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娉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不光具有培養學生設計思維的能力,更需要與時代接軌,制作當下熱點關注的產品表現形式,使其作品能夠緊跟時代需求的產品。教師與教育工作者要認清教育目標,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管理制度。
關鍵詞:新時代;形勢變化;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4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255-01
據教育部官方網站數據,截至2018年8月,我國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243所,其中獨立學院265所,而具有研究生培養機構的高等院校578所。可見,我國的應用型本科教育已經進入國內發展需求的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七個戰略,其中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這四個戰略都與應用型高等教育密切相關。同時,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如果沒有足夠的應用型人才和科技去支撐,這些建設項目也都難以完成。綜上所訴,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作品應結合數字時代提出的作品要求形式,結合當下市場需要,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認清目前高等教育面臨的形勢,對教學模式與教學制度進一步作出改革。
一、新時代教師面臨的形勢變化
就目前的國內文化藝術市場來看,新媒體、工業4.0、網絡及其社交媒介等充斥整個設計應用環境。對于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專業,其作為基礎應用和創意行業來講,作為教師,面臨著以下三個形勢的變化:
第一,教育地位與作用的挑戰。過去的專業技術和專業理論基礎作為教育的核心,傳統教學中把專業技術定義為只限定于本專業相關的操作技術,學生培養成某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而目前文化市場,所出現的操作技術表現層出不窮,作品表現形式不再保留舊有的幾種形式。如果用傳統的操作技術教學,學生也只能掌握市場所需的一部分能力;如果讓每一位教師不斷的學習,更新每一項新技能,估計還沒有掌握好就又有新媒介出現。也就是說,單憑教師在課堂所講的內容,早己不能時刻滿足市場對學生技能的需要了。對于教學課堂來講,教育的基本作用是提出該技術的基本掌握放心,專業必備思維方式。教育的地位要從過去的神圣講壇上回歸到地上,應用型教育的基本方式要激發學生的選擇能力,指引學生在眾多技術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術能力學習方向,專研技術;或者讓學生廣泛接觸,鼓勵跨領域學習等。
第二,教育角色與施教對象的轉化。在新時代,知識結構更新呈加速模式遞增,應用型本科教師不能滿足僅靠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就能達到對專業知識的完整詮釋,作為學習路上的引路人,還需要多普及當下更新的操作技術的觀念和技術載體物等。現如今,中國高等教育開始擴招政策后,從大眾化階段進入了普及化階段,毛入學率接近45%。這意味著我國的高等開始成為國民的基本需求,應用型高等教育成為國民職業技術指導的基礎。對于當前的應用型本科學生層次來講,學習一個領域里的高技術與廣泛領域的技術并行發展同樣重要。故而,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需求不再單一化,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大部分的學生需要,從而提高學生在基礎教育中的學習興趣。
第三,教育格局發生了變化。我國當下的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所有的新工業操作技術都離不開國際市場的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方針從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延伸到國際舞臺。藝術設計專業的作品形式需要產品化,而產品化的首要目標就是要緊跟時代步調。教育格局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在新時代展望國際形勢,對于藝術設計專業來就需要關注國際上的行業發展,對其經濟領域的影響程度和涉獵領域,從而引導教育指向走到何處。
二、需要改進的地方
新時代的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者,需要提供教育匹配的平臺,激發師生在整個大學四年的活躍度。以教學工作為教學服務為宗旨的話,主要就是以下兩點需要特別改進的地方:
第一,創新教學管理方式。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受工科類院校的影響,普遍采用統一的教學管理方案、嚴謹的教學管理制度,而且所有的標準也必須用量化的形式具體到細節,從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教學目標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上主張創新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設計理念,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會被工科類的教學管理方式所局限。學校的師生在各種制度條框的限制下,很難做到去突破常規,更無法開啟發散式的思維模式。新時代的藝術設計專業又必須隨時緊跟時代節奏,單純地靠制定制度后再逐層改革教學方式,等開始實驗新教學模式的時候可能部分教學內容已經滯后了。故而針對新時代的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專業,需要教學管理方式多元化并行,可以讓教學團隊選擇多種教學考核方式,例如以教學結果為導向或者以教學過程為導向的最終選擇權留給教學團隊去選擇。以期提高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為我國培育藝術專業人才。
第二,建立可以實施的工作室與課堂并行的模式。在應用型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中,眾多工作室建設停留在其工作室硬件的虛設上。專業教學方式依然是重課堂、輕實踐,工作室往往只是部分任課教師在教學課堂之外的一個課余工作補充形式。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制度為了課堂教學的管理更加方便,將學生分為兩個階段,前半段沿襲傳統的院校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里學習,后半階段(實習階段)讓學生直接進入工作室,參與具體的工作項目。這讓工作室只是成為了學生走向社會的銜接階段,而且不一定對走向社會后的真實崗位有對應的能力鍛煉。特別是民辦院校的工作室人員結構單一,要求工作室里的教師多專多能,而不是像一個設計工作室各方向多元發展。藝術設計專業的工作室建設具體表現為,工作室的人員以設計技術為主,策劃人員以兼任為輔,甚至沒有參與策劃的人員。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其行業的特征分析來看,這種人員結構是不合理的。綜上所述,一方面是教學管理限制了工作室教學與課堂教學并行的沖突,另一方面現有的工作室人員結構也不足以支撐一個完整的商業項目供學生學習和思考。
三、結語
綜上所言,新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思維轉型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藝術設計專業的設計作品無法脫離新時代的工業背景、科技網絡等。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注意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在新時代下,人們不再停留在過去的物質文化時代,而是對其他更多東西提出了需求。在如此的大局發展情況下,藝術設計專業順應時代需求,順應新時代的經濟發展需求,教師與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清教育目標,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管理制度。