟合同業務,需要醫院各部門共同參與和管理。
隨著公立醫院機構改革,編制逐漸減少,合同制醫務人員逐漸增多,如何更好的對勞動合同進行管理,減少勞動糾紛就變的尤為重要。
為了較全面對勞工合同進行管理,可以采用全過程勞動合同管理,即將合同簽訂前、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合同終結、合同檔形成動態統一。首先,在合同簽訂前,需要注意合同模板,要咨詢相關律所,規定雙方義務與權力,并約定好違約責任;其次,合同簽訂一定要規范,簽名和蓋章等,不要遺漏;然后,合同履行過程中,會有進修、規培等,要按照前期合同約定執行;最后在合同終結時,要及時歸檔,并考核是否要繼續簽訂。
醫院其他經濟合同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缺少制度依據,缺乏合同管理的相關制度,導致無章可循,管理混亂,如醫院下屬科室未經法人授權,擅自對外簽訂經濟合同,超越授權范圍承諾合同條款,合同審核和公章管理不嚴沒知識無資質主題合同成立;合同內容不完善,存在內容不完整,表達不準確,貸款不全面;缺少專業人員把關,無法保證合同的簽訂內容與質量,缺少對合同的經濟事項與法律條款進行審查把關的專業人員;監督管理不到位沒缺少有效的監管機制,只是執行與監督管理相互脫節。
對經濟合同要進行全過程管理,要建立合同機制,采用“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監理合同管理制度;對合同實行編碼管理,按照類別和時間進行分類,以便合同管理與存檔;如果單位有經濟條件,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經濟合同,這樣在系統中形成全面管理,可以保證合同的全面落實;合同專項負責人要對合同中的條款全面了解,并了解經濟法的相關知識,對重點詞匯的分辨要清晰,如定金和訂金。在合同簽訂完畢之后,對合同的歸檔也十分重要,作為事后檢驗經濟行為的歷史資料,必須要妥善保管。
衛生行業工作強度大、醫療糾紛多和患者期望值過高等因素突出,而且壓力大、休息時間少,已成為醫務人員,尤其是大型醫院醫務人員的普遍狀態。醫患關系又日益緊張,甚至會導致醫院正常診療活動無法開展,影響到了患者及親屬與醫務人員之間的信任,加重了醫務人員的心理負擔,因此醫院行政人員一定要從醫院實際情況出發,切身為醫務人員利益照相,不斷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多舉辦一些有效活動緩解醫務人員壓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三級醫院需要結合市場的特點來不斷通過增加自身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要順著市場經濟原則完成公益使命,并在實施過程中增加獎懲細則,從而促進醫院發展。與此同時,三級醫院也應當加強招聘機制建設,通過合理招聘機制來招納賢才,這樣才能不斷給與醫院填充新鮮血脈,促進醫院的長久發展,不斷完善醫院人才結構,引進高層次人才,完善醫院人力資源構架,提升三級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如三級醫院可以不斷加強競聘上崗制度建設,上至醫院領導下至普通的醫療人員都可以進行競聘,取消任何特權階級和特權人員,確保競爭上崗全面實施,從而得到醫院真正需要的人才。與此同時,三級醫院也需要對崗位進行合理配置,應當遵循結構合理、優化配置的原則做好人員分配。
新醫改的發展背景下,如何在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同時,把醫院建設成綜合競爭力較高的醫院就變得至關重要。如何將已經成熟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注入到醫院中,如加強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增強薪酬與績效分配的公平性,加強合同管理,減少醫院糾紛,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等,從人力資源視角下對醫院管理進行優化都是要長期解決的,也是要長期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亞光,黃二丹,程江.公立醫院績效工資分配公平性方法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9):14-17.
[2]李軍,劉建,于麗玲.北京三級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機制期望意向比較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8):19-22.
(作者單位: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