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立 龍艷
摘要:社會發展到今天,在“視覺”方面的需要,人們的渴望和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隨著不同的人們的需要,在進行信息的“傳達”上,也在不斷的進行著創新和改進,其中,“動畫元素”很好的滿足了人們不斷發展的信息需要,提供了多、新、快的信息體驗。這里的“動畫元素”不單單指“動畫片”,而是涵蓋了動畫短片、圖片動畫、文字動畫、音頻動畫等等在內的“動畫產業”。在全媒體環境下,一場巨大的影響狂潮正在席卷整個“動畫產業”,在這種影響下,傳統動畫的展示方式、制作主體、技術空間等等,都在發生著轉變,其中也包括了動畫的審美和特征的轉變。文章據此分析了這種變遷,以期為今后的“動畫”的創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動畫審美;動畫特征;全媒體;變遷
中圖分類號:J954;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2-0122-01
動畫的發展與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基于數字技術的新媒體擴大了動畫制作的范圍,如影視特效、3D特效、虛擬現實VR、AR游戲等。影視動畫是動畫藝術的主要形式。近年來,高科技的3D技術,甚至更先進的虛擬現實,成為新時代動畫美學的主題。技術的發展影響著藝術創作的方向。新時期在整個媒體環境和動畫技術的共同作用下,動畫的審美和特征必須改變。
一、全媒體環境對動畫行業的影響
全媒體環境對動畫行業的影響,主要在于全媒體的傳播形式,以及行業應用的全新媒體技術上。上述兩種影響對于全媒體環境下的動畫行業來說,在表達形式上,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給動畫作品。就這一點而言,全媒體環境給予動畫行業的除了挑戰,更多的是基于。通過全媒體環境對動畫行業技術手段的刺激,促使了動畫技術的發展,使得在進行動畫的設計和制作時,動畫相關從業人員可以有更多更好的表達,也使得藝術家們的想象力,有了更加清晰且豐富的表現手法。
通過全媒體對動畫的廣泛傳播,多方面、多角度的對動畫作品進行展示,這種展示不再只是單純的媒體疊加,而是一種更加深層次化的有機融合。
二、動畫審美與特征的變遷
1.審美的變遷。動畫受眾的審美變遷是全媒體環境下動畫行業最明顯的變化表現之一。在傳統環境中,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可以傳承數年,但是在全媒體環境下,一部作品僅僅只能維系住幾個月的熱度。固然,這種改變很難再出現傳播度極高的現象級作品,但是卻讓更多的優秀作品有了空間進行自我的展示,大浪淘沙,巨量作品淘汰之下,在巨大的全媒體環境的能量推動下,精品動畫的數量不減反增。
總體來說,在全媒體環境下,經典動畫很難復制,但是精品動畫呈井噴的狀態。而正是這種影響,使得人們的審美需要,從早期的“播什么看什么”到現在的“想看什么播什么”,這種從被動到主動的變遷,才是全媒體環境對動畫審美的最大改變。也使得在動畫內容上,向著橫向的多元化方向拓展。舉例來說,從《超能陸戰隊》到《冰雪奇緣》,從《馴龍高手》到《瘋狂動物城》,從勵志故事到美好童話,全媒體環境下,動畫作品的影響在不斷加深,動畫,已經不再單純是提供兒童觀看,而是可以全家共享的藝術形式。在比如,在全媒體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也在被動畫行業所吸收,成為新的營養成分。從《功夫熊貓》到《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從《秦時明月》到《大魚海棠》。“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這種喜愛是不分年齡、國籍、語言、文化所影響的。可見,正是在全媒體環境下,動畫作品才做到了雅俗共賞,觀眾的審美也在想著多元化的方向變遷。
2.特征的變遷。在全媒體時代,技術的進步使得動畫作品的特征更加的突出。建模與渲染的運用,三維動畫技術對特效的支持,使得“動畫”這一虛擬世界變得更加的“真實”。這種“真實”讓動畫設計更加富有“靈性”的同時,也實現對觀眾視覺感官的更深層次沖擊。
不僅如此,虛擬現實技術正在嘗試融合“虛擬”和“現實”的空間,以“動畫”的表現形式,讓一些危險或復雜的活動在“虛擬世界”得以實現。例如,運用VR體驗過山車、跳傘、高空飛行等極限活動;運用VR看風景名勝;運用VR逛公園、購物等。最典型的“精靈寶可夢”的動畫游戲的風靡,正是全媒體環境下,對“現實”和“虛擬”的最新定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動畫作品中,正是由于全媒體的發展,才使得各種新技術得以應用,同時也進一步的發展了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動畫技術等。全媒體的環境下,動畫的審美和特征都在發生重大變遷,其基本功能隨著審美和特征的變遷,進一步的滿足了大眾的需要。在全媒體環境下,要實現動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緊跟潮流動向,結合動畫的最新技術,利用交互式的多感官刺激,結合物聯網技術,才能推陳出新,適應動畫受眾的審美變遷,實現動畫產業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