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婭妮
摘要:民族音樂傳播與弘揚發展,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時期發展階段,民族音樂的傳播載體和形式也需要進行創新。本文首先對民族音樂傳播的基本形式進行了簡要論述,提出了多種不同的傳播形式;其次分析了在新的發展時期,民族音樂傳播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在總結前文的基礎上,重點探究了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的創新發展策略,希望能為該領域關注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網絡平臺;傳播渠道;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6206;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071-01
一、引言
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進程中,國內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播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民族自豪感的能量源泉,民族音樂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智慧。但是,隨著流行音樂和歐美音樂的發展,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阻礙。如何在此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民族音樂傳播載體進行創新,成為了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
二、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的基本形式
(一)口頭傳播形式
口頭傳播是民族音樂傳播的最為基本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載體。民族音樂傳播過程中,口頭傳播載體是最基本的載體。此種傳播方式主要的分為家庭內部傳播、師徒傳播和宗教傳播等幾種不同類型。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當中的口頭傳播形式,相對原始和傳統。在進行傳播的過程中,將空氣和聲音作為基本的媒介,可以實現傳播者和受眾的直接交流。此種交流形式體現出了明顯的情感,逐步推動了民族音樂發展。
(二)圖文傳播形式
圖文傳播是將符號、文字、圖形和圖片等作為基本的載體進行音樂記錄,使民族音樂在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得到較為完整的保存。此種傳播載體相對于傳統的口頭傳播,提高了傳播的廣度,使得民族音樂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和較大的范圍內進行傳播。比如,簡譜和五線譜等樂譜,都在民族音樂傳播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此種方式在實際的應用中,在將音樂符號轉化為音樂時,需要經過一系列操作,傳播時效性受到了影響。
(三)廣播電視傳播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民族音樂還可以通過廣播和電視進行傳播。人們通過廣播和電視獲取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同時也可以通過音樂唱片和音樂視頻制作的方式,將民間收集到的音樂進行錄制。比如,邀請到民族音樂樂師、傳承者進入到錄音室中進行錄音,可以收集整理并保存珍貴的民族音樂資料。而且還可以邀請民間音樂人參與節目錄制,為廣大電視受眾群體表演珍貴的民族音樂。
(四)網絡新媒體傳播
網絡為載體的民族音樂傳播是二十一世紀新媒體發展的一項優勢。新媒體環境中的多種不同類型的載體,可以為民族音樂傳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也可使民族音樂傳播范圍擴大,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豐富民族音樂傳播渠道。比如,利用虛擬影像技術和3D技術,可以豐富民族音樂的舞臺表現效果。利用數字信息技術,還以打造出綜合性質的民族音樂演出舞臺。
三、民族音樂傳播傳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不對稱問題
通過對當前民族音樂發展與傳播的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傳統民族出現了隱沒的狀況。雖然國家政府和相關機構,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采取了措施,對民間音樂進行了保護和傳承,但是實際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民間地區和市場環境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了廣大民族音樂和民眾群體,仍舊位于保護屏障之外。一部分群眾僅通過網絡渠道了解了一些碎片化的民族音樂信息,對于民族音樂的內涵并沒有真正地理解。
(二)生存環境變化問題
民族音樂傳播的基礎是少數民族群體和少數民族的文化。但是受到經濟發展的推動,一部分民族群體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傳統農耕轉變為機械化生產。此種發展模式雖然減輕了人們的勞作負擔,但是也使得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傳唱的歌曲逐漸消失。人們原本通過舞蹈、情歌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愛意,也被現代化的通信方式所取代。諸如此類的情況直接反映出了人們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因而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得民族音樂傳播載體逐漸消失,影響到了民族音樂的傳播發展。
(三)商業化模式嚴重
進入到大數據時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加快,各項工作和各種行為的目標大多為獲取商業利益。此種情況下,民族音樂傳播受到了商業信息的影響,在市場環境中逐漸發展成為了商業化氣息濃厚的商品,為了迎合市場的發展需求和大眾的審美取向,純粹的民族音樂越來越少。一部分民族音樂拋棄了傳統的民族元素和自然特征,期望通過此種方式擺脫瀕臨消失的局面。在此種發展模式下,音樂市場當中傳播的所謂的“民族音樂”本質上與真正的民族音樂相差甚遠,雖然提高了民族音樂的知名度,但是并沒有真正地傳播和弘揚民族音樂的本質與內涵。
四、民族音樂傳播載體創新發展策略
(一)加大民族音樂傳播扶持
民族音樂的傳播和發展離不開國家政府的引導和幫扶。民族音樂是我國勞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音樂類型。因此,國家政府要重視民族音樂傳播,并且正確地認識到,新媒體載體對于傳統民族民族音樂傳播的影響。比如,國家可以積極推廣并落實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的獎勵政策與激勵機制,激發更多的民族音樂傳播學者和專業人士,參與到民族音樂傳播的研究和推廣工作中,在全社會范圍內擴大民族音樂的影響力③。
(二)將教育事業作為傳播載體
教育事業是我國文化強國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手段。將教育事業與民族音樂傳播事業有機融合起來,以教育為民族音樂傳播的重要載體,能夠確保民族音樂的有效、科學和有序傳播。因為民族音樂在跨地區傳播階段,可能會因為地理因素的限制,而使得傳播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將教育作為主要的載體,實現跨地區傳播,推動民族音樂逐漸走出國內,走向國際。比如,我國某地區的音樂院校教師在組織學生們傳統音樂時,不僅介紹了西方國家的傳統音樂類型,還重點對我國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歌曲進行了講解。將傳統戲曲和民族歌曲融入到音樂教材當中,提高了學生們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民族音樂精髓的把握。
(三)開拓新媒體傳播渠道
1.搭建網絡平臺。在民族音樂傳播的過程中,要與網絡平臺建立密切聯系。比如,創建民族音樂傳播網站,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中開設官方公眾號和官方微博賬號。同時,還可以與知名的視頻品牌實現跨界合作,在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播和推廣過程中,進行積極宣傳和更新。在重大民族節日前后,對相關的民族音樂類型和內容進行傳播與推廣,打造良好的民族音樂傳播氛圍。同時,建立用戶評論機制,提高用戶在音樂播放平臺的交流和互動,擴大民族音樂的影響力。鼓勵原創民族音樂作品,促進民族音樂煥發新生。
2.組織核心團隊。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在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的創新發展中,還需要組建專業的技術團隊。組織一支具有核心影響力的團隊,可以對網絡環境中的民族音樂進行資料管理,同時對上傳和下載進行監管,實現民族音樂的有效傳播。比如,可以從社會上召集對于民族音樂具有熱情的志愿者,組建一支專業的志愿者團隊,根據推廣工作的實際發展需求,定期策劃宣傳推廣活動。以紅色民族音樂為例,可以通過舉辦名人音樂會、紅色音樂文化講座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完善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傳播載體的創新與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中,民族音樂傳播的必經之路。對此,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需要在此種背景下,認真分析出民族音樂傳播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生存環境變化以及商業化模式嚴重等多項問題。在現有的發展條件下,重點加強對民族音樂傳播的扶持,將教育事業作為一項民族音樂傳播載體,并利用新媒體,開拓全新的傳播渠道,推動民族音樂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