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改仙
摘要:本文闡述了保險公司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的必要性,指出構建管理會計體系是保險行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財務人員轉型的必經之路;分析了保險公司在構建管理會計體系中存在的困難,提出了總分公司架構的保險公司進行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明確的三個問題,最后就保險公司管理會計體系構建提出三點建議。
關鍵詞:保險 管理會計 研究
一、保險公司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的必要性
(一)保險業財務會計職能轉變的要求
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一般為總分管理模式。會計政策制定權、投融資管理權、財務系統管理權等集中于總公司,分支機構須執行總公司的各項決策,并在授權范圍內開展經營管理。
保險公司成立之初,分支機構在公司整體財務框架下進行獨立財務核算,出具財務報表,財務工作以“核算型”、“執行型”為主。這一時期的財務分析比較少,績效考核主要以保額、保費絕對值增長為依據,以計劃完成率指標予以調整。隨著業務發展和規模壯大,保險公司逐漸探索集中核算、網絡報銷等新的財務管理模式,提高效率。這一時期分支機構的財務分析主要是經營結果及財務狀況的簡單整理和表象分析,對公司業務了解不深,對領導決策支持有限,如分支機構對公司重要的準備金政策、分保政策不甚了解,財務分析特別是對承保利潤的分析,以數字解釋數字的情況較多。財務工作距離決策支持存在著較大差距。隨著財務信息化技術的提升,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將可能與保險公司財務工作結合,保險公司分支機構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將發生改變,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將財務人員從日常賬務處理中解放出來,數據獲得的及時性與便捷性為財務人員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提供了可能。充分發揮會計自身的反映和監督職能,做業務的好伙伴,為經營決策提供支撐,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是分支機構財務人員轉型的契機。
(二)保險行業自身發展及適應外部環境的要求
目前,我國保險也已進入轉型與發展的新時期。一方面,保費收入進一步增長,2017年全國保費收入達到3.7萬億元,另一方面,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影響及行業內外的挑戰,盈利空間在不斷壓縮。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保險公司的長遠規劃與決策顯得尤為重要。構建管理會計體系,使用管理會計工具,對保險成本、風險等進行合理科學的預測、控制和有效管理,對未來的發展做出合理的預測,對促進保險業長遠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10月以來財政部通過發布一系列政策指引力推管理會計,要求各級財政部門順時應勢,大力發展管理會計。未來將是管理會計在各行各業大力發展、充分發揮價值的黃金時期。一方面保險業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保險監管環境的變化,如償二代指標體系的建立,風險管控及資產負債管理的要求,都要求保險公司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保險公司需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為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保險公司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的困難
(一)管理會計起步晚,模型理論化
制度層面,財政部自2014年陸續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及22項運用指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目標及具體指引得以明確。一些科技公司利用自身技術和數據挖掘優勢,走在了管理會計建設的前列。但我國學術界對管理會計的研究模型比較理論化,對保險行業管理會計研究比較少,保險公司管理會計建設尚無成功經驗可循,管理會計工具如本量利、盈虧平衡、標準成本的運用都必須結合保險公司的實際加以改造才能應用。
(二)保險公司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業財融合需進一步加強
目前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使得公司財務運行效率與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但保險公司的業財融合仍需進一步加強。不少保險公司現有的信息系統不能實現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之間實時回傳,未實現真正的信息集成與共享,有時甚至出現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不一致的情形,管理會計建設的的第一步是解決數據的及時性與一致性問題。
三、保險公司管理會計體系構建過程中要明確的問題
(一)明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和聯系
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與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有很多相通之處。在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過程中,如果管理會計的職能過度擴大,則會降低管理會計建設的意義。做好企業的成本管理、績效管理以及預算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但如果過于側重這些管理工作,會使企業內部的財務工作受到影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相互依存,財務會計為管理會計提供數據與信息,是財務信息的來源。管理會計對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進行深層次加工分析,為公司經營決策服務。
(二)明確總分公司財務人員角色定位
保險公司總分機構的組織架構不會改變,管理會計的兩大決策功能--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其中投資決策會集中在總公司,分支機構管理會計職能主要體現在對分公司管理層經營決策的支持上。管理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與傳統會計核算和反映信息不同,管理會計具有預測、決策、控制等功能。同樣是決策功能,總分公司層面對決策的要求是不同的,總公司層面的決策更具有大局觀,著眼全國市場,對公司整體進行方向性把控,分支機構層面的決策則更具有地域觀,著眼分公司轄區市場,決策也主要從分公司任務完成、市場培育、當地監管等方面著手。在管理會計體系構建中,要明確總分公司財務人員的角色定位,在系統建設上有所側重,在需求征求上明確方向。
(三)明確財務與業務的邊界
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便是深入了解業務實質,提高透過數字看問題的能力。在管理會計建設的過程中,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必然會滲透到業務前端,這并不意味著財務人員要代替業務人員的工作。管理會計服務到哪里,邊界也應該在哪里。在這一過程中,要分清財務與業務的界限,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各司其職,但又互促共進。
四、保險公司管理會計體系構建的建議
(一)成立管理會計系統建設小組,將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作為重要項目推進
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必須保證一定的經費投入,加大信息系統開發力度,盡快實現業財融合,打通業務與財務信息孤島,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分析,通過系統初步分析、人工深入分析與職業判斷,提高會計管理的信息準確性和運營管理的效率性。
(二)借鑒先進案例,外為內用,結合自身特點,總分聯動
保險公司應對管理會計建設已取得一定進展的公司展開調研,充分借鑒先進經驗,結合自身特點與需求,構建管理會計體系。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決定了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由總公司主導,但不少分支機構結合轄區市場實際情況,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分支機構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反推至總部,進而在全公司系統內推廣,形成一定的效應。
(三)通過培訓或引進人才,提供專業的人才保障
管理會計必然會實現的精細化核算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數據收集、分析、提取、應用的能力,要能夠把普通數據轉換成可為保險公司的戰略規劃、發展決策提供參考的分析報告。大多數保險公司對于利潤的核算只是到分支機構層級,不能到保單、客戶等明細層級,不能反映一張保單在生命周期內為公司利潤所做的貢獻。這在一個相對飽和的市場中,對于保險公司進行市場細分、客戶挖潛、識別優質客戶、加強客戶管理和績效考核提供的幫助都較少。保險公司的營運成本主要包括運營成本和風險成本,風險成本來自精算部門計算的各類準備金。管理會計的推行,其決策功能必然要求分支機構財務人員對公司的準備金計算、再保政策進一步了解,依據已有經營信息進行決策分析。
五、結語
引入管理會計是保險公司為了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和經營決策水平的重要嘗試,存在著諸多困難。要實現管理會計和保險行業的有效結合,還需各保險企業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完善。保險公司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通過總分機構全體財務人員通力協作,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在明確目標、找準路徑方法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的初衷。
參考文獻:
[1]王丹莉.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在保險企業的應用分析[J].金融經濟,2017,(24):185-186.
[2]苗劍.管理會計在保險行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6,(03):126-128.
[3]敦浩.淺談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保險公司的應用[J].中國總會計師,2016,(1):78-79.
[4]李仁杰.產險公司管理會計工作推進相關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3):72-73.
[5]許麗菊.管理會計在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若干應用[J].時代金融,2018(15).255-259.
(作者單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